我們菩薩的前兩世——維山達拉王子的故事 之二

 

帝釋天王見到這兩個人的德行,非常感動。為了圓滿維山達拉王子的巴拉密,所以他化身為一個老婆羅門,要來向菩薩乞討瑪迪王妃。當帝釋天王所化的老婆羅門來向菩薩乞討瑪迪王妃時,菩薩一點都不猶豫地就要把瑪迪王妃送給這個婆羅門。菩薩問瑪迪王妃願不願意讓他把她布施給這個婆羅門,瑪迪王妃表達非常願意成就菩薩的布施巴拉密。菩薩在布施瑪迪王妃給帝釋天王所化的老婆羅門時,也把所做的布施功德迴向成為成佛的巴拉密,大地也因此大震動。

見到這一情景,帝釋天王大為感動,表白自己的身分,告知他們自己就是帝釋天王。帝釋天王把瑪迪王妃歸還維山達拉王子並賜與菩薩八個願望。

菩薩向帝釋天王說出他自己的八個願望:

第一願:願父王歡喜地召我回到自己的王宮並把王位傳授給我。

Vara ce me ado sakka, sabbabhūtānamissara;

Pitā ma anumodeyya, ito patta saka ghara;

Āsanena nimanteyya, pahameta vara vare.

第二願:我不喜歡有人死,不喜歡有人被殺死,願不要有犯罪的人,即使有罪犯也能從我這裡免死。

Purisassa vadha na roceyya, api kibbisakāraka;

Vajjha vadhamhā moceyya, dutiyeta vara vare.

第三願:無論老人、少年或中年人,願我都能夠養活他們。

Ye vuḍḍhā ye ca daharā, ye ca majjhimaporisā;

Mameva upajīveyyu, tatiyeta vara vare.

第四願:願我忠於我的妻子,不偷別人妻犯邪淫。

Paradāra na gaccheyya, sadārapasuto siya;

Thīna vasa na gaccheyya, catuttheta vara vare.

第五願:願我的兒子活得長壽,將來以法統治世間。

Putto me sakka jāyetha, so ca dīghāyuko siyā;

Dhammena jine pathavi, pañcameta vara vare.

第六願:當夜晚結束太陽昇起之時,願每天清晨出現天界的食物。

Tato ratyā vivasāne, sūriyassuggamana pati;

Dibbā bhakkhā pātubhaveyyu, chaṭṭhameta vara vare.

第七願:願我布施不窮盡,做了布施不懊悔,以淨信歡喜的心來做布施。

Dadato me na khīyetha, datvā nānutapeyyaha;

Dada citta pasādeyya, sattameta vara vare.

第八願:願我死後投生殊勝的都西答天界,並且從此不退轉。

Ito vimuccamānāha, saggagāmī visesagū;

Anivatti tato assa, aṭṭhameta vara vareti.

 

菩薩說了這八願後,帝釋天王告訴菩薩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見到自己的父母了並教誡不要放逸後,就回到天界去了。

 

朱嘉卡婆羅門帶著菩薩的這對子女原本是要回到卡琳嘎(Kāliga)國敦尼維搭(Dunniviṭṭha)婆羅門村自己的家的。但走著走著,天神使他們逐漸走向希維(Sivi)國的勝上(Jetuttara)城。在途中,天神們守護著菩薩的這對子女,使他們身體健康,有足夠的體力。他們走了十五天,一共走了六十由旬的路程。

希維國(Sivi)勝上城(Jetuttara)的刪闍耶(王Sañjaya)看到朱嘉卡婆羅門帶著這對孫子回來非常的高興,賞賜婆羅門非常多的財產,包括一棟七層樓的樓房。後來,朱嘉卡婆羅門由於貪吃,無法消化,過食而死。由於城中沒有人能繼承朱嘉卡婆羅門的財產,所以那些財產還是充公,重歸國王所有。

 

當時,刪闍耶王(Sañjaya)派軍隊整修從勝上城(Jetuttara)到彎曲山(Vakagiri)的道路。七天後,在佳利(Jāli)小王子的帶領下,刪闍耶王(Sañjaya)、普薩提(Phusatī接觸)王后以及軍隊向著彎曲山出發。

另一方面,由於卡琳嘎國(Kāliga)的人無法照顧巴恰雅(Paccaya,緣)吉祥白象,所以吉祥白象已經回到了希維國(Sivi)。

 

