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尊者在帕奧禪林也不是長期居住,那有甚麼方法能長期跟隨尊者修習呢?請您剃度是不是就可以了? 

答:如果這個問題是女眾問的,那麼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我們是不能夠剃度女眾的。只能夠說給你們十戒,但是剃度還是要由女眾來剃度。

 

 

問:有甚麼辦法長期跟隨尊者修習呢? 

答:現在我真正是處於雲遊的生活啊!居無定所的生活,這個叫出家。所以現在呢,目前因為還沒有長期的居住地方,所以這個問題我也很難回。

 

 

問:請問尊者北傳佛教比庫尼回到寺院還要早晚課誦念經等,該怎麼樣協調好禪修的關係呢? 

答:如果一天到晚都要念經、要課誦,那我們就真的是沒時間禪修了。但如果是除了早晚課、除了念經之外,我們還有其它的時間嘛,那我們還是可以利用其它的時間來抽空禪修。

 

 

問:聽到有人說某某師父是阿拉漢,心裡懷疑了一下,但沒有說出來,算不算毀謗聖者呢? 

答:判斷一個人,如果按照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標準來說,一個人要成為阿拉漢,他有很多很明顯的特徵。例如: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一位阿拉漢必定是穿著阿拉漢的標誌,就是佛制的袈裟,這是從形像上,他不可能是在家人,他必定是穿著作為諸佛和一切阿拉漢的標誌的袈裟;第二、他不可能接受任何金錢;還有他不可能會在過午的時候吃東西;還有他的見地一定是正確的,他不會有那種似是而非,好像幫人消業障啊、代人消業,他不會有這樣的見地。他所的法必定是因果法則,或者依巴利三藏、依佛說中來的,這個是肯定的。還有他的正念很強,你看不到他有一絲一毫的那種貪、嗔、癡。當然了,有時候由於他的一些責任,他可能會訓人,好像連佛陀有時候經常都會去呵斥他的弟子,但是他沒有那種嗔恨心,沒有嗔心在,也就是說一位阿拉漢聖者必定是正念很強的,所以,依南傳上座部佛教的角度來判斷,阿拉漢聖者他有很多很明顯的特徵。當然了,如果沒有說出來,那個還不算是毀謗,毀謗必須得通語言說出來,才構成毀謗。

 

 

