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瓦達答曾對佛陀提出五點苦行的要求,遭到佛陀出於中道立場的斷然拒絕。三淨肉的規定,便是此時佛陀針對迭瓦達答不吃魚、肉的請求提出的。我們不妨在此順便指出,根據巴利三經藏典,佛陀從未倡議不吃魚、肉的齋食。

 

迭瓦達答是佛陀的第一個堂弟,他篡奪佛陀之位的圖謀據說發生在佛陀成道之後的第三十七年,亦即佛陀七十二歲時。

 

 

迷惑未生怨王(Ajātasattu阿闍世),獲得利養 

伍巴離:那時,迭瓦達答獨處靜默時心中思惟:「我從何人獲取信心,因而能獲得利養、榮譽、名聲?」他於是想到:「當是未生怨王子處。他年輕前途光明。我何不獲取他的信心?諸多利養、榮譽、名聲都可由此而生」

 

如此,迭瓦達答收拾臥具持缽與大衣,動身前往王舍城(Ràjagaha),終於抵達該處。到達之後他棄其本形而化身做嬰兒,眾蛇纏腰並以此身出現在未生怨王子的膝上。未生怨王子感到恐怖、焦慮、疑懼、憂慮。迭瓦達答於是問說:「王子!你可對我有所畏懼?」 

「是的,我很害怕。你是何人?」

「我是迭瓦達答。」

「尊者!你若是迭瓦達答,請現出本形。」 

迭瓦達答於是棄捨青年之身,站在未生怨王子面前著大衣手持衣與缽。王子由於迭瓦達答的神通對他產生了極大的信心。此後,他日夜以五百車乘、五百份乳粥供養迭瓦達答。迭瓦達答被利養、榮譽、名聲所遮蔽,野心佔據其心,生如此的慾望:「我將統領比庫眾。」但隨著這一念頭的生起,他的神通就立即消失了。(Vin.Cv.7:2;S.17:36

 

跋格瓦在憍賞彌隨意地住一上段時間後便遊行,前往王舍城(Ràjagaha)並如期到達,住在迦蘭陀竹林園。那時,一些比庫來見稟報跋格瓦:「跋格瓦!未生怨王子每日早晚親自以五百車乘與五百份乳粥供養迭瓦達答。」

 

「諸比庫!別羨慕迭瓦達答所獲得的利養、榮譽、名聲。如同將惡犬鼻下的囊包刺破,只會使這惡犬變得更暴力,只要未生怨王子如現在般供養迭瓦達答,迭瓦達答的善業就會不斷地消失而不是增長。如同芭蕉樹結實後便導致自己的毀滅與衰敗,迭瓦達答所獲得的利養、榮譽、名聲,將導致他自己的毀滅與衰敗。」(Vin.Cv.7:2;S.17:35-36A.4:68

 

 

欲統領比庫眾,出佛身血 

那時,跋格瓦於座上受大眾圍繞而說,國王亦在其中。迭瓦達答從座而起,偏袒一肩,雙手合十對跋格瓦說:「跋格瓦跋格瓦今已年高、衰老、羸弱、老邁、已入暮年,請跋格瓦休養,安住於現前的法樂。請跋格瓦將比庫眾交於我,讓我統領比庫眾。」

「夠了,迭瓦達答!別渴望統領比庫眾。」

 

迭瓦達答第二次做出同樣的請求,得到相同的回答。當他第三次提出請求時跋格瓦說:「我尚且不會將比庫眾交付給沙利子與摩咖藍那,怎麼會將之交給像你這樣的一個浪子,吞一團口水的人。」 

迭瓦達答此時心想:「當著眾人與國王面前,跋格瓦用『一團唾沫』的言語侮辱我,又讚揚沙利子與摩咖藍那。」他感到嗔怒、憤恨,敬禮跋格瓦後右繞而去,這是他首次怨恨跋格瓦 

跋格瓦告訴諸比庫說:「諸比庫!讓僧伽在城中公開對迭瓦達答做出如下的譴責:『迭瓦達答前之本性與今之本性相異,他而今的言行與跋格瓦法與僧團無關,迭瓦達答自負其責。』」 