刪闍耶王等一行人來到彎曲山時,這一天,王家家族團了聚,眾人歡天喜地,由於過度地悲傷與歡喜,使他們全都昏了過去。當時,帝釋天王從空中下了蓮花雨,他們才醒了過來。由於維山達拉王子即將回王宮,所以要放棄出家隱士的生活,因此他把出家的衣物換回王子的裝扮,把草庵的物品全都歸位放好,他在這座隱居處共修習了九個半月的時間。

刪闍耶王在森林裡把維山達拉王子灌頂即位為國王,瑪迪王妃為王后。他們全體在森林裡遊山玩水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再命令將軍準備好回程的路。他們從彎曲山回到勝上城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到了勝上城,他們進了王宮。

維山達拉王回到城後,命令部下把所有被關著、被綁著的人和動物全都釋放出來,連被關著的貓也不例外。

在入城那天的清晨,維山達拉王坐著思惟:「那些聽到我回來王城要向我乞討的人,我要用甚麼來布施他們呢?」就在那一刻,帝釋天王的宮殿熱了起來,帝釋天王觀察並知道原因後,就把七寶如雨一般下在整個王城裡,直到膝蓋的高度。

第二天,維山達拉王告訴城裡的居民,天上降下的七寶大家可以收起來使用,多餘的財寶收到國庫收藏起來,以便日後布施之用。

從此以後菩薩還是繼續做布施,死後投生到都西答天宮裡。

 

三 菩薩的前一世在都西答天時的故事

 

我們的菩薩白幢天神(Setaketu Deva)的故事

 

我們的菩薩在四阿僧祇又十萬劫期間累積他的菩提資糧,努力圓滿三個層次的十巴拉密(Pāramī)。在菩薩成佛前的最後一次投生為人時,他投生為維山達拉(Vessantara)王子,菩薩以超越一切、無與倫比,以及將被冠上覺悟成佛的成就,那時他圓滿了所有巴拉密,只待時機成熟。當時大地(mahāpahavī)震動了七次以表達敬意。

在人間命終之後,他投生為都西答天(Tusita)的天神,名為白幢(Setaketu)。他具有超越其他天神的十種素質,即:長壽、美貌、快樂、財富與隨從、權威、視力、聽力、嗅覺、味覺與觸覺。

據說,大海從輪圍山的山脈逐漸深到須彌山的底部,那裡的深度為八萬四千由旬。大海有這麼的大,這麼的深,要數盡大海中水的滴數是不可能的;同樣的道理,有德行的人只能簡略地聽聞或閱讀到關於菩薩在四阿僧祇又十萬劫中所修習巴拉密的許多事蹟。事實上,菩薩在生生世世中為圓滿巴拉密所付出的努力、投生次數,是比大海水滴的滴數還多、還難以估計的。

 

 

宣告佛陀即將出現世間的喧嘩聲(Buddha kolāhala

 

在都西答天天壽的一天是人間的四百年,菩薩白幢天神在都西答天享受了四千年的殊勝天樂,這是以天界的時間來計算的,相當於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當菩薩在都西答天壽終前的人間算法一千年時,淨居天(Suddhāvāsa)的梵天們宣告說:「賢友們,一千年後一切知智的佛陀將出現人間了!」

 

在《小誦經註》裡提到有五種喧嘩(kolāhala),在《本生經註》則提到有三種喧嘩。五種喧嘩為:對劫的喧嘩、對轉輪聖王的喧嘩、對佛陀的喧嘩、對吉祥的喧嘩,以及對寂靜的喧嘩。

此中,有欲界的天神們在知道十萬年後世間將成劫滅,於是披頭散髮,哭喪著臉,用手擦拭眼淚,穿著紅色的衣服,非常奇怪的相貌在人行道上遊行,宣告說:「再過十萬年後就是劫滅了,這個世界將要消滅了,大海將要涸竭了,這個大地與諸山之王的須彌(Sumeru山將要燃燒、將要滅亡了,直到梵天界的世間將要滅亡了。諸賢友,請修慈吧!諸賢友,請修悲、修喜、修捨吧!請奉侍母親!請奉侍父親!請尊敬家族中的長輩吧!請警醒不要放逸!」這稱為對劫的喧嘩。