問:怕他知道會起煩惱造口業,甚至下次來不了、不給來了,這算是欺騙三寶和老公嗎?破了五戒嗎?像這樣的老公不是佛子,不願多做供養的事情,請尊者給個好想法。 

答:當然,如果是家庭共有的財產,那麼必須得要徵求大家彼此的同意。但如果是你個人的,例如:你的私房錢或者是你的化妝、胭脂錢,那麼那個是你個人可以支配的。不過,對於夫妻之間,盡量要做到不要讓對方多造口業,只要你沒有明顯地去騙他,你沒有說出口,那還不是破五戒。講到這裡,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例子就講到維沙卡,維沙卡她嫁給了一個外道。維沙卡七歲就證得了初果,她非常漂亮。後來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就被男方派來的婆羅門相中了,因為她具有五項作為一個女人的條件,然後就嫁給了一個很有錢的富翁的兒子。但是那個富翁的家不信佛,信外道。後來維沙卡就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使她的公公信了,所以叫“鹿母Migàramàtu,他的公公叫“鹿Miàra。後來,由於她用各種方法使她的公公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了信心,所以,他的公公尊她為再生的母親,所以叫“鹿母”。例如:當時有一次他的公公邀請了那些裸體外道去他家裡供養。然後,他就對維沙卡說:“我們邀請了很多的聖者――阿拉漢來應供。”當她一去到的時候,發現她的客廳裡面坐著的都是一幫不知羞恥的裸體外道在那邊。當時,她就很氣憤地說:“你居然把這些人稱為聖者,稱為阿拉漢。”於是她轉頭就走。結果那些外道就很生氣說:“你怎麼可以把果德瑪的弟子引進你們家?”從那個時候開始,她的公公就想要把她趕走,因為在古印度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如果男方不喜歡她就可以把她休了像古代中國一樣。後來又有一次,維沙卡幫她的公公在搧扇子,她的公公在吃甜粥。這個時候有一位比庫托缽走到門口,她的公公瞄了一眼,然後就不管他,繼續吃他的甜粥。這個時候維沙卡就跟那位比庫說:“尊者,我的公公在吃沒有味道的粥,請你離開吧。”他的公公聽了之後就很生氣,決心要把她趕走。然後,維沙卡她就說:“我是你們家明媒正娶迎接來的,你說要趕走就趕走?你沒有充份的理由,我就是不走。”然後,她當時就邀請了她的爺在她出嫁的時候專門叮囑了幾位他們族裡的長者,說一旦出了甚麼事之後就請他們來評判,請他們來做裁判,然後,就請了那幾個長者來評理。結果,那幾個長者都說這個小小的維沙卡說得有道理,反而是她的公公不對,因為她說“吃沒有味道的粥”,意思是她的公公只是在消受過去的福報,但是現在一點福報都不做,所以說“吃沒有味道的粥”是指他只是享用過去而沒有做新的。結果那些長者都說這是對的。後來,又經過幾次,他的公公一直都把她趕走而趕不走。但是,確實維沙卡她非常賢淑、非常賢惠。後來,反而是維沙卡她生氣了,她說:“我再也受不了你這個家庭了,你這個家庭沒有一點信仰,而且經常刁難。”當她要走的時候,她的公公反而挽留她說:“你留下了吧。”她說:“好。如果你要叫我留下來也可以,不過有一個條件,你允許我供養佛陀和僧團。”她的公公答應了。結果維沙卡很高興,就去迎請了佛陀和僧團去她家裡應供。然後,應供完了之後,按照佛陀的做法用完餐之後會做隨喜說法。那個時候,她的公公就又不敢出來,於是在門外隔著牆在偷聽,結果一聽就證了果了。所以,後來他就因為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了信心,於是他就尊稱他的媳婦為“鹿母”。所以,鹿母維沙卡就是這麼樣來的。後來,她就把她的一個很名貴的衣服賣掉,建起了“鹿母講堂”,就是在現在的沙瓦提城(舍衛城)那邊。如果你有那麼的聰明和智慧,你也可以這樣做。

 

 

問:漢傳佛教有一種看法,認為我們在過去生中造過許多不善業,而結下了許多冤親債主。這些冤親債主有些是惡道的各類眾生,它們因為心中的怨恨與不平,會以各種方式尋找機會,干擾我們解脫的修行。不知南傳上座部佛教對這些情形如何看待?如果修行中,的確遇到非人等冤親債主的干擾,比如被附體後失去正常理性,如何處理比較妥當?另外,如何避免修行中遭遇這類情形的困擾,使修行平靜順利?再者,甚麼情形下修行者易遭遇這類干擾呢?請尊者開示。 