此時,跋格瓦對沙利子尊者說:「如此,沙利子! 你當入王舍城(Ràjagaha)譴責迭瓦達答。」

跋格瓦!迄今為止,我一直對迭瓦達答如此讚揚:『瞿低之子有大神通、大威力。』我又如何能去王舍城(Ràjagaha)譴責他呢?」

「你讚揚他時說的不是實話嗎?」

「是的,跋格瓦!」

「那麼,你同樣地以實話在王舍城(Ràjagaha)中譴責他就是了。」

「是的,跋格瓦!」沙利子回答。 

如此,沙利子在得到僧團的正式授權之後,在幾位比庫的陪同下,進入王舍城(Ràjagaha)去宣布對迭瓦達答的譴責。那些無信心缺少智慧而又輕率的人說:「這些沙門釋迦子,對迭瓦達答所獲得的利養、榮譽、名聲感到忌妒。」但是那些有信心有​​智慧而又謹慎的人說:「跋格瓦會在王舍城(Ràjagaha)譴責迭瓦達答,肯定不是尋常的事。」 

那時,迭瓦達答到未生怨王子之處對他說:「古人長壽而今人短命,你可能至死仍是一位王子,何不殺掉父王,自立為王?我則要殺掉跋格瓦,而成為佛陀。」 

未生怨王子心想:「迭瓦達答有大神通、大威力,他必知(我所為)。」中午時分他將一把匕首繫在腿上,便怖畏、焦慮、疑懼、憂慮地試圖闖進內宮。國王的大臣在內宮的入口看到他,將他逮捕。搜身之後,他們找到了那繫在腿上的匕首。他們問說:「你有何企圖,王子?」

「我想要殺掉父親。」

「誰指使你如此做?」

「迭瓦達答尊者。」 

有些大臣認為王子、迭瓦達答與所有的比庫皆應處死。另一些大臣則認為眾比庫並無過失,所以不應獲罪,但王子與迭瓦達答則應處死。又有一些大臣則認為無論是王子、迭瓦達答或眾比庫皆不應處死,但應將此事稟報國王,再聽旨行事。 

大臣們於是將未生怨王子帶到馬嘎塔國(Magadha摩揭陀國)謝尼亞賓比薩拉王面前稟報剛才發生的事。 

「諸大臣有何意見?」

他們以實情相告。 

「佛、法、僧與此有何相關​​?難道跋格瓦沒有在王舍城(Ràjagaha)公開地譴責迭瓦達答嗎?」 

之後他便停止那些主張將未生怨王子、迭瓦達答與眾比庫都予處死的人的薪奉。又將那些主張不追究無辜的比庫,處死王子與迭瓦達答的大臣予以降職處分。然後,又提拔了那些既不處死王子、迭瓦達答,又不處死比庫,但主張將此事稟報國王,聽旨行事的大臣。如此做之後,謝尼亞賓比薩拉王又問:「你為何要殺我,王子?」

「我欲得王位,陛下!」

「王子!你既然欲得王位,它現在就是你的了。」

於是,他把王位讓給了他。 

迭瓦達答到未生怨王子之處對他說:「大王!請派人去奪取沙門果德瑪的性命。」 

未生怨王子便命令一些人:「依迭瓦達答所說的去做。」迭瓦達答便告訴其中一人:「去,朋友!沙門果德瑪住在某處殺了他之後,再循如此這般的路回來。」之後,他又吩咐兩人守在那條路上,告訴他們:「殺死那位循此路而來的人,你們再循如此這般的路回來。」之後他又吩咐四人守在那條路上……八人守在那條路上……十六人守在那條路上……。

 

第一個聽命的人於是帶上他的劍、盾、弓、箭袋到跋格瓦之處。但當走近時,他感到恐懼起來,乃至站立不動全身僵直。跋格瓦看到他便說:「來,朋友!不要害怕。」此人便將劍、盾、弓、箭袋置於地上來到佛陀前,頂禮跋格瓦之足說:「跋格瓦!我已犯罪,猶如愚者迷妄且易犯錯,我懷惡心來此處圖謀人命。跋格瓦!請原諒我的罪過,以防護未來。」 

「當然,朋友!你已犯罪,猶如愚者迷妄且易犯錯,你懷惡心來此處圖謀人命。但你已如實地看到這個過失並如法懺悔,我原諒你。因為當人如實地看到過失之為過失並如法懺悔,以防護未來,這便是增長聖者之律。」 

