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1098)
- Dec 18 Fri 2015 15:18
【略說發願】
- Dec 17 Thu 2015 10:12
吉祥經(Maṅgalasutta) 覓寂尊者 2015.12.13 馬來西亞法悅林
- Dec 17 Thu 2015 10:03
善業與巴拉密 雷瓦達尊者(Ven. Revata)
問:巴拉密(pāramī)與功德福業有何不同?其他宗教的信 奉者也做功德,他們也是在累積巴拉密嗎?
答: 功德(puñña)的另一個用詞是善業(kusala kamma), 善業與巴拉密並不相同。在生活中,佛教徒與非佛教徒都做了善業。
- Dec 14 Mon 2015 12:43
三藏的內容與修學佛法 覓寂尊者 2015.12.11 馬來西亞悉達林三藏研習營
- Dec 12 Sat 2015 17:46
【大心材譬喻經Mahāsāropamasuttaṃ】第一講‧共四講 瑪欣德尊者2008.04.18 中國江西省佛學院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 Dec 10 Thu 2015 20:10
【生生世世隨佛學?】瑪欣德尊者
- Dec 06 Sun 2015 20:20
巴拉密的污染和淨化、對立因素 摘錄《大佛史》(The 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明昆三藏持者西亞多(MingunTipiṭakadhara Sayadaw)
- Dec 05 Sat 2015 14:19
【佛教消惡業的錯見】
消惡業?追溯原始佛法之後,發現佛陀一生從來沒有主張過『惡業能消除』。
- Dec 04 Fri 2015 16:21
【詐術拙劣的盧軍宏】
- Dec 03 Thu 2015 13:48
【個人感想】淡然居士
佛法的核心與本質,只是為了令到自己清靜、只是為了令到
戒(律藏)、
如果不認清佛法的這種核心與本質,我們很容易抓住一些皮
- Dec 02 Wed 2015 18:32
【隨緣?認命?】
眾生皆平等?果報所有發生的不幸都是業報?不安與不順的現象可以透過祈禱或加持而改變?別忘了『因果』之間還有『緣』,佛陀講因、緣、果,講十二緣、講二十四緣,談業果法則就不該忽視緣的力量,要積極努力,完盡人事。談隨緣之前如果沒有付出行動努力過,沒有擇法覺察善與不善,沒有恆持佛說戒行,就容易墮入不如理思惟的附佛邪見。好比言談舉止間,明白對方的心性根機可以度化,我們試圖分享;明白對方是煩惱熾盛、剛強愚痴的心性根機,我們守護自己。
《阿毗達摩講要》,提到有四組成就和失壞,八種因素,會影響到果報的成熟:
- Nov 22 Sun 2015 07:49
經藏 小部 法句經 第二十六品 婆羅門品故事集
- Nov 22 Sun 2015 07:44
誰的法?
- Oct 08 Thu 2015 10:00
佛法問答3 覓寂尊者 2015.09.05 臺北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律儀研習會」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 Oct 08 Thu 2015 09:50
佛法問答1 覓寂尊者 2015.09.05 臺北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南傳上座部佛教律儀研習會」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 Oct 08 Thu 2015 09:48
瑪欣德尊者Q&A 16
- Oct 03 Sat 2015 16:22
《心經》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部經典
- Oct 01 Thu 2015 17:30
南傳上座部佛教基本禮儀 覓寂尊者 2015.09.05 臺北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南傳上座部佛教律儀研習會」
- Sep 23 Wed 2015 18:36
搞笑的阿賴耶識 發布於2015年5月1日 23:47 新浪博客
- Sep 18 Fri 2015 10:57
瑪欣德尊者Q&A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