答:如果是從業果的關係就是因果的關係來說,當我們在過去生曾經傷害過一些人,或者乾擾過一些人修行,確實它會給我們現在的禪修造​​成障礙。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障礙都是非人或者所謂的冤親債主,有些障礙是由於我們過去曾經障礙過別人,那今生我們想要修行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障礙。這些障礙可能只是由於果報的成熟,而不一定是由一些外在的力量,它是屬於因果律當中呈現出來的。好像你現在想要修行,結果生病。你生病不一定是有非人在祟吧?是不是?它有時候是你的體力不足,有時候是由於飲食,有時候本身就是你的業成熟了,使你會體驗到身體的病痛,這種情況我們不能夠歸於冤親債主,也不能夠歸類於非人。但是還確實有一類的,它有可能是非人造成。例如:我們過去曾經殺過一些人,或者曾經想要把一個人整得很慘,結果他發誓生生世世跟我們作對。那這個時候,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有可能那些過去曾經傷害過,乃至殺死過的人,他們的怨氣還沒有消除,他們就會經常來擾。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就變成有時候是附體啊,或者有些人會遭到非人的干擾,確實有這樣的情況。那應當要如何去妥善處理呢?在這種情況下有幾種方式:首先我們應該用慈愛,用慈愛的方法。例如:我們可以透過念誦《護衛經》來去消除也可以。再不然的話,在南傳上座部佛教有一種很有威力的經典。這部經典不是佛陀所說的,這部經典是北方的韋沙瓦納(毗沙門)天王所說的,他是亞卡主。(韋沙瓦納,北傳佛教依照Vaisramana譯成毗沙門,或者又稱為多聞天王,巴利語叫做Vessavaõa或者叫做Kuvera天王,他就是統領亞卡的。在《長部》經典有個叫做《阿嗒那帝亞經âñànàñiyasuttaü,裡面就講到他的部下是以亞卡眾為主。)他說:“我的部下(大部份那些亞卡),它都不喜歡佛陀。它不喜歡佛陀的教導,所以,它經常要去干擾那些修行人。”這種就是非人的干擾,為甚麼?他說:“佛陀,您教導離殺生,遠離不予取,遠離邪行,遠離妄語,遠離麻醉品――飲酒的麻醉品。但是,那些亞卡們它們就很喜歡殺生,很喜歡不予取,很喜歡亂搞男女關係,很喜歡說妄語,很喜歡喝酒等等。所以,它不喜歡你的教導。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它經常要搗蛋。”他就講到:“就好像國王馬嘎塔(Magadha)國的國王,他的統領之下,但是下面還有很多的土匪強盜,他們就是不聽王令。同樣的,雖然他是佛弟子,但是他沒辦法管這些人。這些人就經常要去干擾修行,所以,我說這部經就是為了保護佛弟子。”那佛弟子如果你是通過念誦這些經典,然後,自然而然這個人它就不能夠在亞卡的王國那裡得到立足地。甚至有一些很強烈的亞卡要整它,使它找不到老婆,使它沒有地方住,使沒有人去理它,甚至有的人要把那缽蓋在它的頭上,把它的頭敲破裂成七份。就有這部經。這部經往往是用來驅除那些非人的干擾,但是一般上我們不會隨便念誦這部經,因為(念誦)這部經我們也要請很多那些yakkha亞卡來所以一般上我們都很少去唸誦這部經。是通過這樣。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經常散播慈愛。散播慈愛可以免除很多非人的困擾,因為佛陀講到修慈的功德裡面,有一種功德就是諸天守護和非人喜愛。因為有了這樣的功德,所以我們的慈心很強的話,就能夠獲得這樣的功德,那我們就不用太過於去在意這種(干擾)了。還有一些很特殊的情況,我們會用一種類似於無癡明覺、無癡正智,或者類似於維巴沙那(vipassanà)的思維方法去思維,這種方法也可以。但對於這些方法,一般上做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比庫,不會去碰這些非人的。因為,畢竟我們是無論對人、對非人,我們都要充滿慈愛。所以我們一般不會用那種強烈的方法。而且一般那些信徒,他們來只是求法,我們就教他們。而如果說:“你幫我驅鬼啊,你幫我趕鬼啊”,那麼我們經常做的話,就變成做邪命了,是不是?我們的職業不是神棍,又不是巫師,我們的職業是甚麼?我們的職業就是禪修導師或我們的職業就是心靈的導師你想要培養心智、你想要持戒、你想要聞法,這是我們的義務,我們會教你。(如果說)“你幫我消災,你幫我灌頂,你幫我加持,你幫我趕鬼,你幫我避邪”,這個不是我們的責任。

 

 

問:請問是甚麼業導致一個人在外道中流轉,即使能遇到正法也歷盡艱辛? 

