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藏 大品Vinayapiake Mahākhandhako》,佛陀允許我們吃三淨肉,佛陀這樣說過:「諸比庫不得明知而食用指定殺的肉,若食用者違反惡做dukkaa。諸比庫,我允許三種清淨的魚和肉即:不見、不聞、不疑。」 

 

對於不見、不聞、不疑三種清淨的肉呢,簡單來說就是:

  1. 沒有看到牠我們而被殺,
  2. 沒有聽到牠我們而被殺,
  3. 沒有懷疑這些魚和肉是我們而被殺的。

 

在律藏義註裡面就這樣解釋:『不見adhittim,是施主所拿來供養的肉是比庫們沒有看見這是專門比庫們所殺的動物、魚蝦。 

 

不聞,是施主所拿來供養的肉是比庫們沒有聽說這是專門比庫們所殺的動物、魚蝦。

 

不懷疑abhalisankkhidam,是知道這些是排除了見疑、聞疑,以及兩者都沒有懷疑的『兩者俱非疑』魚和肉。』

甚麼是稱為『見疑』呢?佛陀說:「諸比庫,若見到人們拿著網子啊!籠子啊!離開了村莊走向森林,第二天進入了這座村莊托缽時卻獲得了有魚有肉的食物,這個是稱由於看見而懷疑『這是否是為了比庫們而殺的呢?』這稱見疑,而不可以接受的肉。如果沒有這樣的懷疑,那是可以接受的肉。 

 

你看到他們拿著網子,去河裡捕魚,然後在供養應供的時候,你卻看到盤子裡有魚,那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應該吃了;或者問了村民之後他們回答:「這魚是專門了比庫而供養的。」這種情形也是不可以吃的。 

 

對於『聞疑』呢就是並沒有看見,但卻因為聽說而起疑。

對『兩者俱非疑』就是既沒有看見也沒有聽說而懷疑『這是為比庫所殺的』。對於這些食物,我們既沒有看到他們去殺或看到他們去撒網,去森林裡面打獵等等;也沒有聽說施主他們說:「明天我們要供僧了,現在我們要準備殺雞、去捕魚。」也沒有這樣子,同時排除了這兩種的懷疑。 

 

甚至於我們如果說在接到一些蛋的時候,它是專門了供養比庫而去煮的,那這顆蛋我們比庫也不應該吃,如果有懷疑就不應該吃。 

但如果問清楚了:「這些雞蛋怎麼來的?」「尊者,本來是我想吃;但是我見到你托缽,你來才給你的。」就是問清楚了,沒有懷疑;既然沒有懷疑,就是允許的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