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跋格瓦、阿拉漢、正自覺者!      

 

尊敬的都罕聽大長老、各位AVUSO各位賢友晚安:今天想跟大家來談一談,應該怎麼樣在佛陀的教法當中,正確地定位自己?  

大家應該都知道,佛陀教法的最終目的,是了斷盡一切煩惱。

想要斷盡一切煩惱,必須得要證悟四聖諦、證悟涅槃。

了要證悟四聖諦,要證悟涅槃,我們必須得要付出努力,要去累積巴拉密。然而在證悟涅槃的過程中,不同的人在了證悟涅槃的努力是不同的,證悟涅槃的時間也是不同的。  

 

佛陀在經藏 增支部 第四集 第一百三十三經,有篇經文叫做略說即知者經Ugghaitaññū sutta AN.4.133,裡面講到遇到佛法的人可以分四類,佛陀是這麼樣說的:「Cattārome bhikkhave, puggalā santo savijjamānā lokasmi. Katame cattāro Ugghaitaññū, vipañcitaññū, neyyo,padaparamo ime kho, bhikkhave, cattāro puggalā santo savijjamānā lokasmin」ti. Tatiya.「諸比庫!有四種人正存在於世間,哪四種人呢?略說即知者、詳細說才知者、需要被引導者、文句極限者(文字對他來說為最大限度,儘管聽很多,背很多,心中記很多,及教很多,但一生中沒達到佛法的突破。)。諸比庫!現在的世間中存在著這四種人。。」  

這四種人當中,第一種是『略說即知者』Ugghaitaññū,Ugghaita是『敏銳的、利根的』,ññū是『瞭知』,在這裡是特指瞭知四聖諦、瞭悟四聖諦。略說即知者是指有一類人,他只要通過聽聞有關於四聖諦的簡短開示或者只是一首偈頌,就證悟涅槃,這種人我們可以說稱『略說即知者』或者稱『大利根者』。  

例如:沙利子在佛陀剛成佛的第一年當中,他在王舍城遇到了(Assaji)阿說示尊者。當時阿說示尊者在王舍城托缽,他看到阿說示尊者的威儀非常的好,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樣的一位出家人:他那麼安詳,諸根愉悅,威儀非常莊嚴。

然後他就靜靜地跟著阿說示尊者,等到阿說示尊者托完缽,再去到一個蔭涼的地方用餐,用完餐之後,沙利子就請教阿說示尊者說:「您的大師是誰啊?您跟誰學習呢?他教導的是甚麼?」  

雖然阿說示尊者當時已經是阿拉漢了,但是他說:「我剛出家不久,我根本不可能去解釋、去知道佛陀所證悟的法,我的老師所證悟的法。」

沙利子說:「你不用說太多,你只要說你的老師教的有甚麼就可以。」

於是阿說示尊者就這樣地頌出了一首偈頌:「Ye dhammā hetuppabhavā(凡是由因緣所生之法)Tesam hetum tathāgato āha(它們的因被如來說)Tesam ca yo nirodho(以及它們的滅)Evam vādi mahā samano.(這是大沙門的教導)」  

意思是:『凡是諸法都是由因緣而生的,如來也說它們的因以及它們的滅盡,這就是大沙門的教導。』  

當時,沙利子一聽這首偈頌,就證得了初果。  

……..那現在大家也都聽了這首偈頌,有沒有人證得了初果?  

有的請舉手,有沒有?  

(笑)當時一路都尋尋覓覓,尋找人生最高真理的沙利子,他已經見到了『法』,他非常的高興,就回去找他的摯友,名字叫做馬哈摩嘎藍那(Moggallāna)。  

(他們曾經一起約定:如果誰先遇到了不死之法,誰先見到了法,一定要來告知。)當時沙利子又把聽到的這首偈頌跟摩嘎藍那說,摩嘎藍那聽完了也證得了初果。然後他們兩位就雙雙跟那些同修們(刪闍耶教團),一同準備去投靠我們的果德瑪佛陀,後來沙利子尊者和馬哈摩嘎藍那尊者兩位就成了佛陀的上首弟子。

那所以我們知道:沙利子尊者和馬哈摩嘎藍那尊者,他們是屬於第一類人:略說即知者Ugghaitaññū  

 

