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菩薩的類型 之二

 

在菩薩被授記時已可分為三類:

1.敏知者菩薩(ugghāitaññū bodhisatta略開智者菩薩)[1]

2.廣演知者菩薩(vipañcitaññū bodhisatta[2]

3.所引導者菩薩(neyya bodhisatta[3]

1.如果「敏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sāvaka-bodhi),即成為阿拉漢,他有能力在佛陀還未開示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行時,即證得阿拉漢果,連同六神通[4]與四無礙解智[5]paisambhidāñāa)。這是被授記的八種條件之一。

2.如果「廣演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還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拉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

3.如果「所引導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剛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拉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

敏知者菩薩的「導致解脫之巴拉密的成熟程度」已經強到他只須在被授記之後,再修習四阿僧祇與十萬劫即可成佛。廣演知者菩薩的「導致解脫之巴拉密的成熟程度」只是中等而已,因此在被授記之後,還須再修習八阿僧祇與十萬劫才能成佛。所引導者菩薩的「導致解脫之巴拉密的成熟程度」很弱,因此他在被授記之後,還須再修習十六阿僧祇與十萬劫才能成佛。

 

因此,敏知者菩薩即是智慧型菩薩;廣演知者菩薩即是重信型菩薩;所引導者菩薩即是精進型菩薩。

 

不可能在未圓滿巴拉密的時程之前證得佛果

 

需要三、四、五個月才能成熟的稻子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十五天或一個月即可收割的。即使在一天裡澆了很多次的水,它還是不能如你所願地生莖、長葉、結米、成熟。同樣地,這三類菩薩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在四、八或十六阿僧祇與十萬劫的圓滿巴拉密時程之前,在諸巴拉密還未圓滿時證得佛果的。即使是在被授記之後就每天有如維山達拉王子(Vessantara)一般地行布施及勤修其他的巴拉密,如持戒等等,也是不可能提早成佛的。

 

二、善慧隱士的故事

 

在四阿僧低與十萬劫之前,有一座很繁榮的城市,名為不死城(Amaravati)。這是一座在各方面都有很好規劃的城市,它很美麗且令人感到愉快。四周是青翠與優美的空地,有許多清涼的樹蔭和長滿花草。有充足的食物與各種各樣供人娛樂的事物。這座城市使天神與人們心都感到溫暖。有十種聲音時常在城市裡響起,即:象、馬、馬車、大鼓、小鼓、琴、歌、螺、拍掌及邀請他人用餐之聲。(其他城市則時常充滿不愉快的聲音與哭喊)

這座城市具備了大城市的一切特徵。它不缺乏謀生的商業與藝術。它富有七寶,即:鑽石、金、銀、貓眼、珍珠、翠玉與珊瑚。外來遊客到處可見。它有如天界一般地具備了各種物品,是有大善業之人享受善報的住所。

 

善慧Sumedha菩薩

在不死城裡住著一位名叫善慧(Sumedha)的婆羅門。他的父母都是婆羅門家族的後裔。因此,他的出身是屬於純正的婆羅門世系。他的母親是一位具有美德的女人。人們不能污辱他的出身,說道:「這個人生在七代祖先都是低賤的家族」;他是不可受污辱與輕視之人。事實上,他有純正的婆羅門血統,而且儀表非凡。

他在寶庫中的財富數千萬計,有大量的穀類及其他的日常用品。他修讀與精通梨俱(Iru)、耶柔(Yaju,夜柔)、沙磨(Sāma)三吠陀(Veda),能夠毫無差錯地背誦它們。他毫無困難地掌握與精通:

1.詞彙(Nighaṇḍu),解釋各種詞彙的意思;

2.修辭學(Keubha),文學作品和解釋博學作者的各式各樣文學修飾、修辭法;

3.語法(Vyākaraa; Akkharapabheda):分析單辭並解釋各種各樣的文法規則以及像詞的字母、輔音等等;

4.古傳說(Itihāsa; Purāa):它構成第五吠陀,以及談論傳說和古老的故事[6]

他也同樣地精通順世論(Lokayata),一種不鼓勵人們修善和鼓勵人們長時生死輪迴的哲學。他也懂得看相,例如:未來佛、未來獨覺佛等大人相。他也精通多代傳承下來的婆羅門學問,是一個合格的導師。

善慧的父母在他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之後他家裡的總管拿給他一張財務單,打開裝滿金、銀、寶石、珍珠等的寶庫向他說:「小主人,這麼多的財富是你母親遺留下來的財產,那麼多的財富是你父親遺留下來的財產,而這麼多的財富是你祖先遺留下來的財產。」他告訴善慧說,那些是他的七代祖先所遺留下來的財產,然後說:「你可以隨意動用這些財富。」之後把這些財富移交給他。