同樣也有欲界的天神們在人行道上遊行,宣告說:「過一百年後,轉輪聖王將出現世間了!」這稱為對轉輪聖王的喧嘩。

有淨居天的天神們戴持梵天的裝飾,頭上圍著梵天的頭巾,以佛陀諸德的言論使生起歡喜與愉悅,在人行道上遊行,宣告說:「過一千年後,佛陀將出現世間了!」這稱為對佛陀的喧嘩。

同樣也有淨居天的天神們在瞭知諸天神與人們的心念後,在人行道上遊行,宣告說:「過十二年後,正自覺的佛陀將開示諸吉祥。」這稱為對吉祥的喧嘩。

同樣也有淨居天的天神們在人行道上遊行,宣告說:「過七年後,有位比庫將會遇見世尊並問關於寂靜的修行方法。[1]」這稱為對寂靜的喧嘩。

 

由於天界的這個預言,所以宣告佛陀即將出現世間的喧嘩聲在一千年前就響徹了整個人間:「佛陀即將出現世間了,佛陀即將出現世間了!」

 

關於菩薩天神的名字,在《佛種姓寶經行》(Ratanacakamana, Buddhavasa一章中如此提:當我都西答天身當時為善喜足(Yadā'ha tusite kāye santusito nāma'ha tadā.這表示當時天神的名字叫善喜足(Santusita)。在《佛種姓註》和《勝者莊嚴復註》(Jinālakāra Ṭīkā)都是用相同的名字。然而在《律藏註‧維蘭迦章(Verañja-kaṇḍa)‧宿住論(Pubbenivāsa-kathā)》和《中部註‧根本五十經‧《怖駭經》(Bhayabherava Sutta)》裡,所提到天神的名字則為白幢(Setaketu)。由於「善喜足(Santusita)」是都西答天天神的通用名字,它是源自於「喜足(Tusita)」──此天之名,而白幢才是即將成為果答瑪佛陀的天神所用的正確名字。

 

 

諸天勸請菩薩下生人間

 

在聽到宣告佛陀即將出現世間的喧嘩聲時,一萬個輪圍界的所有天王,如四大天王(Catumahārāja)、帝釋天王(Sakka,三十三天的天王)、夜摩天王( Suyāma)、都西答天王( Santusita善喜足)、化樂天王(Sunimmita妙化)、他化自在天王(Vasavatti自在力),以及所有大梵天(Mahā-Brahmā)都齊集在一個輪圍界,討論關於菩薩之事。當時以人間的時間來計算,菩薩的天壽只剩七天,而且臨死前的五衰前兆(pañca pubbanimittāni)已經出現。於是,他們來到白幢菩薩那裡,合掌致敬並勸請說:「菩薩天神,您已經完全圓滿了十巴拉密,您所修的巴拉密並不是為了獲得帝釋、魔王、梵天或轉輪聖王的成就。您所圓滿的這些巴拉密只是為了成就一切知智的佛果,使自己從三界中解脫出來,也為了救度人間、天界與梵天的眾多有情解脫生死輪迴之苦。

菩薩天神,這是您成為一切知智佛陀的最佳時刻!這確實是您成為一切知智佛陀的最佳時機!請您在您人間的母親胎中受生吧!在證得無上菩提後,請您教導不死的涅槃之法,使人類、天神與梵天神得以解脫生死輪迴!」

 

 

菩薩的五大觀察(mahāvilokana

 

菩薩白幢天神並沒有馬上答應來自一萬個輪圍界的天神和梵天神的勸請,而是與過去的菩薩一樣,他先做了五大觀察:

1)觀察佛陀出現世間的適當時機(kāla vilokana);

2)觀察佛陀出現世間適當的洲(dīpa vilokana);

3)觀察佛陀出現世間的適宜國家(desa vilokana);

4)觀察菩薩所要投生的種姓(kula vilokana);

5)觀察菩薩生母的壽限(janettiāyupariccheda vilokana)。

 

1)在這五大觀察中,菩薩首先會思惟:「這是否是佛陀出現在人間的適當時機呢?」

當人類的壽量處於從十萬歲遞增的時期,並不是佛陀出世的時機。由於非常的長壽,生苦、病苦、老苦、死苦並不明顯。被那漫長的壽命所掩蓋,人類傾向於無視所有的痛苦。諸佛所開示之法必定圍繞著無常、苦、無我的本質。