跋格瓦於是為他次第說法……最後獲得清淨無染的法眼……依跋格瓦的教法修行,再不依其他因緣。他說:「薩度(sàdhu)跋格瓦!……請跋格瓦把我視為追隨跋格瓦的弟子……。」 

跋格瓦告訴他說:「朋友!勿循彼路歸,應循此路歸。」跋格瓦沿另外那條路將他送走。 

此時,那兩個人心想:「這是怎麼一回事?那人早該回來了。」他們沿路而行,直到看見跋格瓦坐在一棵樹下。他們走上前去敬禮後坐於一旁。跋格瓦為他們次第說法。最後他們說:「薩度(sàdhu)跋格瓦!……請跋格瓦把我視為追隨跋格瓦的弟子……。」 

跋格瓦沿另外那條路將他們送走,同樣的事又發生在那四個人、八個人、十六個人身上。 

那第一個人到迭瓦達答之處對他說:「尊者!我並還沒奪取跋格瓦的性命,跋格瓦有大神通、大威力。」 

「夠了,朋友!不用奪取沙門果德瑪的命了,我將自己奪取沙門果德瑪的性命。」 

那時,跋格瓦在鷲峰山山陰處經行。迭瓦達答爬上鷲峰山,推下一塊巨石心想:「如此我一定能奪取沙門果德瑪的性命。」 

兩塊突​​出的岩石夾住了這塊巨石,但一塊碎片還是擊中跋格瓦的腳而流血。他仰頭望去對迭瓦達答說:「迷途者!你造了非福業;你懷惡心圖謀人命,你已出如來之身血。」 

跋格瓦於是告訴諸比庫「諸比庫!迭瓦達答懷惡心圖謀人命,已出如來身血,這是他所造下直接影響其來世轉生的第一項行為。」(Vin.Cv.7:3 

阿難:那時跋格瓦之足被碎石所傷,身體被痛苦、刺紮、難忍、粗糙、不快、不樂的感受所擾。他正念、正知地忍受痛苦而不生苦惱,將大衣褶成四疊,採獅子臥姿右脅而臥,將一腿置於另一腿上,保持正念、正知。

 

此時,魔王來到眼前,以偈向跋格瓦說:

「你何茫然而躺臥?

或你專著於做詩?

或達目標已無多?

為何獨住僻靜處,

圖睡眠懶散虛度?」

 

「我非茫然而躺臥,

亦非專著於做詩。

目標達成離憂愁。

為慈悲一切眾生,

我獨臥於僻靜處。」 

此時魔王明白:「跋格瓦已識破我,善至已識破我。」傷心與失望的他,便立即消失了。(S.4:13

 

 

借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欲傷害佛陀 

伍巴離:諸比庫聽說:「迭瓦達答試圖謀殺跋格瓦。」他們圍繞著跋格瓦的精舍上上下下一圈又一圈地經行。他們發出很大的聲響很高聲的喧嘩,為警戒、守衛、保護跋格瓦,不停地做各種唱誦。跋格瓦聽到聲音問阿難尊者:「阿難!這是甚麼聲音、喧嘩、唱誦?」 

跋格瓦!眾比庫聽到迭瓦達答試圖謀殺跋格瓦一事,」然後,他告訴跋格瓦他們正在做些甚麼。

「如此,阿難!以我之名召集眾比庫:『大師召集各位尊者。』」

「是的,跋格瓦!」阿難尊者回答。他到諸比庫之處告訴他們:「大師召集各位尊者。」

「是的。」他們回答。他們到跋格瓦之處。跋格瓦對他們說:「諸比庫!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不會發生的,沒有人能以暴力取走如來的性命。當如來入般涅槃時,不會是因任何人的暴力使然。諸比庫!回到你們的精舍,諸如來無需保護。」 

那時王舍城(Ràjagaha)中有頭兇猛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性喜殺人。迭瓦達答到王舍城(Ràjagaha)中的象舍對諸象師說:「我等與國王顯貴熟識。我等可以使職位卑下的人得到升遷增糧加薪。所以當沙門果德瑪沿此路出現時,把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放出來到路上。」「是的,大人!」他們回答。 

