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8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講完了佛陀的十二種不善果報,接著再來作一次總結。

我們的佛陀在一生當中經受過不少磨難,遭受過各種誹謗、誣陷。但可以肯定的是,佛陀不會再造作任何的善業或惡業,所有導致他遭受這些不善果報的業因,都是他過去世還是菩薩的時候造下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佛陀曾經遭受的十二種惡餘報的因果關係。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痢疾(atisàro):佛陀晚年患有血痢病、痢疾。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世曾投生到一個家庭,靠給人們醫療治病來維生。他曾為一個因患重病而瀕臨死亡的長者子治療施藥,治癒後長者卻賴著不肯付給他治療費。後來,菩薩下藥導致長者子嘔吐和下痢,才逼使長者賠給他很多錢。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背痛(piññhidukkhaü):佛陀晚年患有背痛病。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世曾投生到一個家庭,是個力大無窮的矮子。那個時候,有個摔角力士走遍整個瞻部洲,到各個國家、各個城鎮、各個村寨去向人挑戰,許多人都敗在他的手下。他漸次來到了菩薩居住的城市,打敗了當地的所有對手。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痛(sãsadukkhaü):跋格瓦晚年因遭遇亡國滅族而感到頭痛。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世曾投生為漁村裡的一個漁夫。有一天,他和漁夫們去到殺魚的地方,當天漁夫捕了很多魚,菩薩看見那些魚被殺時感到很高興,同去的人們也感到很高興。[20]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喇笈利(Nàëàgiri):即放出護財凶象企圖踏殺佛陀。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世曾經投生為象倌。有一天,他騎在大象上到處遊走時,看見在大路上有一位獨覺佛走過來,頓時心中感到不爽快想:“這個禿頭沙門從哪裡來?”於是以傷害之心驅使大象去攻擊他。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刀割(satthacchedo):用刀把佛陀受傷腳上的膿瘡割破。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世曾投生作邊地國家的國王。他因為居住在邊地和結交惡友而變成了一個粗暴的惡人。有一天,他手持著劍在城中行走時,用劍殘忍地砍死了一個無辜的老百姓。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碎石砸傷(sakalikàvedho):是指跋格瓦的腳背被碎石砸傷。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世出生於一個家庭,在他還小的時候,有一天在大街上玩耍,看見一位獨覺佛在大街上托缽,心想:“這個禿頭沙門要去哪裡?”由於年幼無知,他撿起一塊石頭向獨覺佛的腳背扔過去,當即把獨覺佛腳背的皮砸破並流出血來。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砸(silàvedho):是指迭瓦達答企圖殺害佛陀而推大石塊砸向佛陀。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世投生於一個家庭,他和最小的弟弟是同父異母兄弟。他們的父親去世後,兄弟倆為了爭奪奴僕等財產的緣故而發生鬥毆。菩薩因為自己比異母弟弟身強力壯,他將弟弟扔在山路邊,然後在上面用石頭殘忍地把他砸死。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麥(yavakhàdanaü):佛陀居住在韋蘭迦村(Vera¤jà)時,吃了三個月的馬麥。

據說在過去九十二個大劫以前,我們的菩薩曾投生於某一家庭。當時他因為自己的出身和暗愚無知的緣故,看見普思佛(Phussa Buddha)的弟子們在吃米飯等美味飲食時,厭惡地說:“咄,禿頭沙門怎麼也吃米飯?他們只應該吃麥。”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誣陷(abbhakkhànaü):是指佛陀受孫德麗謀殺案的牽連而遭詆毀、誣衊。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有一生曾投生於一個婆羅門家庭,他博學多聞、才華出眾,受到大眾的恭敬和尊重。後來,他出家成為苦行僧,在喜馬拉雅山的森林中以草木之根和野果為食並以教導許多學生念咒。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誣陷(abbhakkhànaü):是指佛陀遭到孫德麗的詆毀、誣衊。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世有一生曾經投生為一個無名無份的惡人,名叫母納離(Munàëi)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誣陷(abbhakkhànaü):是指佛陀遭到少女金佳的詆毀、誣衊。

據說我們的菩薩過去世有一次出生於首陀羅家庭,是一個無名無分、無所作為的惡人,名叫母納離(Munàëi)。當時,有位大神通、大威力的獨覺佛名叫蘇勒毗(Surabhi),因為有事來到他的附近站著。母納離看見獨覺佛後,用“這個沙門是破戒者、惡法者”等語言辱罵獨覺佛。[1]

由於這個不善業的原因,菩薩在後來的輪迴中墮落到地獄等惡趣中遭受了許多千年的痛苦後,又一直輪迴到了現在這個最後生。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佛陀的十二種惡餘報,該經的註釋《本行義註》(Apadàna-aññhakathà)以攝頌的形式歸納為:Dukkara¤ca abbhakkhànaü, abbhakkhànaü punàparaü; Abbhakkhànaü silàvedho, sakalikàpi ca vedanà. Nàëàgiri satthacchedo, sãsadukkhaü yavakhàdanaü; Piññhidukkhamatãsàro, ime akusalakàraõà'ti.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 Pubbakammapilotikabuddha-apadàna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業果法則(kammaniyàma),又作因果律,是闡明包括我們人生現象在內的世間萬事萬物的規律。根據佛教,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任何事物和現象的產生、存在,都必須依靠各種各樣的條件。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略傳

   佛陀,姓果答瑪,名悉達多,西元前六世紀出生於北印度。父親淨飯王,是釋迦國 (今尼泊爾境內)的君主。母后叫做瑪哈瑪雅夫人。根據當時的習俗,佛陀在很年輕──才十六歲的時候,就和美麗而忠誠的年輕公主耶輸陀羅結了婚。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跋格瓦、阿拉漢、正自覺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聽到這樣:有一次,跋格瓦住在沙瓦提城 (Savatthi) 揭德林給孤獨園 (Jetavane Anàthapiõďikassa âràme)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33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33  

如果我聞。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祗多林中。那時,有位名叫拘迦利耶(Kokalika)的比庫,來到世尊果答瑪那裡。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