答:一個人之所以在外道當中流轉或者相信其它的、非正法的,那這也是他們的因緣。造了甚麼樣的因,我們就會得到甚麼樣的果。我們以後在講到阿毗達摩的時候,我們會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一個人如何在佛教的教化當中,最後他投生成穆斯林的。本身他是一個佛教弟子,但是由於他對於佛陀的教法有誤解,而且他堅持,甚至去批判那些擁有正見的那些修行人,結果這一種錯誤的錯見使他投生到外道。但是他又有很好的戒行,這種戒行使他投為人。但是他對佛法的那種錯誤的、堅持的錯見,又促使他投生到外道。所以,為甚麼在十種功德業當中,有一種功德業叫做ditthijjukammavasena,就是我們要正直自己的見地,就是我們可以通過聽聞、通過學習、通過修行,使我們對於佛、法、僧三寶的正見,對於法的正見,慢慢的樹立起來、正直起來。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因為我們對於佛、法、僧的誤解乃至毀謗,而使我們以後即使善業成熟得到人身,也變成外道。

 

 

問:尊者您好!我想用我的小金庫的錢(瞞著老公偷存的)做供養,可不可以? 

答:那這個是你個人的功德,只要你那些錢不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那當然可以了。

 

 

問:呼吸生起的愉悅會影響心的平靜。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呢? 

答:如果是因為呼吸生起的愉悅,如果我們注意愉悅本身,那可能心會不平靜。如果我們不理愉悅,我們的心只是放在呼吸,那就不會引起心的不平靜。因為愉悅本身它有一種叫做“喜”,被人們體驗就是動的、興奮。那如果我們去注意興奮本身,我們的心就很難平靜。或者說我們把心放在興奮、放在“喜”裡面,那心變得不平靜。如果我們不理這種“喜”,我們的心還是放在自然的呼吸,心就會平靜。

 

 

問:頂禮尊者!(1)修定時是否一定是從初禪到四禪?甚麼樣的修行者才能做到跳禪? 

答:在剛剛開始禪修的時候,必須得是由初禪到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跳禪它是在修神通的時候,修神通的時候就必須有一種叫做跳禪。修神通必須用十四種行相,就是十四種方式來修行。例如說:順禪、逆禪、順逆禪、跳禪、跳遍、跳禪遍、超支、超所緣等等,要用這些方法。順遍、逆遍、順逆遍都是要用這種方法來修行、來調我們的心。跳禪就例如說從初禪跳到第三禪,從第三禪跳到空無遍處,從空無遍處跳到無所有處,然後從無所有處又再到第二禪,它是用這樣的方法,就是隔一個禪跳。然後,如果跳遍的話,那就從地遍跳到火遍,從火遍然後再跳到青遍,從青遍再跳到紅遍,從紅遍再跳到地遍。它是通過這麼樣,這個叫做跳禪跳遍。修跳禪他是必須得完全精通了十種遍和八種定之後,他才能夠做到的,這個是修神通的基礎。

 

 

問:佛法的滅盡是否指在人間的滅盡?如果天人還知道佛法,為甚麼他們不到人間說法呢? 

答:佛法的滅盡有幾種滅盡,我不知道這裡指的滅盡是怎麼樣,甚麼意思?天人知道佛法,但是我想舉個例子:在《長部》有一部經叫做《巴亞西經Pàyàsi suttaü,《巴亞西經Pàyàsi suttaü》裡面就講到了:“如果一個人非常愛乾淨的人,不小心掉進了糞坑。當他從糞坑爬出來之後,他好不容易把自己的身體洗乾淨、衣服洗乾淨,然後在身體裡面灑上香水,再用香去薰自己的衣服,然後坐在很舒適的陽臺上,這個時候他還願不願意再跳入糞?”願不願意?在這個例子裡面,就講到一個人如果投生到天界,就猶如一個人從糞坑裡爬出來,他不願再跳進糞坑。所以為甚麼天人不喜歡到人間說法,你知道嗎?如果你投生為天人,你也不喜歡來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