次日清晨跋格瓦著下衣持缽與大衣與眾比庫一同入王舍城(Ràjagaha)乞食。在他走上到那條路時,象師們見到他便放出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到路上。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看見跋格瓦從遠處來。一見到他牠就舉起象鼻豎起耳朵與尾巴向跋格瓦奔來。 

眾比庫看見它從遠處奔來。他們說:「跋格瓦!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這頭殺人象被放到路上。跋格瓦!請轉身離去;善至!請轉身離去。」

「來,諸比庫!你等勿畏懼。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不會發生的,沒有人能以暴力取走如來的性命。當如來入般涅槃時,不會是因任何人的暴力使然。」

眾比庫第二次、第三次地勸說,都得到相同的回答。 

那時,在宮殿、房舍、草棚的人們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那些無信心缺少智慧而又輕率的人說:「相貌莊嚴的沙門果德瑪將被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所傷害。」但那些有信心有​​智慧而又謹慎的人說:「這是象王與象王的競爭。」 

此時,跋格瓦以慈心遍滿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放下長鼻走向跋格瓦站在他的面前。跋格瓦以右手撫摸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的前額並以偈說:

大象莫攻擊象王,攻擊象王是害已;

若欲殺死象王者,後世不得入善趣。

行事醉狂與放逸,放逸不得入善趣;

依循此見而行事,你將轉生於善趣。 

醉象那拉吉利(Nalagiri)以鼻子吸起跋格瓦腳下的塵土將之散在自己的頭上之後牠後退而行,一直到跋格瓦從視野消逝。牠回到象舍站到自己的地方,它由此變得馴服了。因此人們那時唱出如下的偈:

有人使用棍杖,有人用棒與鞭;

智者馴服大象,無須使用刀杖。 

人們憤憤不平低聲抱怨說:「這卑劣的迭瓦達答,險惡到要謀殺如是有大神通、大威力的沙門果德瑪!」因此,迭瓦達答所得的利養與名譽減少了,而跋格瓦的利養與名譽則增多了。(Vin.C3

 

迭瓦達答的利養與名譽減少後,他與追隨者常結夥到各家求食並事先告知所想吃的食物。人們對此不滿低聲抱怨說:「這些沙門釋迦子如何可以結夥聚眾到各家求食並事先告知所想吃的食物。誰會不喜歡精緻的東西,誰會不喜歡美好的東西呢? 」那此少慾的比庫也對此感到不滿。他們將此事稟報跋格瓦跋格瓦就問迭瓦達答:「傳聞中的事情可為實情?」

「是實情,跋格瓦!」 

世尊苛責他,在說法後告訴諸比庫:「諸比庫!今後我不允許有三人以上同在一人家吃飯。其因有三:

一、防止心圖不軌者並安撫如理行事者;

二、防止有惡慾者組黨結派而分裂僧團;

三、憐憫施主人家。眾人共食者,當如法治之。」(Vin.Cv.7:3Vin.Sv.Pāc.32

 

 

請立五苦行,分裂僧團 

迭瓦達答到俱伽梨、迦留羅提捨、乾陀驃、三聞達多處說:「來,諸賢友!讓我們在沙門果德瑪的僧團中製造分裂與不和。 」俱伽梨說:「沙門果德瑪有大神通、大威力。我友!我們如何​​能辦到?」 

「諸賢友!我們可到沙門果德瑪之處,向他提出五點要求:『跋格瓦跋格瓦一向稱讚那些少慾、知足、漸損(諸惡)、修頭陀苦行、淨信、減損(執著)、精進的人。跋格瓦!現在五點可助人達到上述的目標,那將是有益的:諸比庫一輩子當住於林中,住於村中者當受譴責。一輩子當乞食,受供養者當受譴責。一輩子當著糞掃衣,受居士施衣者當受譴責。一輩子當居於樹下,居於室內者當受譴責。一輩子當不食魚肉,食魚肉者當受譴責。』沙門果德瑪不會贊同以上五點。我們則將這五點告訴人們,運用它們便可在沙門果德瑪的僧團中製造分裂與不和。因人們向來羨慕自律之人。」 