假如諸佛出現在人類的壽量超過十萬歲之時,當他們宣說無常、苦和無我的時候,那時的人們將感到困惑不解,不明白佛陀在開示甚麼。人們既不會聽,也不會相信佛陀的教法。不聽或不信,人們必定無法瞭解佛陀所宣說之法。他們將無法通達四聖諦,也不能體證涅槃。為不信者講說能使有情從輪迴中解脫的無常、苦、無我三相是徒勞無功的。因此,人類的壽量超過十萬歲之時並不是佛陀出世的時機。

當人類的壽量少於一百​​歲的時期也不是佛陀出世的時機,因為這時期的有情有太多的欲樂煩惱。為這些人所開示的法是無法持久的。事實上,佛法對他們猶如用樹枝在水面上寫字一般,轉瞬即逝,過後無痕。所以人類的壽量少於一百​​歲並處於遞減的時期也不是佛陀出世的時機。

只有在人類的壽量從十萬歲到一百歲的時期,佛陀才適合出現世間。這時,生、老、死顯而易見,關於無常、苦、無我三相和有情如何解脫生死輪迴的教導眾生易於理解,而且有情也不至於太過耽溺於欲樂的煩惱。因此,這是佛陀出世的適當時機。所以只有人類的壽量少於十萬歲並超過一百歲的時期才是菩薩體證佛果的最佳時機。關於這點,之前我們也曾討論過了,在人類的壽量增劫時,不是佛陀出世的時機;只有在減劫,而且人類的壽量十萬歲到一百歲的期間,才是佛陀出世的適當時機。當天神與梵天神向白幢菩薩勸請時,人類的壽量正好是一百歲的範圍。於是,菩薩白幢天神清楚地瞭解正是適時並決定說:「這是我成佛的最佳時機。」

 

2)接著,菩薩觀察諸佛所出現世間的洲。世間共有四大洲,每個洲各有五百小島環繞著。其中有一洲稱為瞻部洲(Jambudīpa),因為洲上有一棵蒲桃(Jambu瞻部)樹而與其他洲有所區別,菩薩清楚的確定這瞻部洲(Jambudīpa)是過去諸佛所出現的唯一之洲。所以菩薩確定將在瞻部洲下生成佛。

 

3)接著,菩薩繼續如此觀察:「這瞻部洲有一萬由旬,極其廣大。哪裡才是過去諸佛所出現的地方呢?」然後他看到瞻部洲的中國(Majjhimadesa印度中部之國)是過去諸佛出現世間之地。

中國的東邊是以象頸(Gajagala)鎮之東的大沙拉(sāla娑羅)樹為界;東南以沙拉瓦底(Sallavati)河為界;南邊以白耳環(Setakaṇṇika)鎮為界;西邊以督納(Thūa柱)婆羅門村為界;北邊以伍希拉達佳(Usīraddhaja)山為界。這中國以上述的五處為界,長三百由旬,寬兩百五十由旬,周長九百由旬。中國(印度中部)的界限之外稱為邊地(paccanta)。只有中國才是諸佛、獨覺佛、上首弟子、八十大弟子、轉輪聖王與強大且富有的剎帝利(khattiya)、婆羅門(brāhmaa)、家主(gahapati居士)諸族所能生存與繁榮的處所。

位於中國(Majjhimadesa)釋迦(Sakya)國的迦毘羅衛王城(Kapilavatthu)是菩薩白幢天神決定將要投生的王城。

 

4)當菩薩觀察他最後一生將投生的種姓時,自己清楚的瞭解:「過去菩薩在他們的最後一生都不曾出生在吠舍(vessa,平民)種姓或首陀羅(sudda奴隸)種姓,菩薩只會出生在剎帝利(khattiya)種姓或婆羅門(brāhmaa)種姓。到底菩薩投生在剎帝利種姓還是婆羅門種姓,是取決於當時人們認為哪個種姓比較殊勝的。如果當時人們最尊敬剎帝利種姓,菩薩將降生在剎帝利種姓;如果當時人們最尊崇婆羅門種姓,菩薩將降生在婆羅門種姓。當今剎帝利種姓被人們敬奉,我應當投生在剎帝利種姓。其中,迦毘羅衛城(Kapilavatthu)的淨飯王(Suddhodana)是大選王的後裔,是釋迦族純正剎帝利血統的延續。這位具有純正聖潔出身的淨飯王應當做我的父親。」

