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比庫成就了八遍與八定之後,引導其心修習觀智以及成就種種神通。

依照止觀禪修的次第而言,通過培育禪那而成就神通,通過培育觀智而成就道果。但是,我們在這篇經文中看到佛陀解釋了四種禪那之後,接著講如何運用定力轉修觀,然後才講到神通,最後講漏盡智。佛陀之所以採用這種教導順序,是因為在諸經典裡都是把六通——世間神通和出世間神通——結合在一起講的。六通是:神足通(又說神變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前面五種是共凡夫的世間神通,後面的漏盡通是聖者的出世間神通。

對於定慧的實修次第,就如《清淨之道》中所教導的:先修習禪定;證得八定後,接著講神通;講完神通後,再講修慧;講了修慧、培育觀智後,最後才講斷煩惱、證道果。佛陀在這篇經文裡也揭示了定慧的禪修次第,只不過是先講修慧培養觀智,接著講世間神通,最後講出世間神通,這樣就不會分割佛陀以及聖弟子們所具足的八明或六通。

接著請看經文:

 

“當他的心如此得定、清淨、明淨、無穢、離諸污垢、柔軟、適合作業、住立不動時,引導其心轉向於諸漏盡智。”

 

 

“當他的心如此得定”(So evaü samàhite citte):佛陀在這裡教導禪修者擁有禪那之後,以第四禪作為修觀的基礎(vipassanà pàdakaü),最終達到漏盡(煩惱的斷盡)。

如果想要成就神通,十四種禦心法是必不可少的,但對於想斷盡煩惱的禪修者來說則不是必修的,因為十四禦心法並非斷煩惱的近因(必要條件)。想要斷盡煩惱的禪修者一定要修觀,而且是在擁有定力的基礎上轉修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