迭瓦達答於是與他的追隨者一同來到跋格瓦之處敬禮後坐於一旁。如此做後便說:「跋格瓦一向稱讚那些少慾、知足、漸損(諸惡)、修頭陀苦行、淨信、減損(執著)、精進的人。現有五點可助人達到上述的目標…… 」然後,他陳述了那五點。 

「夠了,迭瓦達答!讓欲住於林中者住於林中,讓欲住於村中者住於村中。讓欲乞食者乞食,讓欲受請食者受請食。讓欲著糞掃衣者著糞掃衣,讓欲受居士施衣者得受施衣。我允許一年中八個月住於樹下,但雨季時不得為之。我允許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已殺。」 

迭瓦達答高興又得意地說:「跋格瓦不贊同這五點。」他與追隨者便起身,敬禮之後右繞而去。 

回到王舍城(Ràjagaha)後,他四處向人們宣傳那五點:「我友!我們會見了沙門果德瑪,要求他贊成這五點」他講到那五點並斷定說:「跋格瓦還沒贊同這五點,但我們將受持這五點而住。」 

這時那些缺少信心的愚者便說:「這些沙門釋迦子勤修苦行,去除諸惡,但沙門果德瑪卻生活並沉浸在奢侈之中。」但那些具有信心的智者對此不滿,迭瓦達答說:「何以迭瓦達答企圖製造僧團的分裂與不和?」 

諸比庫聽到人們不滿的聲音,那些少慾的比庫對此亦感不滿並將之稟告跋格瓦跋格瓦問迭瓦達答:「迭瓦達答!你看來有意在僧團中製造分裂與不和可是實情?」

「是實情,跋格瓦!」

「夠了,迭瓦達答!別試圖在僧團中製造分裂與不和,破壞和合僧團者感召苦果直至劫盡,業成熟時生於地獄直至劫盡。但促使已破裂的僧團重新和合者則功德無量,將在天上享受最勝之福至劫盡。夠了,迭瓦達答!別試圖在僧團中製造分裂,分裂僧團是重罪。」(Vin.Cv.7:3 Vin.Sv.Sangh.10

 

一日清晨,阿難尊者著下衣持缽與大衣入王舍城(Ràjagaha)乞食。迭瓦達答見到他便走上前去說:「朋友,阿難!從今日起,我將離開跋格瓦與比庫眾,於布薩日自行布薩,自行僧團之甘馬(kamma羯磨)。」 

阿難尊者乞食畢回來將此事稟告跋格瓦。瞭知其中的意義,跋格瓦不禁發出如下的感嘆:

善人為善易,惡人為善難。

惡人為惡易,聖人不為惡。(Vin.Cv.7:3Ud.5:8

 

下一個布薩日來到時,迭瓦達答令眾人集合:「朋友!我們去會見跋格瓦,要求他贊同五點,但他拒絕了。我們已受持這五點而住,現在任何贊成這五點的尊者請集合。」 

那時,有五百位跋耆族的新戒比庫由韋沙離(Vesālī)來,他們出家不久並無辨別力心想:「此是法、律、大師的教導。」他們因而集合。僧團的分裂就這樣產生了,迭瓦達答帶領五百比庫離開到象頭山。(Vin.Cv.7:4 

阿難:那時,迭瓦達答離開還沒久,跋格瓦住在王舍城(Ràjagaha)鷲峰山。黎明之時,梵天娑婆主不可思議地現身,其身光明照耀整個鷲峰山,他到跋格瓦跟前,敬禮後站立於一旁。以偈對跋格瓦說:

蘆薈芭蕉與竹子,生果實後則毀壞。

浪子由名聲毀壞,如生小馬之母騾。(S.6:12A.4:68

 

伍巴離:沙利子與摩咖藍那到跋格瓦之處,他們告訴他:「跋格瓦!迭瓦達答製造了僧團的分裂,帶領五百比庫前往象頭山。」

「沙利子!你們兩位難道不同情那些新戒比庫嗎?快去(找他們回來),在他們步入毀滅之前。」

「是的,跋格瓦!」他們答說即動身前往象頭山。他們走後站在離跋格瓦不遠處的一位比庫因而落淚。跋格瓦便問他:「比庫!你為何落淚?」

跋格瓦!當跋格瓦的兩位上首弟子沙利子和摩咖藍那去迭瓦達答處,他們亦將順從迭瓦達答的教導。」

「比庫!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會發生,沙利子與摩咖藍那將不會順從迭瓦達答的教導。相反地,他們將使那些順從的比庫回心轉意。」 