 

善慧出家

 

有一天,當他在屋子樓上獨自盤腿靜坐時,他想:「生是苦的,身體的毀壞也是苦的,受到老的折磨及愚癡地死也都是苦的。」

「這些都逃不過生、老與病。我將尋找息滅老、死、恐懼的涅槃。」

「若我能夠毫不執著地捨棄這充滿尿、糞、膿、血、膽汁、痰、唾、涕等污穢物的身體,那不是太美妙了嗎!」

「必定是有一條趣向寂靜涅槃之道,不可能是沒有的。我將尋覓這條趣向涅槃的善道,以便解脫生命的束縛。」

「譬如這世間有苦(dukkha)也有樂(sukha);同樣地,有導致苦的生死輪迴,必定也有滅苦的涅槃。」

「再者,猶如有熱必定也有冷;同樣地,有貪、瞋、痴之火,必定也有息滅這三種火的涅槃。」

「再者,猶如有惡業也有善業;同樣地,有再生必定也有止息再生的涅槃。」

接著,他更深入地省察:

「譬如有個掉入糞坑而沾滿糞便的人,看到遠處有一座以五種蓮花點綴的清澈水池,假如他見到這水池之後依然不去找出可通向它的道路,這並不是那水池的錯,而是他自己的錯;同樣地,這世上有個不死的涅槃池以供人們清洗內心的煩惱,假如人們不去尋找這涅槃大池,這並不是涅槃的錯。」

「再者,假如有人被敵人所困,然而有路可逃他卻不逃,這並不是那條路的錯;同樣地,假如有人被煩惱之敵所困,見到通往安全的涅槃金城之大道依然不願逃跑,這並不是那條大道的錯。」

「再者,假如有人患上重病,遇到明醫卻不求醫,那並不是醫生的錯;同樣地,假如有人受到煩惱之病所折磨,有明師也不求教,這並不是導師的錯。」

如此省察之後,他再觀察如何捨棄自己的身體:

「譬如有人肩上有個動物死屍的負擔,當他捨棄這污穢的屍體時,即可自由自在與快樂地任意遨遊;同樣地,我將捨棄這實際上只是充滿各種蟲類與不淨物的身體,而邁向涅槃城。」

「再者,譬如有人在廁所大便之後,會毫不回顧地離它而去;同樣地,我將捨棄充滿各種蟲類與不淨物的身體,而邁向涅槃城。」

「再者,譬如一位船主擁有一艘陳舊、損壞、腐爛、破漏的船,他會厭惡地捨棄它;同樣地,對於這個有九個孔洞不斷流出污穢物的身軀,我將捨棄它而邁向涅槃城。」

「再者,譬如有個身懷巨寶的人不幸與強盜同行,見到強盜對巨寶覬覦的危險,他將會棄寶逃至安全之地;同樣地,由於善業之寶有被盜的危險時常使我感到恐懼,我將捨棄有如強盜首領的身體[7],尋找一條道路以通往必能帶給我安全快樂的涅槃。」

 

大施捨

以譬喻的方式省察了出離之後,善慧繼續想:「累積了這麼多財物之後,我的父親、祖父以及上至七代的祖先在去世時,連一個錢幣都帶不去。然而我將找出一個方法以帶他們到涅槃[8]。」之後,他去晉見國王說:「大王,由於我心中充滿對生、老等引起之苦的恐懼,我要出家為隱士。我有好幾千萬的財產,請您收下吧!」

國王回答說:「我不想要你的財產,你就用你所想要方式分發它們吧!」善慧說:「好的,大王。」然後他在不死城各地擊鼓宣布:「誰要錢財的人都可以來拿取。」他以平等心、不分等級階層地分散財產,以實行大施捨。

 

出家

做了此大施捨後,善慧就出家,希望在當天可到達喜瑪拉雅山脈的如法山(Dhammika)。帝釋天王(Sakka[9]看到他出家後前往喜瑪拉雅山脈,就叫毘首羯磨(Vissukamma[10]來說:「去吧,毘首羯磨,善慧已經出家為隱士了,你為他建造一間住處吧!」

毘首羯磨回答帝釋天王說:「好的,大王。」他選了一處優美的地方作為禪修園,在裡面建了一間堅固的草舍和一條安樂、無瑕疵的經行道。

這條經行道沒有五種缺失,即:1. 地面粗糙、不平;2.經行道上有樹木;3.道上長滿雜草;4.過狹窄;5.寬闊,因此它是無瑕疵的。

這經行道的尺寸為:長度是六十腕尺[11],有三條行道,主行道居中,寬一個半腕尺,兩旁各有寬一腕尺的次道。地面平坦且以沙覆蓋。

可為隱士帶來安樂、好的禪修園的八種條件,就有如毘首羯磨所造的一般,這八種沙門的安樂為:

