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似相完全穩定的階段,禪修者只需要一閉上眼睛專注呼吸,呼吸很快就變成似相。此時呼吸即是似相,似相即是呼吸,已經分不清甚麼是呼吸、甚麼是似相或者光,40他應該把心完全沉入禪相中。如此持續專注似相達到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乃至更久,將有可能成就初禪(pañhamajjhàna)。

為甚麼稱為“初禪”呢?“初”(paṭhama)的意思是第一、最先。於各種禪那中為最先、最初,稱為“初禪”。甚麼是“禪那”呢?諸義註中說:ßârammaõåpanijjhànato paccanãkajhàpanato vàjhànaü.û“專注所緣故,或燒盡障礙法故為禪那。”(Bv.A.1.43; Dhs.A.160; Vm.75)

禪那有兩種意思:

一、心高度專注(upanijjhàna)似相所緣(àrammaõa)而成就的定力稱為“禪那”。

二、燒毀(jhàpana)五蓋等障礙法(paccanãka) 而稱為“禪那”。

 

禪那能捨斷五支、具足五支。

捨斷哪五支呢?成就初禪的禪修者能捨離欲貪、瞋恚、昏沉睡眠、掉舉追悔和疑這五蓋,稱為捨斷五支。

具足五支是指具足初禪的五禪支──尋(vitakka)、伺(vicàra)、喜(pãti)、樂(sukha)和心一境性(cittekaggatà)。

當禪修者持續專注似相達到一定的質和量時,可以練習查有分。有分(bhavaïga)只是個借用名詞,其實是去查看出現在心處(hadayavatthu,心臟)一帶的意門(manodvàra)。禪相雖然出現在接觸點上,但由於禪那屬於純意門心路,在意門心生起的地方(心臟裡面)有個透明意界,像鏡子一般會映現出禪相,於是禪修者可以在心臟裡去查有分。

當禪修者可以看到出現於有分處的禪相時,接著嘗試辨識五禪支:

1.尋──心投入並安置於似相

2.伺──心持續地保持在似相上

3.喜──喜歡似相

4.樂──體驗似相的快樂

5.心一境性──心持續專注似相

它們是五個心所,是禪那(jhàna)的組成部分(aïga),稱為“禪支”(jhànaïga),這五個禪支整體總合起來則構成了初禪。

 

40《清淨之道》的複註說:“在此因依止於入出息故,所出現的禪相也稱為入出息。”(Vm.ò.2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