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者通過培養定力而成就四種色界禪那和四種無色定。接著,佛陀教導禪修者在擁有定力的基礎上轉修維巴沙那(vipassanà¤àõa)

 

佛陀說:

 

“當他的心如此得定、清淨、明淨、無穢、離諸污垢、柔軟、適合作業、住立不動時,則引導其心轉向於智見。”

 

定力的八種素

 

佛陀在此教導禪修者培養觀智——這裡的“智見”(¤àõadassana)指“觀智”(vipassanà¤àõa)。想要擁有觀智,其心需要具備八種素質——得定、清淨、明淨、無穢、離諸污垢、柔軟、適合作業、住立不動——然後才引導心來修觀。

“他的心如此”(So evaü cite):“他”指已經證得第四禪的禪修者。“心”指色界心、禪那心。“如此”指次第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得定”(samàhite):擁有第四禪的定力。

“清淨”(parisuddhe):第四禪由於捨、念而清淨故為“清淨”。

“明淨”(pariyodàte):其心極光明清淨。

“無穢”(anaïgaõe):通過破除樂等諸緣而破壞了貪等的垢穢。

“離諸污垢”(vigatåpakkilese):垢穢能污染其心,以無垢穢故為離諸污垢。

“柔軟”(mudubhåte):心已得自在。

“適合作業”(kammaniye):因為柔軟而適合做任何的事情。

 

在此,“柔軟”和“適合作業”可以連在一起講。如同金匠想打造金器,生金是不可能隨心所欲地被加工的,金匠必須把這塊生金放進爐火中冶煉,使其變得柔軟,然後可以隨自己的意願打造各種金器。同樣的,擁有定力的心是柔軟的,他想讓心做甚麼就可以做甚麼。

又如雕塑家想塑造人像,或者製造任何器皿,一塊硬泥塊是不能隨心所欲地被塑造的。他應先把泥打濕、揉搓,直到泥土變得柔軟,才能隨心所欲地塑造各種人像或器皿。同樣的,一個人的心僵硬時,做甚麼都非常吃力,而擁有定力的心是柔軟的,在此前提下把心導向於想要做的事,想做甚麼都可以達成,這稱為“柔軟”和“適合作業”。

“住立不動”(ñhite àne¤jappatte):“住立”:其心安住於清淨;“不動”:不動搖。其心不容易動搖、晃動,可以達成專注。

又可以這樣說:

第四禪的定力為“得定”。

遠離欲貪等諸蓋為“清淨”。

超越尋、伺等為“明淨”。

已沒有了證得禪那的種種障礙(欲貪、瞋恚等)為“無穢”。

已離欲貪等心的污垢為“離諸污垢”。

心得自在為“柔軟”。

能清楚地取名色法為所緣為“適合作業”,即把心轉向於觀智。

能圓滿修習觀智,其心處於殊勝的狀態為“住立不動”。

 

“引導其心轉向於智見”(¤àõadassanàya cittaü abhinãharati abhininnàmeti):為了讓觀智生起,出定之後讓心傾向於它,轉向於它,導向於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