 

5)最後,他觀察誰將成為自己最後一生的母親。他清楚的瞭解:「佛陀的王母應當是謙遜與貞潔的完美典範;她從不沉迷於酒類或麻醉品;她已在十萬劫以來累積福德與圓滿巴拉密而成為佛陀的母親。在她將成為佛母的那一生,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她即持守五戒,不曾間斷,也從無違犯。淨飯王的馬哈瑪雅王后(Mahāmāyā Devī)具足所有這些素質。因此,這位馬哈瑪雅王后將是我的母親。」然後,菩薩觀察馬哈瑪雅王后所剩餘的壽命,他清楚的瞭知她只能再活十個月又七天。

 

 

同意天神與梵天神的勸請

 

在如此做了五大觀察後,菩薩白幢天神決意說:「我將降生人間成佛。」如此決意後,菩薩向來自一萬個輪圍界聚集來勸請的天神與梵天神,如此表達同意說: 「諸天神與梵天神,就如你們所勸請的,現在正是我成佛的時候了。你們可隨意離開了,我將降生人間體證佛果。」

在向所有天神和梵天神承諾並告別後,菩薩白幢天神在都西答天眾天神的伴隨下,來到天界的歡喜園(Nandanavana歡喜林)。

 

 

歡喜園(Nandanavana

 

《相應部註‧有偈品‧歡喜品》等巴利聖典,描述了關於歡喜園的情景。由於歡喜園能使到訪的所有天神帶來快樂,所以稱為歡喜園。在欲界的六層天中,每層天都有各自的歡喜園。不論它們是屬於較低或較高的天界,這些歡喜園都帶來相同的快樂。因此,聖典只對三十三天的歡喜園有特別詳細的描述。

歡喜園是一個令人愉悅、輝煌燦爛的地方,有各種珍貴的天樹、天花、天閣、天車和形形色色的可意之物,能使凡夫迷醉、讚不絕口、驚嘆不已。這確是一個花園勝地,有不同年齡、美貌、聲音、形態、膚色的舞者與藝人們歌舞表演供天神們享樂。每個表演團都在互爭高下,向四方來的天神揮灑自如地提供各種欲樂。

這歡喜園光彩壯麗、祥瑞興盛,被天神們認為是使他們住處大為生色的地方。歡喜園是最迷人的勝境,任何人進入園中尋求五種感官之樂──可喜的色、可喜的聲、可喜的香、可喜的味、可喜的觸,都會感到快樂與滿足。

這歡喜園也是那些壽命將盡的天神們的慰藉處。當出現死前的五種預兆時,提醒他們死亡即將來臨,是絕對無法逃避的。許多天神們會因即將永遠失去這天界的快樂生活而悲傷與哭泣。然而,一旦來到這迷人的花園,他們就會忘記悲傷,馬上回復到平靜、快樂怡然的狀態。

所謂天神死前的五種前兆(pañca pubbanimittāni),古代傳統上翻為「五衰相現」,意指天子在壽命將盡時所出現五種死亡的前兆。這五種前兆在《如是語註》和《長部註》等處解釋為:

1.身上花萎(mālā milāyanti花鬘枯萎):由於福業的緣故,欲界天神從結生的那一天身上就飾有花鬘的莊嚴,這些花鬘都一直持續地保持鮮豔,但當天子以人間的時間來計算,天神的壽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時,這些花鬘就開始枯萎、凋謝了(Mālā milāyantīti tena piandhitamālā majjhanhikasamaye ātape khittā viya milātā vihatasobhā honti. Tattha mālāti paisandhiggahaadivase piandhanamālā, tā kira saṭṭhisatasahassādhikā sattapaṇṇāsa vassakoiyo amilāyitvā tadā milāyanti.)。

2.衣服污穢(vatthāni kilissanti):天子的衣服原來猶如秋天晴朗無雲的天空一般的明亮,光明鮮豔,多彩動人,潔淨無染,但當以人間的時間來計算,天神的壽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時,他們的衣服即失去光彩,生起污垢(Vatthāni kilissantīti saradasamaye vigatavalāhake ākāse abbhussakkamānabālasūriyasadisappabhāni nānāvirāgavaṇṇāni tena nivatthapārutavatthāni ta khaayeva kaddame khipitvā madditāni viya vihatappabhāni malināni honti.)。

