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接著說:

 

“有家主、家主子或任一個家族出生者聽了該法。”

 

 

家主(gahapati)也就是平民。在這裡為甚麼首先提到平民呢?因為他們不會傲慢,且占社會的大多數。一般而言,從剎帝利(王族或者武士階層)家庭出家的人會因為出身而感到驕傲,從婆羅門(祭司、宗教師、學者)家庭出家的人會因為他們博學、通曉咒語而感到驕傲,從低賤家庭出家的人會因為自己的出身而無法自立,但平民的小孩從小就腋下流著汗、背上閃著鹽花在地裡幹活,所以他們沒有像前面那些人的傲慢,是謙卑的,不自大的。當他們出家之後也不會傲慢和自大,會盡自己的能力學習佛陀的所有教言後,修習維巴沙那(vipassanà)而住立於阿拉漢。還有,從其他家庭出家的人不是很多,而從平民家庭出家的最多。所以,以不傲慢和占大多數故,首先提到平民。

“任一個家族出生者”(a¤¤atarasmiü và kule paccàjàto):除了平民之外的其他家族出身者。

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無論出身低等的人,還是出身高等的人,無論貧、富、貴、賤,當他們聽了佛陀所說之法。

 

“他聽了該法後對如來獲得信心。

 

 

當他們聽聞了清淨的佛法後,對法主如來產生這樣的信心:“那位跋嘎瓦的確是正自覺者!”

 

 

“他以此獲得信心具足而如是深思:‘居家繁雜,是塵垢之途,出家開闊。’”

 

 

“居家繁雜”(sambàdho gharàvàso):在家的生活是局促、狹隘、麻煩的。對於在家生活來說,即使一幢三十公尺高、一百由旬寬的大豪宅內只有一對夫婦居住,那裡仍然是充滿各種麻煩和障礙的地方,因此說在家的生活是繁雜的。在家的生活總是麻煩的,會產生諸多貪愛的妨礙。貧窮家庭有貧窮家庭的煩惱,富貴人家有富貴人家的難處。居家的生活會導致貪愛等塵垢生起,故說“塵垢之途”(rajopatho)

“出家開闊”(abbhokàso pabbajjà):以無執著之義,就像曠野一樣開闊,故說“開闊”。出家人即使居住在門窗關閉、屋頂覆蓋的尖頂小屋或者珠寶宮殿乃至天宮等,他也不會執著,無拘無束。所以說出家的生活開闊。

又或者說“居家繁雜”是因為在家人很少機會行善。“塵垢之途”是因為在家的生活就像沒有人管理的垃圾堆一樣,是各種煩惱垃圾堆積的地方。

“出家開闊”是因為出家人有很多機會可以盡情地行善。例如:每天都可以把托缽獲得的食物供養給其他比庫以培植布施的善業,可以奉侍長老、打掃衛生等以培植服務的善業,可以禮敬上座以培植恭敬的善業,可以持守淨戒,可以聽聞佛法,可以精進禪修等等。這些都是俗務纏身的在家人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在家人牽涉到各種各樣的責任、事務,不可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從事聖潔的心靈生活。而出家人已經拋棄了家庭、俗務,拋棄了牽掛,捨棄了責任,可以專心一意地從事培育心智的工作,過著崇高、聖潔的生活。

 

 

“‘住在俗家不容易行此完全圓滿、完全清淨、潔淨如螺貝的梵行。就讓我剃除鬚髮、披著袈裟衣、出離俗家而為無家者吧!’”

 

 

這裡講到兩種完全:

“完全圓滿”(ekantaparipuõõaü):應當保持這戒、定、慧三學的梵行生活完整無缺並維持到心的最後一刻,哪怕只有一天的時間。

 

“完全清淨”(ekantaparisuddhaü):應當力行不受煩惱垢的污染,保持無垢並維持到心的最後一刻,哪怕只有一天的時間。

“潔淨如螺貝”(saïkhalikhitaü):就像經過磨光的螺貝一樣和清洗乾淨的螺貝相似。

擁有家庭、生活在俗家的人要過著這種完全圓滿、完全清淨、潔淨猶如螺貝般的梵行生活是不容易的。就讓我剃除頭髮和鬍鬚,披上用染汁染成黃色的、適合行梵行者穿著的袈裟衣,離開俗家,出家成為無家者吧!

在此,因為在家人要從事耕種、商業等工作,稱為“在家人”(agàriyaü)。出家人沒有這些,所以把出家人叫做“無家者”(anagàriyaü)

這裡講到一個在家人聽聞佛法後,對佛法產生信心。他瞭解到在家生活要實踐圓滿、清淨、聖潔的梵行生活是不容易的,於是選擇了出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