1.不收藏財物和穀類;

2.尋找無可指責的食物;

3.只食用寂的食物;

4.沒有抽稅與充公財物所帶來的憂慮、煩惱、不安;

5.不執著於用品與衣物;

6.有安全感,不會受到強盜的威脅;

7.不須和國王與官員打交道;

8.可以自由自在地四處遊行。

除此之外,毘首羯磨所造的禪修園是特別有助隱士易於證得知見諸法實相﹙無常、苦、無我﹚之觀智的。它有寢室、山洞、隧道、花樹、果樹和一座清澈的水池。它是一個寧靜之地,不受到鳥獸的干擾。

草舍裡有各種出家隱士的用具,例如:頭罩、袈裟、三腳桌、水壺等。毘首羯磨在草舍內的牆壁刻上:「想成為隱士者都可以使用這些用具」的字眼,然後返回天界。

 

開始隱士的生活

來到喜瑪拉雅山下時,善慧走在山與峽谷之中,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以便可以舒適地生活。在如法(Dhammika)山區裡的一個河彎處,他看到帝釋天王請毘首羯磨造的優美禪修園。他慢慢地走到經行道旁,卻看不到腳印,他想:「這禪修園的主人應該是到鄰村托缽集食回來後感到疲倦,因此在草舍裡休息。」如此想後,他即在外面等候。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他還是沒有看到有人居住的跡象,他就想:「我己經等了這麼久了,現在我應該檢查一下這裡是否有人居住了。」他就開門走進草舍裡。探看了一下,他看到了刻在牆上的字,他想:「這些用品很適合我,我將使用它們並成為一個隱士。」決定後他再省察在家衣服的九種缺失與袈裟的十二種好處,然後將身上的在家衣服換成袈裟。

 

捨棄草舍並前往樹下

當善慧除下衣服拿起袈裟時,這袈裟紅得像是一束阿諾佳花(anoja)。他發現袈裟是折好放在竹架上。他把作為下衣的袈裟圍在腰間,再披上金色袈裟的上衣。把猶如胡桐(punnāga)花壇一般完整還帶著蹄子的黑羚羊獸皮坐具放在左肩。用象牙針把頭罩別在髮髻上。他拿起一支軛狀扁擔,一端挑起裝著珊瑚色水壺的網,另一端挑起一支長鉤(用來摘取樹上的水果)、一個籃子、一個三腳木架等。然後把裝齊隱士用品的扁擔放在肩上。右手拿了一支木杖,他走出草舍。當他在六十腕尺長的經行道上來回經行時,看著穿上新裝束的自己,他快樂地想:

「我已經實現了心中的願望。

出家隱士的生活實在太美妙了。

一切智者如佛陀與獨覺佛都稱頌出家隱士的生活。

我已經捨棄在家生活的束縛了。

我已經安全地遠離世俗欲樂的生活了。

我已經開始出家隱士的聖潔生活了。

我將培育及修行的生活了。

我將努力、精進獲取聖潔修行的利益。」

然後他放下扁擔,像一座金色的雕像一般,莊嚴地坐在經行道中央綠豆色的石頭上度過白天。

當黑夜降臨時,他進入草舍裡,躺在床上,以袈裟當被入睡。清晨醒來時,他省思來此的原因與此地的環境:

「看透了在家生活的缺失,捨棄巨大的財產、資源與隨從,我來到森林成為出家隱士是為了尋找解除欲樂陷阱的善法。從今天開始,我不可疏忽失念。人心有三種不善思惟,即:對欲樂的欲貪思惟(kāmavitakka);想要殺生、毀滅、傷害的瞋恨思惟(vyāpādavitakka);想要傷害別人的傷害思惟(vihisavitakka)。這些惡思惟就有如蒼蠅一般,以放棄修習內心不執著於煩惱和身體上不執著於欲樂之人為食物。現在是我全心全意地投入於修習遠離(paviveka)的時候了。

事實上,在看到在家生活阻礙與危害到修習法的缺失之後我才出家。這草舍實在是很優美,平地金黃細緻,牆白如銀,葉子做的屋頂紅得有如鴿子腳的顏色般美麗,藤做的床有如擁有斑駁的床單。這住所實在是很舒適。我不認為我以前的豪華住宅會比這草舍來得舒適。」

