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苦聖諦

佛陀的教導以四聖諦根本。四聖諦中的第一聖諦是苦聖諦。那麼,甚麼是苦呢?有人聽到佛教講苦,就認佛教是苦的宗教,是消極、悲觀的宗教。

其實,這裡所講的苦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痛苦的苦。那它是甚麼意思呢?苦,在這裡特指生命現象。南傳佛教有一部很重要的禪修著作叫做《清淨之道Visuddhi-magga》。該論解釋說:苦,巴利語dukkha,由du(下劣的)加上kha(空無的)構成。因生命是許多禍害的依處,亦即是說有了生命就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圓滿,所以說是下劣。

 

同時,生命在根本上並不存在那些愚癡的人們所執著的恒常、清淨、快樂、自我的本質,所以說是空無。因下劣和空無,所以稱苦。上面是從詞學的角度來分析的。

 

在經典中,佛陀通常這樣解釋苦:甚麼是苦聖諦呢?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憂愁、悲哀、痛苦、憂傷、煩惱是苦,與所討厭的在一起是苦,與所喜愛的分開、別離是苦,不能實現追求、願望是苦。簡而言之:執取身心即是苦。佛教雖然強調“苦”,但並不否認生命中有快樂和幸福的存在。佛陀曾經說過,假如作慾樂目標的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覺等等完全是苦,完全沒有快樂可言,那麼,人們就不可能從中獲得快樂。正是因這些對象有讓人產生快樂的特性,人們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和享受,所以才會去追求它們、執著它們。 由於追求、執著它們,從而使自己被污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