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當時,跋格瓦在吒巴廟[具]念與正知地捨棄壽行。在跋格瓦捨棄壽行時,發生恐怖、起雞皮疙瘩的大地震,以及雷鳴。於是,跋格瓦知道此事後,在那時發出此感慨:

可比無比與出生,牟尼捨棄生命行,

內心喜悅且入定,如破鎧甲破我生。

 

 

註: [具]念與正知地捨棄壽行(sato sampajano-ayusankhāram ossaji):善於現起正念並以智慧限定時間後捨棄、放棄壽行。

 

跋格瓦在此並非如用手丟石塊一樣放棄壽行,而是心想:“我只入定三個月,從那之後將不再入定。”由此而說捨棄。 

 

其中,所有的狗、狼等以可見性故為可比較的,有界限故為可比(tulam)。那是甚麼呢? 慾界之業。無比較的或沒有其它世間業可以比較、相似的為無比較(atulam)。

 

那是甚麼呢?廣大業。或者慾界和色界是可比較的,無色界是無比較的;又或者小果報的為可比較的,多果報的為無比較。出生(sambhavam):出生之因、累積者、堆積者的意思。

 

牟尼(muni):釋迦牟尼。

 

捨棄(avassaji):放棄。

 

生命行(bhavasankhāram):導致再生之行。

 

內心喜悅(ajjhattarato):在自己的相續法中通過維巴沙那和親近行定的喜悅。

 

入定(samahito):通過近行定和安止定而入定。

 

如破鎧甲(abhindi kavacamiva):如打破鎧甲。

 

我生(attasambhava):自己產生的煩惱。

 

這是說:捨棄意為有果報的出生、意思為導致再生之行而得名的生命行,以及稱為可比與無比的世間業。猶如在戰場前鋒的士兵打破鎧甲一般,內心喜悅且入定後破除了自己所生的煩惱。

 

又或者,可比較:對比、判斷。

 

無比較與出生:涅槃以及出生。

 

生命行:導致再生之業。

 

牟尼捨棄:釋迦牟尼通過比較“五蘊無常,五蘊之滅、涅槃為常”等方法,而見到生命的過失和涅槃的功德,從而以經中形容的“導向業盡”的能促使業盡的聖道,捨棄作為五蘊之根的生命行業。如何呢? 內心喜悅且入定,如鎧甲般破除自己的生命:他通過修觀的內心喜悅和修止的入定,如此從前分行道開始,通過止觀之力,破除像被鎧甲包裹著存在的“我生”,和在自我中生起的得名為“我生”的所有煩惱網。以沒有煩惱和已做業而不再結生故名為捨棄,如此通過斷煩惱而捨斷了業,已斷煩惱而無有怖畏,因此無畏的捨棄壽行,當知為了宣告其無所畏而發出此感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