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566467-1649136359.png

這就是為何佛陀也說:“因此,阿難,以自己為島嶼而住,以自己為皈依, 勿求其它皈依;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勿求其它皈依。

阿難,比庫如何以自己為島嶼而住,以自己為皈依, 勿求其它皈依;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勿求其它皈依呢?”(D.2.165)

佛陀的回答如下:ßAppamattà satãmanto susãlà hotha bhikkhavo;Susamàhitasaïkappà, sacittamanurakkhatha.û

“諸比庫,應不放逸、具念、淨戒,以堅定決心保護自心。”(D.2.185)

ßSusãlà hotha bhikkhavoû的意思是:“諸比庫,你們應努力淨化自己的行為,應努力成為具足完全清淨戒行的比庫。”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培育戒學,即:正語、正業和正命。

Susamàhitasaïkappà: ßsusamàhitaû的意思是我們必須修行定學,即:正精進、正念和正定。

ßsaïkappàû意指慧學,即:正思惟和正見。

ßAppamattàû的意思是通過觀智照見諸行法無常、苦 和無我的本質。

ßSatãmantoû的意思是當我們修習戒、定、慧三學時, 必須擁有足夠的正念。

因此,我們必須正念且不放逸。正念於甚麼呢?正念於四念處、名色法,或者說必須對諸行法保持正念。

最後,佛陀說:ßYo imasmiü dhamma-vinaye, appamatto vihessati.

Pahàya jàtisaüsàraü, dukkhassantaü karissati.û

“於此法律中,住不放逸者,捨生死輪迴,將作苦邊際。”

因此,如果希望抵達生死輪迴的終點,我們必須遵循佛陀的教導,即八支聖道。讓我們在死亡來臨之前精進努力吧!

願一切眾生安樂! 

A果德瑪佛陀擁有三種阿拉漢果定:

1)道無間果定(Maggànantaraphalasamàpatti)

2)受用果定(Vaëa¤janaphalasamàpatti)

3)壽行果定(âyusaïkhàraphalasamàpatti)

1)道無間果定:這種阿拉漢果定在阿拉漢聖道善業之後即刻產生,它有無間斷帶來果報的特點,亦稱為剎那果定(Khaõikaphala-samàpatti)。在佛陀的阿拉漢聖道心之後無間斷生起的三個果心剎那即屬於這種果定。

 

2)受用果定:這是一位阿拉漢可隨其意欲進入並受用的阿拉漢果定,是享受涅槃的寂靜之樂的果定,同樣也稱為剎那果定(Khaõika-phalasamàpatti)。佛陀隨時都會進入這種果定,甚至在講法期間,聽眾隨喜說“薩度”之時。

 

3)壽行果定:這種阿拉漢果定總是在修行色七法觀和非色七法觀之後生起。這是我們的菩薩在大菩提樹下即將覺悟時所修的觀法。佛陀在韋嚕瓦村產生背痛那天開始直到他般涅槃期間,每天都會這樣修觀。在即將完成此觀法,而進入這種阿拉漢果定前,佛陀出觀並決意:“從今日起直至大般涅槃之日,願此苦受不再生起。”接著繼續修觀隨後進入阿拉漢果定。

剎那果定與壽行果定之間的區別在於入定前所修的觀法。剎那阿拉漢果定只是享受涅槃的寂靜之樂,在入定前只需修習普通的觀法;而壽行阿拉漢果定則要求付出更大的努力來修習更高層次的觀法,即色七法(råpasattaka)和非色七法(aråpasattaka)。兩者的效果也不同:剎那阿拉漢果定只能在住定期間鎮伏病痛,就像把一塊石頭丟進水中,只能在石頭的衝擊期間使水面清潔,隨後水草即再次覆蓋水面。而壽行阿拉漢果定則能在所決意的時間內(在此是十個月) 鎮伏痛苦,就像一名強健的男子進入湖中清理水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水草都不會再覆蓋水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