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學習了如何通過修習四界差別見到色聚,進而修習色業處,辨識六處門以及四十二身分的究竟色法。今天繼續學習如何辨識名法,以及如何辨識內在、外在的名色法。

在討論名業處之前,有必要先簡單瞭解有關名法的一些基本知識。

 

心與心所


根據佛教,世界由兩大現象構成──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物質現象是色法,心理現象是名法。名,意為朝向所緣(àrammaõe namatãtinàmaü),也就是說一切心理現象──名法的共同特點是朝向目標。

名法可以分為心(citta)和心所(cetasika)兩類。心所,意為從屬於心的,即只要心識生起,必然伴隨著若干的心所同時生起。心不會單獨生起,心所也不會單獨生起,它們必定是成組一起生起的,並且朝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從而共同完成認知目標的作用。

心和心所有四個共同點:

一、有共同的依處。

二、取共同的所緣(目標)。

三、同生。

四、同滅。

佛陀把生命即身心分為色、受、想、行、識五蘊。在這五蘊中,色法有28種,名法是受(vedanà)、想(sa¤¤à)、行(saõkhàra)、識(vi¤¤àõa)。其中,識相當於心(citta),受、想、行三種屬於心所(cetasika)。根據阿毗達摩,心有89種心,心所則有52個。

 

五蘊與名色法關係表

五蘊

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

色法

28

 

 

 

 

心所法

 

受心所

想心所

50 心所

 

 

五十二心所表

 

 

 

十三通一切心所

七遍一切心

(1)

 

 

 

 

 

 

 

 

 

 

二十五美心所

十九通一切美心

(28)

(2)

(29)

(3)

(30)

(4)

(31)

(5) 一境性

(32)

(6) 名命根

(33)

(7)

(34) 中捨性

六雜

(8)

(35) 身輕安

(9)

(36) 心輕安

(10)

(37) 身輕快性

(11)

(38) 心輕快性

(12)

(39) 身柔軟性

(13)

(40) 心柔軟性

 

 

 

 

十四不善心所

通一切不善心

(14)

(41) 身適業性

(15)

(42) 心適業性

(16)

(43) 身練達性

(17)

(44) 心練達性

三貪因

(18)

(45) 身正直性

(19)

(46) 心正直性

(20)

三離

(47)

 

四瞋因

(21)

(48)

(22)

(49)

(23)

二無量

(50)

(24)

(51)

二有行

(25)

一無癡

(52)

(26)

 

一癡因

(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