 

第二種人是『詳細說才知者』。

就是說,巴利語叫做vipañcitaññū,意思是這一種人他僅僅通過聽聞簡短的開示,還不足以證悟涅槃,瞭知四聖諦,他必須聽聞對於四聖諦、對於佛法的詳細解說,就能夠了知四聖諦,證悟涅槃。

就好像佛陀在巴拉納西的miga-dāya鹿野苑,第一次講經,第一次說法的時候,他就教導了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轉法輪經。

當他在講這一篇經文的時候,有無量的天人,來自十萬個輪圍世界的天人,據說當時有一億八千多位天人獲得了聖道聖果;但是在人間只有一位,也就是安雅袞丹雅(Aññā-Koṇḍañña),他證得了初果。

後來佛陀就繼續利用了接下來的幾天,每天都說法,接著Bhaddiya (跋堤)、Vappa(跋波)、Mahānāma (摩訶男)、Assaji(阿說示)他們依次每天每天都證悟了初果。  

到了第五天,佛陀跟這五位出家比庫眾講了Anattalakkhnna Sutta無我相經,他們在聽了無我相經後都證得了阿拉漢道果。

那這五位最初度化的比庫,五比庫,他們都屬於詳細說才知者vipañcitaññū,因他們通過了聽聞詳細的佛陀教導,詳細的法才證悟的。  

又例如在經藏裡面,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地方:佛陀講了一篇經文,比庫在聽聞開示的時候才證悟聖道聖果,所以他們都是屬於詳說知者。  

 

還有另外第三種人,是稱『需要被引導者neyya』。

需要被引導者是指:這種人他並不能只是通過聽聞佛法,就能夠證悟;他還必須得先去親近善友,親近良師益友,然後聽聞正法,聽聞了正法之後還得必須要依教奉行:有次第的一步一步去持戒,然後培養定力,培養定力之後再培養觀智,等到他的巴拉密成熟的時候,他就能夠證悟涅槃,瞭知四聖諦。

所以這種人他必須得在佛陀或佛陀的弟子教導之下,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修行,等到他修行的巴拉密成熟他才能夠證悟,所以這種人稱『需要被引導者』。  

 

第四種人是『文句極限者padaparama』。

這種人他不僅不能只是聽聞佛法,瞭知四聖諦,那怕在今生他很精進的禪修也不能獲得成就,不能證悟四聖諦。

他最高的成就就是在佛陀的教法當中背誦經典,獲得在教理方面的成就。  

所以這種人就稱(padaparama) 文句極限者。  

那在這四種人當中,大家是屬於哪一種?  

第三種?很有信心喔!第三種人他是屬於這樣的一種性質或者說有這樣的一種特點:他可以通過很精進的禪修,修行七天,他有可能證悟;如果七天不行,他有可能修行半個月就證悟;如果半個月還不行,他有可能要修行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如果十年還不行,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不行,三十年;三十年不行,可能要六十年。

就好像(mahasivā)瑪哈希瓦大長老一樣,他隨然能夠背誦三藏,他的弟子很多都證得了阿拉漢果,但是他還是得必須要很精進的修行,修行到三十年才證果。  

又比如像在佛陀教法當中,稱『出家信心第一』喇塔巴拉尊者(Ven. Ratthapala護國尊者),他很精進的修行了十二年,才證悟了聖道聖果,才證得了阿拉漢果。  

 

佛陀的兒子拉胡喇(rāhula)修行了多少年?

他七歲的時候就出家了,成為佛陀教法當中第一位沙馬內拉(samanera),然後他一直都跟隨著佛陀,在僧團當中很精進的禪修。

我們在經典可以看得到,他真的是很精進的禪修,不曾放逸,但是一直到他二十歲達上(從沙馬內拉成受具足戒者)之後,達上不久他才證得阿拉漢果,之前都是凡夫。  

 

那我們再看佛陀的教法當中,很有名的阿難尊者(Ānanda),他精進修行了多少年?  