3.腋下流汗(kacchehi sedā muccanti):天子的身體殊妙,體輕潔淨,無汗、無垢,但當以人間的時間來計算,天神的壽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時,即從腋下乃至全身流出汗來,甚至滿身大汗(Kacchehi sedā muccantīti suparisuddhajātimai viya susikkhitasippācariyaracitasuvaṇṇapaimā viya ca pubbe sedamalajallikārahitasarīrassa tasmi khae ubhohi kacchehi sedadhārā sandanti paggharanti. Na kevalañca kacchehiyeva, sakalasarīratopi panassa sedajalakaṇṇikā muccatiyeva, yena āmuttamuttājālagavacchito viya tassa kāyo hoti.)。

4.身體變醜(kāye dubbaṇṇiya okkamati):先前天子從結生開始,由於他們福德的威力,身體所散發的光芒能遍滿一由旬、二由旬,乃至十二由旬之遠,不會有掉牙、白髮的情形,也不會受到冷熱的影響。天女一直保持猶如十六歲一般,天子則一直保持猶如二十歲一般。然而,當以人間的時間來計算,天神的壽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的那一刻起,即失去光明,失去威力,身體變老、變醜(Kāye dubbaṇṇiya okkamatīti pubbe paisandhito paṭṭhāya yathānubhāva ekayojana dviyojana yāva dvādasayojanamattampi padesa ābhāya pharitvā vijjotamāno kāyo hoti khaṇḍiccapāliccādivirahito, na sīta na uha upaghātaka, devadhītā soasavassuddesikā viya hoti, devaputto vīsativassuddesiko viya, ta khaayeva nippabhe nitteje kāye virūpabhāvo anupavisati saṇṭhāti.)。

5.不樂自己天座(Sake devo devāsane nābhiramati):不再樂於與自己的天女嬉戲,不再享受自己的天座,不再感到滿意。據說,當以人間的時間來計算,天神的壽命只剩七天就要死亡之時,就會出現這臨死前的五衰前兆。當時他們會生起:「我將要失去如此的天界成就了。」而生起很強的憂愁。由於身體的強力逼迫,使他們所有肢體都流出汗來。有較長的時間無法忍受不習慣的痛苦,有些天神甚至會大哭、悲泣而喊著:「好熱哦!好熱哦!」有些天神無法平息心中的悲苦,無心享受目前的快樂,而是以悲傷失望的心到處徘徊。有些天神即使能提起正念身體行為和語詞不會太混亂,但由於無法忍受愛別離之苦而憂傷地到處徘徊(Sake devo devāsane nābhiramatīti attano accharāgaehi saddhi kīanaparicaraakadibbāsane na ramati, na cittassāda labhati. Tassa kira manussagaanāya sattahi divasehi maraa bhavissatīti imāni pubbanimittāni pātubhavanti. So tesa uppattiyāevarūpāya nāma sampattiyā vinā bhavissāmīti balavasokābhibhūto hoti. Tenassa kāye mahāpariḷāho uppajjati, tena sabbato gattehi sedā muccanti. Ciratara kāla aparicitadukkho ta adhivāsetu asakkonto ekacco dayhāmi dayhāmīti kandanto paridevanto katthaci assāda alabhanto vijappanto vilapanto tahi tahi āhiṇḍati. Ekacco sati upaṭṭhapetvā kāyavācāhi vikāra akarontopi piyavippayogadukkha asahanto vihaññamāno vicarati.)。

然而,無論他們被甚麼悲傷與憂愁所折磨,只要天神們踏入歡喜園,他們就會沉浸於快樂之中。猶如朝露與晨霧在初陽的輕觸下消失殆盡一般,也猶如油燈的火焰在狂風中搖曳熄滅一般,垂死天神們的憂慮也被一掃而光。因而有這麼一句話:「沒有到過歡樂園的人,世間最上欲樂的匯集處,不會明白世間的真樂。」這就是歡樂園對所有凡夫的誘惑。

