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塞節是為了慶祝並紀念我們佛陀的出生,成佛及入般涅槃的日子。

 

衛塞節前夕其實與佛陀的成佛有著密切的關係。

 

就在2559年前的衛塞節前夕, 我們的菩薩瞭解到正確的修行方法並不是極端的苦行,而是中道。

 

菩薩在當天接受並食用了一些食物之後,就開始修習禪定。

 

當菩薩的心修習禪那而暫時地得以淨化之後,那天晚上他證得了神通(宿命通及天眼通)及各種觀智。

 

就在後夜—夜晚的最後一段,(黎明之前或許大約淩晨3點左右),菩薩體證了四聖諦並證得了圓滿覺悟的正自覺者(Sammā-sambuddha)。

 

因此成佛陀就叫作菩提。

 

因為佛陀在這種樹下成道的,所以這種樹就稱為菩提樹。

 

各尊佛陀在不同的樹下成佛。

 

例如:過去的咖沙巴佛是在榕樹下成佛的。

 

所以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榕樹就是他們的菩提樹。

 

未來的美德亞佛陀將會在龍樹下成佛,所以那時候人們禮敬的菩提樹就是龍樹。

 

當我們在供養菩提樹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在禮敬及供養當時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果德瑪佛陀。

 

菩提樹提醒了我們果德瑪佛陀的成佛。

 

在馬來西亞的一些州,尤其是檳城,一些信眾會以另一種方式來紀念菩提樹。

 

他們把坐在菩提樹下的佛陀叫做牛奶佛(goo nee hood)。

 

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根據佛教的歷史,當時在佛陀成佛之前的衛塞節前夕,菩薩接受了善生(Sujātā)夫人所供養的奶飯。

 

據說在較早的時期,那位善生夫人雖然結了婚但是沒有孩子。

 

所以善生夫人就去祭拜那棵樹並且許願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孩子。

 

不久之後她就懷了孕。

 

她相信是那棵樹的樹神讓她圓滿了她的願。

 

就在衛塞節前夕那天,她再到那棵樹那裡,想要以供養奶飯來還願。

 

她看到了我們的菩薩坐在樹下,以為菩薩就是樹神,所以就把奶飯都全都供養給菩薩。

 

菩薩就在接受了奶飯之後,精進禪修並成了佛陀。

 

由於這個典故,因此人們就許願並以牛奶或奶飯來供養菩提樹並把坐在菩提樹下的佛陀叫做牛奶佛(goo nee hood)。

 

他們所許的願有:請求各種保護、身體健康、考試及格等等。

 

在馬來西亞檳城,學生們常常許願能夠考試及格,所以菩提樹就變成了滿願樹或成功樹。

 

關於衛塞節,佛陀的誕生,成佛及涅槃對我們又有甚麼意義呢?

 

首先,未來佛的誕生是一個值得我們省思的事。

 

經典提到一位佛陀要出現在這世間是要經過非常久的時間、無數劫的時間。

 

我們大家非常幸運能夠出生在有佛法住世的時期。

 

一旦佛法從世間消滅之後,只能到美德亞佛出現世間時才能重現。

 

所以我們應當珍惜地學習及實踐佛陀所教導的法,不要錯失了這個良機。

 

其次,佛陀的成佛對於我們又有甚麼樣的意義呢?

 

我們應當瞭知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有體證四聖諦,解脫一切苦的機會。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49天之後,由於佛法非常深奧,原來佛陀是不想教導的。

 

當時有一位梵天神從梵天界下來人間勸請佛陀教導佛法。

 

接著佛陀就運用神通觀照世間,見到世間還是有人能夠體證佛法的。

 

所以佛陀就向那位梵天神說,他將開始教導佛法,讓眾生能夠體證“不死”,解脫痛苦的涅槃。

 

佛陀教法的摘要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所以即使你們現在沒有足夠的因緣來禪修,你們還是要避免造惡及奉行善法。

 

為甚麼呢?

 

因為如果有一天當你有足夠的因緣禪修時,假如我們有造惡業習慣,這些惡業可能會障礙你的修行。

 

但是如果我們有造善業的習慣,這些善業很可能會在因緣具足的時候支持你的修行。

 

佛陀在80歲般涅槃。

 

即使像佛陀這樣的偉大有情,也無法逃過無常的法則。

 

省察這無常的本質,我們應當在還有機會的時候努力地提升我們的心靈,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實踐並體證佛法。

 

在2500多年以前,佛陀教誡弟子們最後的話是:諸行是壞滅法,應當精勤地努力直到成就!

 

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