如此省思之後,他再省察草舍的八種缺失與樹下的十種利益。過後,在當天他即捨棄了草舍而住在有十種功德的樹下。

 

培育禪定並以水果為食

隔天早晨他去鄰近的村莊托缽集食。村人細心地準備美食來供養。用完餐後,他回到森林裡坐下,想說:「我不是因為缺少食物或營養才出家的。細心的照顧增長感到身為人的我慢心。需求維持生命的食物給人們沒完沒了的麻煩。我應該避免食用耕種得來的穀類,只食用從樹上掉下來的水果來維持生命。」

從那一刻開始,他就只依靠從樹上掉下來的水果來維持生命。他的身體不再躺下,而只以坐著、站立、行走三種姿勢連續不斷地精進修禪。七天之內,他證得了八定(四禪與四無色定)與五神通(abhiññā)。

《佛種姓》裡有描述善慧菩薩的故事;從他行大布施開始到他成為隱士得八定與五神通的內容如下:

(1) Evāhacintayitvāna, nekakoisatadhana;

Nāthānāthānadatvāna, himavantamupāgami.

(2) Himavantassāvidūre, dhammikonāmapabbato;

Assamosukatomayha, paṇṇasālāsumāpitā.

(3)  Cakamatatthamāpesi, pañcadosavivajjita;

Aṭṭhaguasamūpeta, abhiññābalamāhari.

(4) Sāakapajahitattha, navadosamupāgata;

Vākacīranivāsesi, dvādasaguamupāgata.

(5) Aṭṭhadosasamākiṇṇapajahipaṇṇasālaka;

Upāgamirukkhamūla, guedasahupāgata.

(6) Vāpitaropitadhañña, pajahiniravasesato;

Anekaguasampanna, pavattaphalamādiyi.

(7) Tatthappadhānapadahi, nisajjaṭṭhānacakame;

Abbhantaramhisattāhe, abhiññābalapāpui.[12]

 

一、沙利子(Sāriputta),當時是善慧菩薩的我,如此省察後決定出家,把數千萬的財產平等地布施給貧者富者,然後前往喜瑪拉雅山。

二、離喜瑪拉雅山不遠處,有座山名為如法(因為是古代聖人修習正法的地方)。在如法山區裡,我造了一座優美的禪修園和一間精緻的草屋[13]

三、在如法山區裡,我造了一條沒有五種缺失的經行道。我造了一所能令人獲得隱士的八種舒適的禪修園。成為出家隱士之後,我開始修習止禪與觀禪,以證得五種神通與八定。

四、我捨棄了有九種缺失的裝束,披上了有十二種美德的袈裟。

五、我捨棄了有八種缺失的草屋,前往有十種美德的樹下。

六、我完全不吃耕種得來的穀類食物,只吃擁有許多功德從樹上掉下來的水果。

七、不躺下身體,以坐著、站立、行走三種姿勢,我在禪修園精進地修禪,在七天之內,我證得了五種神通。


 

 

授記

 

在善慧隱士依照聖潔的沙門法而成就了沙門行和證得前面提到的八定與五種神通之後,世間出現了三界之尊的燃燈佛(Dīpakara Buddha)。三十二種瑞相(例如一萬個世界震動)在燃燈佛出世的四個階段發生,即:入胎、出生、成佛、初轉法輪[14]。但是善慧並沒有察覺到這些瑞相,因為他完全沉入在禪悅之中。

成佛之後,燃燈佛在善喜園(Sunandārāma)向一萬億的天神與人們初轉法輪[15]。接著他開始了為眾生去除內心煩惱的旅途,猶如大雨降落在四大洲一般,他向眾生遍灑清淨法水。

接著,他在四十萬位阿拉漢的伴隨下來到「喜樂城」(Rammāvatī),住在善見寺(Sudassana)。那時善慧還在森林裡沉入於禪悅中,而沒有察覺到燃燈佛已經出現在世間了。

喜樂城的市民聽到佛陀來到善見寺時,在用完早餐後,他們帶著鮮奶油、精煉奶油等上等的藥品,以及花和香去拜見佛陀。他們向佛陀頂禮,以花及香等向佛陀致敬,接著在適當的地方坐下來聆聽佛陀說法。佛陀開示完後,他們邀請佛陀及比庫僧團隔天用餐。他們在右繞禮敬後即離寺而去。

 

