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11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問:佛法對世俗生活有哪些幫助?修行可以解決現代心理疾病嗎?例如:憂鬱症、強迫症、恐懼症等。 

答:佛法對於世俗生活的幫助,我們可以說還是有的,雖然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對世俗生活的幫助,比如佛陀叫在家人要勤奮的工作、賺錢,賺錢之後如何合理的支配財產,如何合理的使用金錢,要孝養父母,要愛護妻兒,要幫助親戚眷屬,要多做善事,要勤行佈施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佛陀對世俗生活的指導。修行也可以解決心理的疾病,比如憂鬱症、強迫症這些都可以,很有幫助的就是如果抑鬱症或恐懼症可以通過修慈心,強迫症我們可以通過培育念這些來解決。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magga)一詞的釋義為:ßKilese màrentà nibbànaü gacchanti etenàti maggo.û“殺死煩惱並導向涅槃,因此為道。”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問:是否每個人修習這種止觀禪法都能獲得成就?需要修行多長時間才能成就?

答:我不清楚你這裡所說的成就是指哪種成就?如果指的是禪那成就和道果成就,那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有些人會有某些障礙,例如:投生為二因者,他將無法在當生證得禪那和道果等上人法。在當今時代,能獲得禪那成就和道果成就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觀和四念處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傳承的禪修方法中的兩大重要教導,而在當代流行的禪法中,也可分為止觀禪法和正念禪法兩大類。然而,止觀與四念處不同嗎?它們之間有甚麼關係呢?

為了探討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佛陀如何教導正念、正知與修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佛陀的教導,止觀禪法是在戒清淨的基礎上,證得近行定和八定來成就心清淨,然後通過辨識究竟名色法而成就見清淨,接著查找名色法之因而成就度疑清淨,再觀照究竟名色法及其因(苦聖諦和苦集聖諦)的無常、苦、無我三相。生起光明等殊勝體驗時,通過分辨甚麼是道、甚麼是非道而成就道非道智見清淨。繼續觀照諸行法的三相,提升觀智而培養行道智見清淨。當世間觀智成熟時,即能證悟稱為智見清淨的出世間聖道。

於是,禪修者通過止觀禪修,次第完成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度疑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和智見清淨。成就最高的智見清淨時,心從一切煩惱中解脫出來,證悟了四聖諦,圓滿了梵行,成為佛陀等聖者所讚歎的阿拉漢聖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順智滅去後,接著無間生起一個取涅槃為目標的“種姓智”(Gotrabhu ¤àõa)。種姓智是重要的轉捩點,它改變之前的凡夫種姓而成為聖者種姓。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非道智見清淨之後接著是行道智見清淨(Pañipadà¤àõadassana-visuddhi)。《清淨之道》解釋說:“以八種智而到達頂點之觀,和第九種諦隨順智,這名為‘行道智見清淨’。這裡的八種[智] 是:解脫了污垢並行於道而稱為觀的生滅隨觀智、壞滅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察智、行捨智這八種智。第九諦隨順智是隨順於此的同義詞。”(Vm.737)

禪修者解脫了光明等“觀之污垢”以後, 其生滅隨觀智變得成熟。他繼續反復地以無常、苦、無我來觀照色法與名法,其觀智將變得更 加銳利,諸行法也更輕快地現起。當其觀智變 得銳利、諸行法輕快地現起時,不再作意諸行法的生、住、轉起或相,只觀照它們的盡、壞、破、滅。他觀諸行法如此生已即如此滅,這個階段的觀智為“壞滅隨觀智”(Bhaïgànupassanà ¤àõa)。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種觀之污垢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滅隨觀智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惟智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清淨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種觀智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性相與共相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之定義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講我們學習了觀修緣起的方法,即首先通過查找今生這一堆名色法的因緣,辨識過去世和今生之間、今生和未來世之間的因果關係,辨識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關係,從而超越、度脫了對三世因果、對緣起法的懷疑。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越對三世的疑惑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因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修者通過緣起第五法辨識了過去世與今生、今生與未來世之間的因果關係之後,接著可以按時間順序貫穿三世的方法來觀修緣起第一法。

緣起第一法是按照佛陀教導的十二緣起支,依生起的順序觀照由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等諸苦蘊的生起。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修者每查找到一世的過去因之後,必須辨識它和再前一世之間的因果關係。辨識了過去世的因果關係之後,接下來必須辨識現在世和未來世的因果關係。

先辨識今生所發之願以及今生的善行在他臨終時成熟,帶來下一世的投生。例如:禪修者希望下一生仍然投生為人,遇到佛法並繼續修行。他需要辨識今生所發的繼續投生為人之願,以及今生所造的與投生為人相應的善業,這些善業在願力的支助之下成熟,使他下一生投生為人。如果希望投生為天人,需要發投生為天人之願,並且造作與投生為天人相應的善業功德。如果想要投生為梵天人,需要發投生為梵天人之願,並且必須擁有禪那,沒有禪那不可能投生為梵天人。所以任何的果報,需要有相應的業以及相應的願。禪修者用這種方式來辨識、觀照今生和未來世之間的因果關係。當然,未來有時是不確定的。如果禪修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識更多的過去世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