《律藏復註》提到:三十三天的歡喜園範圍有六十由旬,其他導師則解釋其面積為五百由旬。在一千種天樹的莊嚴下歡喜園顯得輝煌絢爛。

《勝者莊嚴復註》(Jinālakāra Ṭīkā)在解釋三種佛土(Tividha Buddha Khetta)時也提到:「歡喜園位於三十三天的善見(Sudassana)城東,圍牆、隔火屏、寶石製拱門所圍繞,其面積為一千由旬​​,是所有天神的娛樂勝地。在歡喜園與善見城之間,有兩座景色怡人的湖,名為大歡喜(Mahānanda)和小歡喜(Cūananda),環境潔淨,湖面呈深藍綠色,映襯著無雲無霧的晴空。」

 

 

菩薩天神的壽終時刻

 

當菩薩白幢天神來到歡喜園,一同伴隨前來的天子與天女對他說:「從此天界死後,願您投生善趣!從此天界死後,願您投生善趣!(ito cuto sugati gaccha, ito cuto sugati gaccha.)」伴隨白幢菩薩的天神也提醒他一再憶念過去所做的善業(kusalakamma),他們圍繞著菩薩在歡喜園中遊走。當菩薩在提醒他憶念過去善業的天神之圍繞下在歡喜園遊走之時,他壽終的時刻已經來臨了,他死後投入馬哈瑪雅王后的母胎結生(paisandhi)。

 

還有一些時間,我們想來談談古印度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問題。

 

在印度是很注重種姓階級的國度。在印度社會有四個種姓(kula),即:剎帝利(khattiya)種姓、婆羅門(brāhmaa)種姓、吠舍(vessa平民)種姓和首陀羅(sudda奴隸)種姓。在這四個種姓當中,他們把它認為是宿命註定的,甚至不互相通婚,尤其以他們的種姓純淨為榮,當然這是指剎帝利和婆羅門種姓。

1. 剎帝利(khattiya)種姓:剎帝利是屬於武士、國王的王族階級,從事政治與軍事等職業。

2. 婆羅門(brāhmaa)種姓:婆羅門是掌管祭祀,負責吠陀文獻的傳承,握有宗教上的實權,從事神與人間的溝通,所以婆羅門在古印度是居家的宗教師,從小學習各種學問、知識和技藝,尤其要學習梨俱(Iru)、耶柔(Yaju夜柔)、沙磨(Sāma)三吠陀(Veda)。據說原來的婆羅門是到森林去出家的修行人,後來還俗了,逐漸變成居家的宗教師,一些有名的婆羅門不但成為地方首長的導師,甚至成為國師與宗教顧問。

3. 吠舍(vessa)種姓:吠舍是平民階級,從事農、工、商等職業。

4. 首陀羅(sudda)種姓:首陀羅是奴隸階級。

古印度社會的四個種姓,他們認為是世襲的,在職業、權力、義務和社會地位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其中「首陀羅」的地位最低,沒有宗教、教育、獨立謀生的權力與自由,以勞動、服侍為職業,甚至被認定他們死後沒有再投生權利。在佛陀成佛後,他力圖打破這個觀念,主張一旦出了家,全部都是沙門釋迦子,沒有種姓高低之分。

古印度把人的一生分為三個時期:

1.「學習期」:除了首陀羅外,到了學習年齡的兒童就得離開父母,而入師門為弟子,跟隨老師學習吠陀文獻、祭祀儀軌與鍛鍊身心。

2.「居家期」:即踏入社會,成家立業的家庭生活。祭祀祖先和梵天神成為他們主要的宗教生活。

3.「林棲期」:中老後,把家傳給長子,把財產分配給孩子們,然後和妻子一起到森林中過著隱居的生活。雖然不捨祭祀,但主要的宗教生活還是在修苦行,以鍛鍊身心並作人生哲理的思考。

古印度另有一種生活方式稱為出家的沙門隱世生活:這是出家、遍遊四方的生活方式。他們捨棄所有財產,剃除鬚髮,穿著袈裟,持戒,乞食,避美食,住樹下、山洞,雨季期間才定居在一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沙門、隱士都是剃除鬚髮的,有些隱士也蓄有鬚髮並結成髮髻。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只能講到這裡

祝大家平安快樂!

祝大家早證涅槃!

 

 



[1]   關於寂靜的行道,見:SN.pp.135~6,v.698. (pg. 3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