盛大準備迎接燃燈佛與其隨眾

隔天,喜樂城的市民大肆準備「無比大布施」(asadisa-mahādāna)。他們建了一座特別的建築物,裡面散放著純潔美麗的青蓮花,以四種香水使空氣清新。在四個角落各放置一個冷水壺,再以如翠玉般的香蕉葉覆蓋。在天花板上掛著一支以金、銀、寶石星點綴的華蓋。四周掛滿了香花圈。當這座建築物的裝飾完畢後,市民開始清掃城市,使它整齊。大道兩旁都放置了水壼、花、香蕉樹、旗、布條。在適當的地方也放置了屏飾。

當城內的布置完成後,市民就去修補佛陀將會用來走進城裡的道路。他們用土來修補被淹水造成的破洞與裂縫,把不平的泥地整平。他們也在道路鋪上一層白沙,再撒放一些花等等。他們如此地進行一切布施典禮的安排與準備。

那時候,善慧隱士從禪修園飛起來,在天空中看到喜樂城的市民愉快地為修路與布置而忙碌著。他好奇下面發生了甚麼事,就當著眾人面前飛下來,站在一個適當的位置,問說:

「你們愉快與熱忱地修路,

你們是為誰修補道路呢?」

市民回答說:

「善慧尊者,

這世間已經出現了無比的燃燈佛,

他已征服了五魔的惡勢力,

是全世界的至上世尊。

我們就是為他修補道路的。」

由以上的對話顯示:燃燈佛是在善慧證得八定與五神通很久之後才出現的。善慧沒有察覺到燃燈佛的入胎、出生、成佛、初轉法輪,是因為他只遨遊在森林與天空中,又時常沉入於禪悅與修習神通,對於人間俗事完全不感興趣。只有這次他在天空飛行,看到喜樂城市民修補道路與大掃除時才下來探個究竟。這表示當時善慧已經有好幾千歲了,燃燈佛那時期的人類壽命是十萬歲。

 

善慧參與修補道路的工作

聽到喜樂城市民說「佛陀」這個字眼時,善慧內心充滿歡喜。他感到非常快樂,不自禁重覆地說:「佛陀!佛陀!」

立於當地,善慧心中充滿歡喜,受到信心的鼓勵,他想:「我將在這大福田(即燃燈佛)種下殊勝的善種子,以培育善業。能夠親眼看到佛陀出世的這一快樂時機,是非常稀有與難得的。現在我已遇到令人快樂的時刻,我不可錯失良機。」

這樣想後,他問那些市民:「朋友們,假如你們為佛陀準備道路,可否分配一段路給我,我也想參與你們修補道路的工作。」

市民回答說:「好的。」由於他們相信他是一位有超凡能力的人,他們分配給他一大段不平、且難以修補的路段。分配好後,他們說:「你可以修補和裝飾,使它變得美麗。」

當時,善慧省思佛陀的德行而感到非常地喜悅,他想:「我有能力用神通來修補此路,使它變得美麗愉人,但假如這麼做,周圍的人可能不認為這有甚麼好,因為這麼做可以很容易又很快就辦好了。今天我將用自己的體力來執行我的任務。」這麼決定之後,他親自從遠處搬運泥土來修補破洞。

 

燃燈佛的到來

當善慧還來不及完成修補道路的工作時,燃燈佛與四十萬位阿拉漢已經到來。那些阿拉漢都證得了六神通,是八風吹不動且已經完全清淨內心煩惱的聖者[16]

當燃燈佛與四十萬位阿拉漢來到路上時,天神與人們擊鼓來迎接他們。他們也唱著禮敬世尊之歌來表達內心的喜悅。

當時,人們能夠看到天神,天神也能夠看到人們。所有的天神和人們都跟在佛陀的後面,有些合掌致敬,其他則奏樂致敬。

天神在天空中向上下前後左右各方撒下曼陀羅花(mandārava)、蓮花(paduma)、黑檀(koviāra)等天界的花來禮敬佛陀。地面上的人們也同樣地以素馨(campa)、長葉松(sarala)、銳棱玉蕊(mucalinda)、龍華(nāga)、胡桐(punnāga)、露兜(ketakī)等花來禮敬佛陀。

善慧目不轉睛地凝視具有三十二大人相與八十種好的佛陀。他親眼見到佛陀至高成就的色身光彩,其身如純金,身上時常散發六色身光,有如蔚藍天空中的一道閃電。

這時他想:「今天我應該在佛陀面前奉獻自己的生命。願佛陀及所有的四十萬位阿拉漢從我的背上踏過,就有如走過寶石色的橋一般。以身體作為佛陀與諸阿拉漢的步道,必定會帶給我長久的利益與快樂。」

如此決定之後,他解開了髮髻,用黑羚羊皮的坐墊與袈裟來覆蓋泥坑,然後俯倒在地,猶如一座紅寶石色的木板橋一般。

 

