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10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所以,我們正在討論佛陀的忠告:「以苦不能證得樂, 只有以樂才能證得樂。」

諸位對此有何見解?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外,我有一點想與大家分享。

現今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導師在許多國家的禪修中心教導法;指導禪修者去注意與觀察他們體內產生的各種痛苦的覺受並將之標示為痛苦、痛苦、痛苦。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陀證入般涅槃之前,他解說如何分辨正確或錯誤教導的幾個標準,這些標準出現在《 大般涅槃經》中。

在這部經中佛陀教誡諸比庫:若有比庫現身並宣稱他從備受尊敬、博學多聞、有所成就的比庫、長老或親從佛處聽聞了屬於佛陀教導的法與律,隨後進行闡述其教法;面臨這種狀況,佛陀告誡眾比庫,不要立即接受或否定那些內容,而是要考慮其內容是否符合法與律──《經》、《阿毗達摩》、《律》。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這五位苦行者遇見佛陀時,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的菩薩已成就佛果,他們對佛陀還有誤解。

見到佛陀時,他們怎麼做呢?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觀點是甚麼?

你有甚麼認知?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圓滿證悟成為佛陀後,他在菩提樹附近待了四十九天,在七個地方,各待七天。

之後他前往巴拉納西(Bārāasi)仙人落處(Isipatana)的鹿野苑。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要跟你們分享佛陀在《增支部.九集》中的開示。

在那兒你會看到《禪那經》。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我告訴你們的,如果我們學習得來的知識不同,我們的觀點與立足點也會有所不同。

我們的觀點不同,我們的期待也會不同。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仍是凡夫時,你可能會有以下的錯誤見解:你執取憤怒當成是自己的,執取貪欲也當成是自己的或執取驕傲、愚癡、嫉妒、慳吝都當成是自己的。

你會這樣想是因為你的「有身見」。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談到煩惱的斷除,我們得更深入地來瞭解第一道智所斷除的結縛。 

巴利聖典中提到三種煩惱:隨眠煩惱、困擾性煩惱、違犯性煩惱。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讓我跟你們分享菩薩證悟前最後的所緣是甚麼? 

《隨煩惱經》的義註如此解釋:當觀智成熟時,菩薩進入初禪。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我要跟所有想成佛的人分享,你的願望必須由一位佛陀來授記才能實現。

這個授記是成佛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授記之後才能稱做菩薩,之後要用至少四個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時間圓滿巴拉密才能成佛。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們都需要知道菩薩觀智的範疇。

如果說觀智的範疇只包括觀禪的所緣,那就再簡單不過了。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要問你們一個問題:觀禪的所緣(目標、對象)是甚麼?

是名(nāma)、色(rūpa)、因及它們的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繼續修證第二個神通。

在中夜,他證得第二個神通─有情死生智(天眼通)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在衛塞月的月圓日做了甚麼?

他走到菩提樹下坐下來開始修入出息念(ānāpānasati安那般那念)。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我要與你們分享菩薩放棄苦行以後的觀點。

他去托缽,吃了一餐能讓身體恢復氣力的食物。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記得菩薩的隨從嗎?

那時他有五位苦行者做他的隨從。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苦行六年卻以為是正確的道路,是由於他過去世在咖沙巴佛(Kassapa Buddha迦葉佛)教化時期造了不善業。

那一世,他出生於婆羅門家,名叫婆羅門周帝巴喇(Joti pāla覺提波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之後,菩薩做了甚麼呢?

他決定苦行。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