迭瓦達答於座上受大眾圍繞而說法時,見到沙利子尊者與摩咖藍那尊者從遠處走來。他告訴諸比庫:「看,諸比庫!我如此善說法,連沙門果德瑪的兩位上首弟子沙利子與摩咖藍那也前來並順從我的教導。」 

此話語畢,俱伽梨警告迭瓦達答:「朋友,迭瓦達答!別輕信他們,他們來意不善。」

「夠了,朋友!歡迎他們,既然他們是來順從我的教導。」 

迭瓦達答分半座給沙利子:「來,朋友沙利子!請坐此處。」

「夠了,朋友!」沙利子答說,便另取一座坐於一旁,摩咖藍那如是坐下。迭瓦達答用了夜晚大部份的時間以法教示、勸導、激勵、鼓舞諸比庫,之後對沙利子尊者說:「朋友,沙利子!比庫眾已離昏沉、睡眠,或許您願意為諸比庫說法,我背痛願休息片刻,」 

「是的,朋友!」沙利子答說。之後,迭瓦達答將袈裟褶成四疊,右斜而臥。但他因疲勞而忘念不正知一下子便已入睡。 

沙利子尊者以記心神變說法,規勸、訓誡諸比庫;摩咖藍那尊者以神通神變說法,規勸、訓誡他們,直到他們獲得清淨無染的法眼:「凡是生法者,即是滅法。」 

這時沙利子尊者告訴諸比庫:「諸比庫!我們將回跋格瓦之處,所有遵循跋格瓦教導的人隨我們同去。」如此,沙利子尊者、摩咖藍那尊者便領著五百位比庫一同回到竹林園。 

俱伽梨喚醒迭瓦達答:「朋友,迭瓦達答!起來!沙利子與摩咖藍那已帶領諸比庫離去!難道我還沒曾告訴你別信任他們,他們兩人來意不善。」迭瓦達答聽到這話當下口吐鮮血。 

沙利子與摩咖藍那尊者到跋格瓦之處說:「跋格瓦!讓那些跟隨分裂僧團者的諸比庫重新受具足戒當為善事。」 

「夠了,沙利子!別再提議讓那些跟隨分裂僧團者的諸比庫重新受具足戒,讓他們為犯罪懺悔就是了。但迭瓦達答如何行事?」 

跋格瓦!迭瓦達答一如跋格瓦所說,用了夜晚大部份時間,以法教示、勸導、激勵、鼓舞諸比庫,之後對我說:『沙利子!比庫眾已離昏沉、睡眠,或許您願意為諸比庫說法,我背痛願休息片刻。』」 

跋格瓦於是告訴諸比庫:「諸比庫!從前有幾頭象住在林中大池塘邊,他們會入魚池中,以鼻拔出蓮莖,在水中洗滌乾淨後放入口中咀嚼吞嚥入腹,不含淤泥。如此做對他們的外觀與健康都有益處,既不因此致死又不受瀕死之苦。但有一些幼象,還沒經大象教導擅入池中,以鼻拔出蓮莖,但還沒洗淨便入口咀嚼,連淤泥一同吞嚥入腹。如此做對它們的外觀與健康都無益,因此致死與受瀕死之苦,同樣的,諸比庫!迭瓦達答將因仿效我困苦而死。」

 

仿效我困苦而死,猶如幼象噎泥垢;

當學象王食蓮莖,注意除泥於河中。(Vin.Cv.7:4

 

 

具八惡法,不堪弘法使命 

伍巴離:「諸比庫!比庫若要堪任弘法之使命需具有八種特質。哪八種?此處有比庫,能聞、能使人聞、能學、能記、能解、能使人解、善巧於(知)善伴侶與不善伴侶、不鬥爭。比庫若具有此八種特質,便堪任弘法之使命。沙利子具有八種特質,故可堪任弘法之使命。」

 

於群眾前不畏怯,言談不失意不覆,

說無遲疑問不惱,比庫如是堪任命。(Vin.Cv.7:4;A.8:1

 