善慧發願成佛

當時,俯首在地的善慧心中生起發願成佛的念頭:「假如我想要,我可以在今天就成為一位漏盡及滅盡煩惱的阿拉漢。然而像我這樣超凡的人,在燃燈佛的教法之中證得阿拉漢果與涅槃而成為一個普通弟子對我有甚麼殊勝呢?我將付出最上的精進力來證得一切知的佛陀。」

「既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擁有超凡智慧、信心、精進的非凡之人,自私地獨自脫離生死輪迴又有甚麼殊勝呢?我將致力於成就佛果,再解救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苦海。」

「我在泥坑上向燃燈佛頂禮,作為一座橋來為他奉獻生命,當我因此無比善業證得佛果後,我將把無數的眾生從生死輪迴的苦海中解救出來。」

「在捨棄三界、渡過輪迴之流後,我將登上八正道的法筏,再去解救包括天神在內的一切眾生。」如此,他的心已傾向於成佛。

 

 

蘇蜜搭(Sumittā──未來的耶輸陀羅(Yasodharā

在善慧發願成佛的當下,有位名叫蘇蜜搭的婆羅門少女來參與觀看佛陀的人群。她帶了八朵蓮花來禮敬佛陀。來到人群當中,第一眼看到善慧時,她即對他一見傾心。雖然她想送他禮物,但是除了那八朵蓮花之外,她再無它物。因此,她對善慧說:「尊者,我送您五朵蓮花以便您可以自己布施給佛陀。其餘三朵我將親自布施給佛陀。」接著,她把五朵蓮花交給善慧,再說出她的願望:

「尊者,在您為了成佛而圓滿巴拉密的期間裡,願我成為與您共同生活的伴侶。」

善慧接受了蘇蜜搭少女送他的五朵蓮花,然後在人群當中送給向他走過來的燃燈佛並發願體證佛果。

看到善慧與蘇蜜搭兩人之間所發生的事情,佛陀在大眾中做了預言:

「善慧,這位名叫蘇蜜搭的少女,將會是你許多生中的伴侶,永遠一樣熱誠地幫助你體證佛果。她的每一個想法、語詞、行為都能使你感到愉快。她外表甜美、言語柔和並使人心中感到愉快。在你最後一生佛陀的教法中,她將成為你的女弟子,獲得你的阿拉漢果與諸神通的精神財產。」

 

授記

善慧具備了成就佛果的先決條件。事實上,他的心已傾向成佛,因為他已具備了被授記的八種條件,即是:1.生為人身;2.生為男性;3.具足體證阿拉漢果的條件;4.遇到一位活著的佛陀;5.是一位相信業果法則的沙門或隱士;6.具有四禪八定與五神通;7.願為燃燈佛奉獻自己的生命:假如燃燈佛與其四十萬位阿拉漢弟子在作為拱橋的善慧身上走過去,他將無法活命。明知這一點,他還是毫不猶豫、勇敢地奉獻自己給佛陀,根據經典,這是增上行善法(adhikārakusala);8.有極強想要成佛的善欲:即使整個世界布滿著燒得火紅的火炭及尖銳的矛,他也會毫不退縮地踏上它們,以證得佛果。

知道善慧具備了這八種條件,燃燈佛走到在泥地上向他禮敬的善慧面前,運用神通觀察發願成佛的他在未來是否能實現心願。如此省察之後,燃燈佛知道「善慧在四阿僧祇與十萬劫之後,將會成佛,名為果答瑪(Gotama)。」即站在那裡,佛陀說出了以「Passatha ima tāpasa, jaila uggatāpana(請看這位結髮隱士的高尚行為)」為始的九首預言偈(授記):

(1)Passatha ima tāpasa, jaila uggatāpana;

Aparimeyyito kappe, buddho loke bhavissati.

一、諸比庫,你們看這位勤修善行的結髮修行者,善慧隱士。他將在四阿僧祇與十萬劫之後,在諸梵天、天神、人類當中成佛。

(2)Ahukapilavhayārammā, nikkhamitvā tathāgato;

   Padhāna padahitvāna, katvā dukkarakārika.

二、在成佛之前,善慧將會出家,捨棄了使人非常愉快的迦毘羅衛(Kapilavatthu)城。接著他將致力於禪修和修習極端的苦行(dukkharacariyā

(3)Ajapālarukkhamūlasmi, nisīditvātathāgato;

   Tatthapāyāsapaggayha, nerañjaramupehiti.

