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10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佛教僧有每隔半月念《巴帝摩卡》戒傳統。因此,僧團誦稱為“伍波”。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比庫違反了此227條學處依不同的違反程度而構成七種罪。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聖典中,跋嘎瓦到持戒時經這樣強調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制定學處的一般程是:僧中有某位或某些比庫發生不適的行,引起在家人的嫌、非,比庫們聽到在家人的嫌、非,其中的少欲者也嫌、非。那些比庫們以種種方法呵後,此事跋嘎瓦。跋嘎瓦因此集合僧將當事人叫到跟前詢事人承後,跋嘎瓦以種種方法呵他,並申明制定學處的十,然後制定學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制定包括巴帝摩卡在諸學處有一切知智(sabba¤¤utà-¤àõa)的正自(sammà-sambuddha)的範,而不是其他如天人、人、梵天、沙、婆羅門等的能力範即使像沙利子(Sàriputta)尊者如此智慧第一的上首弟子(aggasàvaka)伍巴離(Upàli)尊者如此持律第一的大弟子(mahàsàvaka)有制戒的可權。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甚麼是比巴帝摩卡呢?“比巴帝摩卡”是巴利的音,由“比”和“巴帝摩卡”兩個片語成。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的主要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 的律本母(Màtikà)──《比巴帝摩卡》是所有上座部佛教比應當認學習慎持守的。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分析了究竟名色法與緣起之後,你可以進而修習觀禪,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但在還未分析究竟名色法與緣起之前,你是不能夠修習觀禪的。為甚麼呢?因為究竟名色法與緣起支是觀禪的目標。若你在還不能夠辨識它們之前就修觀禪,那就不是真正的觀禪。如果你真的關心他人與自己的幸福,你就應該認真地考慮這一點。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藉著辨識過去世因果而培育起觀智的力量之後,你也能以同樣的方法辨識未來世的因果。你將看到還會變化的未來,乃是過去與現在因的果報,現在的因也包括你正在進行的禪修。要辨識未來,首先應辨識現在的名色法。然後向未來觀察,直到今世臨死的時刻。那時,你將見到業、業相或趣相由於今世或過去世所造某種業的力量而生起。然後,你將能辨識到來世投生時的名色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能有更清楚的瞭解,我將舉真實的例子來說明禪修者能辨識到那些現象。當某位女性禪修者專注並追查前世臨死時的名色法時,她見到一個女人以水果供養比庫的業。然後,從辨識四界開始,她再追查供養水果給比庫時的名色法。她發現那個女人是一個非常貧窮而且未受教育的鄉下人,因為想到自己困苦的處境,所以供養比庫並發願來世生為城市裡受教育的女人。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你已經證得了第一種觀智,即名色分別智。在證得此智之後,你可以進而修習緣起,即分析名色法之因。由於令你獲得此生的因是在前一世臨死時成熟的業,所以你必須能夠照見自己過去世的名色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已能用安般念或其他法門達到禪那,那麼,辨識名法最佳的起點是辨識與禪那相應的心和心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要簡略地解釋《阿毗達摩論Abhidhamma》的基本原則。若要瞭解名業處,必須先知道這些原則。

  在《阿達摩論Abhidhamma》中,名(名法精神)包含能認知對象的「心」與伴隨著心生起的「心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色聚有兩種,即明淨(透明)色聚與非明淨(不透明)色聚。

含有淨色(pasada-rupa)(五淨色中的任何一種)的色聚才是明淨,其他的色聚都是非明淨。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要修行四界分別觀,首先你應逐一地在全身辨識四界的十二種特相或性質。: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要修行慈心觀(慈梵住),首先必須瞭解不應對下列兩種人修行: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成功地修完三十二身分之後,你將能輕易地修成白遍。如果要修白遍,首先你應再度修行安般念,達到第四禪。當禪定所產生之光光耀、明亮、光芒四射時,你應辨識內在的三十二身分;接著辨識在你前方或附近一個眾生的外在三十二身分;然後於外在這三十二身分當中只辨識骨骼。如果想觀察那骨骼為可厭,也可以那麼做;如果不想觀察它為可厭,也可以只觀察它為骨骼。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信、精進、念、定、慧這五根得到充分培育之時,定力將會超越近行定而達到安止定。達到禪那時,心將持續不間斷地覺知似相,這情況可能維持數小時、甚至整夜或一整天。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想進而轉修三十二身分,首先你應以安般念達到第四禪。當禪定之光光耀、明亮、光芒四射時,在此光的幫助下,你應嘗試逐一地辨識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一次辨識一個部份,例如:髮、毛、爪、齒、皮、肉、腱、骨、骨髓、腎等等。

  你應嘗試如同對著鏡子觀看與辨識自已的臉那樣,清楚地觀看與辨識這三十二身分中的每一個部分,分別在各個身分存在的部位辨識。練習到當你順著由髮辨識到尿,或逆著由尿辨識到髮時,你都能以透視的智慧清楚地看見每一個部分。繼續修行直到對它精通純熟。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我講解了佛教為人類帶來人間與天界的快樂。今晚我應當講解如何培育定以修習心清淨。為甚麼要培育定?因為佛陀說:「諸比庫,你們應當培育定,因為有定力的心能夠如實知見諸法。」而且,《清淨道論》也說智慧的近因是定。再者,只有通過智慧我們才能證悟至樂的涅槃及斷除一切煩惱。 

  在此,我應當先為你們講解安般念,這是佛陀所教的四十種止禪業處之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