阿難尊者是在佛陀成佛之後的第一年,佛陀回到了故鄉Kapilavastū,那個時候他就跟著佛陀出家了,然後在他過第一個雨安居的時候,他聽了(Punnamantāniputta)本那滿答尼子尊者說法,證得了初果。  

緊接著在漫長的四十四年歲月裡面,他一直都還只是初果聖者,到了佛陀般涅槃,佛陀八十歲,他也是八十歲。  

佛陀般涅槃之後,即將要舉行第一次結集的時候,由於他還是初果,所以他沒有資格參加第一次結集。  

但是巴利三藏的集結又少不了他,因他是聽聞佛陀教導最完整的人,所以在馬哈咖沙巴尊者的鼓勵之下,他很精進的禪修,結果就在要舉行第一次結集的前一夜,他證得了阿拉漢果。  

所以我們看他修了多少年?  

四十四年。  

現在大家修行了多少年?  

十多年啊?(笑)  

然而我們再看,不管是阿難尊者也好,拉胡喇尊者也好,喇塔巴拉尊者也好,他都是佛陀的大弟子。  

只要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必須得累積至少要十萬大劫的巴拉密。也就是說,他自從發願證悟涅槃,到他最終證悟涅槃,最終成為阿拉漢,期間有十萬大劫那麼久。  

在這期間,他也許曾經遇見過好幾位佛陀,他也許在那些佛陀的座下都出過家,但是他都沒有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他們都沒有放棄,一直還是很努力的修行。  

那現在我們大家在這邊,剛才好像都很有信心說自己是第三種人。  

第三種人就是:『我,能夠在今生證得聖道聖果!』是不是?  

是不是這種人?  

在這種時代,第一種(Ugghaitaññū) 略說即知者和第二種(vipañcitaññū) 詳細說才知者,已經不存在了,也就是說: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只是通過聽聞佛法,就證悟聖道聖果。  

那怕你把整部巴利三藏背得滾瓜爛熟,你都不可能因通過聽聞,通過背誦三藏,背誦佛陀的教導而證悟,你必須得要很有系統的禪修。  

同時禪修也是如此,你不能夠跳著修,你必須得要很有系統的禪修。  

Neyya的意思就是你必須通過(acariya)親教師,在一位導師,在一位良師益友的依指老師教導之下,有次第的一步一步的按部就班修行,你才有可能在今生證悟。 

但是還有一種人,不管你今生怎麼樣精進禪修都不可能證悟。  

了更好理解這一層關係,我們講一個比喻:就好像在市面上推出了豪華的海邊別墅,有一些很有錢的人、身價幾億的人,他可以毫不猶豫地,甚至只是聽到了有這樣的別墅,他就把別墅買下來。  

但是有些人他可能只有幾千萬,他會考慮:「我要先去看一看。」,當他看了或者說聽那些銷售員一解說,他很滿意就把它買下來。  

還有一種人呢!  

他也很想買房子,很想買別墅,但他還不夠錢,他還必須得要去賺,去累積錢,等到錢夠了,他才有可能買。  

但還有很多人,不管你今生怎麼的賺錢,你所賺的錢都不足以買那一棟別墅。在這個比喻當中,這裡講到的豪華大別墅就比喻是涅槃或者四聖諦。  

這四種人分別是1.略說即知者、2.詳細說才知者、3.需要引導者和4.文句極限者,他們所擁有的本錢、資本、資金是他們的巴拉密,他們修行所累積的資糧。  

如果你在過去生已經累積了很強的巴拉密,你可以通過一聽聞佛法就證悟;如果你過去生累積的巴拉密也很強,但它還沒有足夠你,讓你聽聞佛法就證悟,你還必須得要有系統的禪修,你才有可能在今生證悟四聖諦,證悟涅槃;但如果你過去生都沒有怎麼修行或者你過去生只累積了少量的巴拉密,你過去生所累積的巴拉密,還不足以支撐你今生證悟聖道聖果,那你還得繼續努力,就是說:你要賺夠本。  

要慢慢的累積資本、累積資金,到了你的資本夠了,你就有能力去買這棟別墅;當你的巴拉密足夠了,成熟了,你才有可能去證悟聖道聖果,證入四聖諦,證悟涅槃。  

 

我們之所以要輪迴到這個時代,我們只能夠是屬於後面的人,無論是第三種人也好,第四種人也好,我們都必須得要精進的禪修,不斷的累積巴拉密。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份,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份!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