三、在一棵名為阿佳巴拉(ajapāla)樹下,他接受了乳飯的供養,再前往尼連禪河(Nerañjarā)。

(4)Nerañjarāyatīramhi, pāyāsaada so jino;

Paiyattavaramaggena, bodhimūlamupehiti.

四、在將要成佛時,他在河邊吃了乳飯。然後在天神整理好的道路上,前往菩提樹。

(5)Tatopadakkhiakatvā, bodhimaṇḍaanuttaro.

Assattharukkhamūlamhi, bujjhissatimahāyaso.

五、來到體證地點的菩提樹下,他順時針方向地繞轉,從南走向西,從西走向北,再從北走向東。他將成為正自覺者、無人可匹比、善名聲遠播。坐菩提樹下,他將證得徹知四聖諦的觀智。

(6)Imassa janikāmātā, māyānāmabhavissati;

Pitā suddhodano nāma, aya hessati gotamo.

六、這尊佛的母親名為馬雅王后(Māyā Devā);他的父親是淨飯王(Suddhodana)。這尊佛則名為果答瑪(Gotama)。

(7)Anāsavā vītarāgā, santacittāsamāhitā;

   Kolito upatisso ca, aggāhessantisāvakā.

Ānando nāmupaṭṭhāko, upaṭṭhissatimajina.

七、他的一對上首弟子是拘利陀(Kolita)和優婆提舍(Upatissa)。已經無漏、無貪、心平靜與定力極深。一位名叫阿難達(Ānanda)的比庫將是佛陀的侍者。

(8)Khemā uppalavaṇṇā ca, aggāhessantisāvikā;

Anāsavā vītarāgā, santacittā samāhitā.

Bodhi tassa bhagavato, assatthotipavuccati.

八、柯瑪長老尼(Khemā)與蓮華色長老尼(Uppalavaṇṇā),兩位皆已無漏者、心靜且定,將是一對上首女弟子。阿沙搭(assattha)樹將是這尊佛的菩提樹,他即在此樹下證得佛果。

(9) Citto ca hatthāavako, aggāhessantupaṭṭhakā;

   Uttarā nandamātā ca, aggāhessantupaṭṭhikāû.

九、質多(Citta)和哈塔拉瓦咖(Hatthāavaka)將是佛陀的上首在家男弟子。同樣地,優多羅(Uttarā)和難達母(Nandamātā)將是佛陀的上首在家女弟子。

 

天神與人們的喝采

聽到三界中無比、常住於善法的燃燈佛之預言,天神與人們都高興地歡呼:「善慧隱士是真正的未來佛。」他們愉快地拍著自己的上臂。來自一萬個世界的天神與梵天,連同人們都合掌致敬。

他們也祈願說:「即使我們在燃燈佛世尊的教導之下未能如法修行,我們將親身遇到這位聖潔隱士,在未來出世為佛,那時我們將能夠致力於證得法的更高智慧。

譬如有人嘗試渡過一條河,但是由於被河流捲走而未能到達彼岸;無論如何,他們在下游某處將找到踏足之地,並成功渡越到達彼岸。

同樣地,雖然我們在燃燈佛的教導之下未能如法修行,我們將會遇到這位在未來必定成佛的聖潔隱士,那時我們將會證得道與果。」

 

燃燈佛向喜樂城前進

值得接受從遠方帶來的供養(Āhuneyya應受供養)與擁有觀照三界的特質者(Lokavidū世間知)的燃燈佛授記之後,將八把花送給善慧,再邁開右腳從他的旁邊走過去。

在佛陀授記的地方,四十萬位阿拉漢在送花和香給他後,也以右肩朝向善慧,離開而去。人、龍[17]與乾闥婆(Gandhabba天界音樂神)也都以花及香向善慧致敬後離去。

在天神與喜樂城的市民向他致敬之下,燃燈佛與四十萬位阿拉漢走進城裡,坐在為他特設的座位上。在坐下時,他有如從持雙山(Yugandhara)升上來的旭日。有如旭日之光使得蓮花盛放;佛陀也散發菩提之光,使在覺悟邊緣的眾生得以次第地透視四聖諦。四十萬位阿拉漢也整齊地坐了下來。喜樂城市民則實行「無比大布施」(asadisa-dāna)來供養佛陀及比庫眾。

 

善慧感到喜悅與滿足

當燃燈佛與四十萬位阿拉漢離開視線之後,善慧愉快地起來,心中充滿喜悅與滿足。他盤腿坐在天神與人們撒來向他致敬的花堆上省思:

「我具足了四禪八定與五神通的頂點。在一萬個世界之中,沒有任何一位隱士可與我匹比。我沒有看到任何人的神通是與我同等的。」

如此的省思後,他感到非常的喜悅與滿足。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只能講到這裡,下次我們將要討論「過去二十四略史和菩薩在過去二十四尊佛時的身分」

祝大家平安很樂!

