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經.“諸比庫,猶如用手或腳朝著稻穗或麥穗的錯誤方向踩踏,手、腳會破或流血,無有此事甚麼呢?穗的錯誤方向故。

同樣地,諸比庫,該比庫想以錯誤方向的心破無明、生起明、證悟涅槃者,無有此事。甚麼呢?諸比庫,心的錯誤方向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諸比庫,我不見有其他一法如同此心這樣不調伏則導致大不利。諸比庫,心不調伏則導致大不利。”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經.“諸比庫,我不見有其他一法如同此心這樣不修行則適合作業。

諸比庫,心不修行則不適合作業。”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經.“諸比庫,我不見有其他一法,如同此有吸引力的目標這樣能轉起未生起的貪慾生起,或已生起的貪慾增長、擴大。

諸比庫,不如理作意有吸引力的目標者,能轉起未生起的貪慾生起,連同已生起的貪慾增長、擴大。”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經.我聽到這樣:有一次,跋格瓦住在沙瓦提城揭德林給孤獨園。

在那裡,跋格瓦對比庫們說:“諸比庫。”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元前544年5月的月圓日,年齡屆於八十歲的一代偉人果德瑪佛陀(Gotama Buddha)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印度北部一個偏僻小鎮古西那拉(Kusinàra)的沙拉(sàla)雙樹下,以右肋做獅子臥般涅槃(parinibbàna圓寂)了。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人相信,佛陀教育體系極其崇高卓越,非一般生活在碌碌塵世裡的男女所能實踐;假使他想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的話,必須要離世棄俗,住到寺院裡或是其他安靜偏僻的場所去。這是一個錯誤觀念,顯然是對佛陀的教導缺乏瞭解所導致。達到這種輕率而錯誤結論的人,都因只是偶然聽到或閱讀到某些佛教的讀物,而這些讀物的作者本身對佛教的面面觀並沒有充份瞭解,因此他所發表的見地也是片面而偏差的。佛陀的教導,不僅僅是了寺院中的僧眾而設,也是了住在家庭中的普通男女。代表佛教生活方式的八正道,是了一切的人而設,沒有任何分別。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說:“諸比庫!病有兩種。那兩種呢?肉體的病和心理的病。有人可以一年、兩年、甚至一百年、一百多年肉體都不生病。但是,諸比庫!世間除了心無染著的人(就是說,除了阿拉漢以外,心理方面能有片刻不生病的的人,都是稀有難得的!”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使用到名詞“靈魂”、“自我”、“個我”或梵文裡的“神我Atman”(Atman其實只是“我”的意思,一般都翻譯“神我”,沿用已久,但是否與奧義書及吠檀多之哲學相符,甚可質疑。)這些字眼的時候,它們所提示的意義是:在人體中有一恒常不變、亙古長存的絕對實體。這實體就是那千變萬化的現象世界背後不變的實質。依照某些宗教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個別的靈魂,這靈魂是天神所創造的。人死後,它即永久的生活在地獄或天堂裡,而它的命運則完全取決於它的創造主的裁判。依另一些宗教的說法,這靈魂可以歷經多生,直到完全淨化,最後乃與天神或梵天或神我合一,因當初它就是從這裡面流出來的。這個人身中的靈魂或自我是思想者、感受者、一切善惡行為所得獎懲的領受者,這種的觀念叫做我見。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聖諦就是導致苦之止息的途徑──道。這道叫做中道,因它是避免兩邊極端的。一邊極端就是經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尋快樂,是“低級、平庸、無益的凡夫之道”。 另一邊極端是經由各種自虐的苦行以尋求快樂,這是“痛苦、無價質而無益的”。佛陀自己都曾嘗試過這兩種極端,深知其無有意義,才由親身的證驗,發現了“能夠產生知、見,導致寧靜、內證、正覺、涅槃”的中道。這正道一般都稱八正道,因它是由八個部份所組成。

這八個部份就是: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