「諸比庫!迭瓦達答已被征服,其心為八惡法所覆蓋,將不免墮入惡道,在地獄受一劫之苦,哪八惡法?有利養、無利養、有名聲、無名聲、有稱譽、無稱譽、惡慾、惡友。迭瓦達答將墮入惡道,在地獄受一劫之苦,因​​為他已被征服,其心為八惡法所覆蔽。 

「諸比庫!此八惡法,若單獨或一起生起時,應即時克服。比庫克服此八惡法時,其心應抱持何種想法?此八惡法,若單獨或一起生起時,如不即時克服,諸漏與熱惱便會在心中生起。此八惡法,若單獨或一起生起時,如即時克服,那麼諸漏與熱惱便不會在心中生起。所以,諸比庫!你們當如是訓誡自己:『此八惡法若單獨或一起生起時,我等應即時克服。」 

「諸比庫!迭瓦達答已被征服,其心為三惡法所覆蔽,將不免墮入惡道,在地獄受一劫之苦。哪三惡法?惡慾,惡友,以及在僅僅獲得現世殊勝的神通後便半途而廢。」(Vin.Cv.7:4;A.8:7;Iti.89

 

 

馬嘎塔國(Magadha摩揭陀國)與高沙喇國(Kosala)的戰爭 

經藏中對迭瓦達答死亡的情形並還沒記載,根據註釋書的描述,是大地裂開將其吞沒捲入地獄,他將待在那兒直到下一個世界壞劫時,其所處之地獄亦壞滅為止。根據註釋書,而非經藏本身,謝尼亞賓比薩拉王退位之後,其子未生怨王將他囚禁起來最終處死。野心勃勃的未生怨王即位後,隨即而來的便是一連串發生在馬嘎塔國(Magadha摩揭陀國)與高沙喇這兩個強國之間,亦即甥、舅之間的戰爭。 

阿難:如是我聞。一時,跋格瓦在舍衛城,馬嘎塔國(Magadha摩揭陀國)國王未生怨王備四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行軍至咖西國,討伐高沙喇國(Kosala)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得到消息後也整備四軍,行軍至咖西國,迎戰未生怨王。這兩國王開戰了,在這場戰役中,未生怨王打敗了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撤回首都舍衛城。在舍衛城乞食的眾比庫聽到消息將之報告跋格瓦。他說:「諸比庫!馬嘎塔國(Magadha摩揭陀國)未生怨王,有惡友、惡朋、惡伴;高沙喇國(Kosala)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有善友、善朋、善伴。但戰敗者的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將受苦而度過此夜。」 

勝者招致敵人,敗者受苦難寢。

只有捨勝與敗,心平者可安眠。

 

之後,兩位國王再次交戰。在這場戰役中,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活捉未生怨王。巴謝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想:「馬嘎塔國(Magadha摩揭陀國)未生怨王在我還沒侵害他時來侵害我,但他仍是我的外甥。我何不沒收他的象軍、馬軍、車軍、步軍,放他一條生路?」眾比庫在舍衛城中乞食聽到消息將之報告跋格瓦。瞭知其中的意義,跋格瓦不禁發出如下的感嘆:

人隨意掠奪他人,他人回報以掠奪,

被奪後再行掠奪。只要惡果還沒成熟;

愚者自以為好運,一旦惡果已成熟,

愚者便受於苦惱。殺害者得殺己者,

勝利者得勝己者,辱人者得辱己者,

惱人者得惱己者。業行之輪再轉動,

被奪後成掠奪者。(S.3:14-15

 

譯註 

據傳迭瓦達答是佛陀叔父斛飯王(或有說是甘露飯王或白飯王)之子,阿難尊者之兄。 

迭瓦達答為了贏得未生怨王子的心,曾化成嬰兒躺在其懷裡任其撫玩,王子在親吻逗弄嬰兒時其口水流入嬰兒口中,所以佛陀對迭瓦達答有此喝斥。 

出佛身血是五逆罪之一,其餘四者為殺父,殺母、殺阿拉漢、破和合僧。 

迭瓦達答此行乃無間業,來世即墮無間地獄。 

此四人是迭瓦達答的伴黨,常防礙佛陀教化,誹謗其他佛弟子,不聽從佛陀的勸誡。 

 未生怨王的母親為韋提希夫人(Vedeh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