祝大家早證涅槃!

 

 



[1]   「在解說(四諦法)期間,就能徹知聖諦的人。」《佛教辭典(Buddhist Dictionary)》

[2]   「在解說(四諦法)之後,才悟聖諦的人」,這即是說,當以簡要的方式對他說法後,還要詳細的解說之後,他才能夠悟聖諦。

[3]   「所引導者(要引導者)」,是指此人經由教誡與提問,經由智慧地思考,經由經常行訪聖者善友處,與他們交往,親近他們,逐漸地悟四聖諦。

[4]   六神通(abhiññā)是:1.神變通或如意通(iddhi-vidha);2.天耳通(dibba-sota);3.他心通(citta-pariya-ñāacetopariya);4.天眼通(dibba-cakkhu);5.宿命通(pubbenivāsānussatipubbenivāsa);6.漏盡通(āsavakkhaya)。前五種是可通過修定而證得的世間神通。最後一種是只有通過修習觀禪(vipassanā)才可證得的出世間神通。(漏盡即斷盡貪、瞋、痴的煩惱流漏。)

[5]   四無礙解智是:1.義無礙解智(attha);2.法無礙解智(dhamma);3.詞無礙解智(nirutti);4.應辯無礙解智(paibhāna),即有尖銳的智力,能確認上面三種無礙解智。

[6]   作者說:在這段落所提到的「古傳說(Itihāsa; Purāa):它構成第五吠陀」是指,它是依照聖典所列舉的第五種學科,即:1. 三吠陀, 2.詞彙(Nighaṇḍu),3.修辭學(Keubha), 4.語法(Vyākaraa), 5 .古傳說(Itihāsa)。根據《長部‧戒蘊》的義註,在三吠陀上加上阿塔跋納(Athabbaa)為第四,由於在它們之後,所以古傳說(Itihāsa)為第五。

[7]    作者解釋:當人們不明智地作意,以及受到貪與瞋的鼓動時,這身體變成一個殺生、偷盜等的強盜,搶去自己善業的財富,因此,這個身體就有如要強盜首領。

[8]   當然他並不是能夠用身體把財產帶去涅槃。在此,善慧是指以財富行布施的善業所帶來的善報。

[9]   帝釋天王(Sakka)為諸天之王的名字。就大家所知道的,他有包括瓦沙瓦(Vāsava和蘇將巴提(Sujampati)等其他名字。他統治六欲天的第二層天──三十三天(Tāvatisa)。有很多故事提到他幫助菩薩和其他聖者的事跡。

[10]   毘首羯磨(Vissukamma)是帝釋天王主要的工藝及建築天神。他在帝釋天王的命令下建造了菩薩的禪修園及其它建築。

[11]   一腕尺大約是十七至廿二英吋。

[12]   Bu.ii,p.308,v.27-33.

[13]   在此作者解釋︰猶如前面所說的,實際上禪修園、草舍、經行道等是帝毘首羯磨建造的。然而,佛陀這麼說是指,這是從他還是善慧時所累積的善業的結果,所以說:「我造了一座優美的禪修園和一間精緻的草屋」等等,猶如他所建造的一般。事實上,無容置疑且應指出的是,它們並不是善慧隱士建造的,而是毘首羯磨建造的

[14]   對於這些瑞相,將會在果答瑪佛種姓,即第二卷第一章的佛寶裡提到。三十二種瑞相巴利為「Bāttisapubbanimittāni; Dvattisapubbanimittāni,三十二種前兆」,原文請見:JA.i,pp.60~1; BuA.pp.101~5.

[15]   佛陀的開示通常比喻為治療世間疾病的良藥。因此,作者優美地描述燃燈佛的初轉法輪〔第一場開示〕猶如治療眾生痛苦的藥方。

[16]   作者說:四十萬位阿拉漢是經常跟隨及伴隨燃燈佛的。這些阿拉漢的德行在巴利聖典裡已有可參考之處,經典裡提到他們擁有六神通,他們不會被世間八風所動搖,而且已經清淨內心的煩惱。但是在義註說到他們的德行除了已經提及的那些外,還有︰他們有少欲、容易滿足之德,他們會勸告他人,他們也會恭敬地接受他人的勸告,他們不執著五欲所緣,他們不與俗人不必要的交往,以及他們遵守五種律儀等等。

[17]   龍,巴利叫「nāga」,是具有神通力的蛇類非常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