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陀不喜於梵行 

阿難:如是我聞。一時,跋格瓦住在舍衛城祗樹給孤獨園時,難陀尊者對其他比庫說:「朋友們!我不喜於梵行,我無法繼續保持梵行,我要捨道還俗。」 

諸比庫到跋格瓦之處稟報難陀尊者所講的話。跋格瓦對其中一位比庫說:「去!比庫!以我之名對難陀比庫說: 『朋友!老師呼喚你』」。

「遵命,跋格瓦!」比庫說。他去見難陀尊者,把消息告訴他。難陀於是去見跋格瓦,跋格瓦問說:「難陀!真的是這樣嗎?你不喜於梵行,你無法繼續保持梵行,你要捨道還俗?」

「是的,跋格瓦!」

「難陀!這是為甚麼呢?」

「跋格瓦,在我出家時,釋迦族難陀之未婚妻國美正梳頭梳到一半,她凝視著我說:『王子,快快回來吧!』當我憶起這一幕,便不喜於梵行。」

跋格瓦握住難陀的手臂,在如展現神變力士屈伸臂之頃刻間,他們已從祗樹給孤獨園消失,而出現在三十三天的天人之間。這時正好逢上五百位鴿足天女正在服待諸天之王帝釋。跋格瓦便問難陀尊者:「難陀!你可見到那五百位鴿足天女?」

「是的,跋格瓦!」

「難陀!你認為在釋迦族之國美與這五百位鴿足天女之間,哪一個更可愛、美麗、動人?」

「跋格瓦!釋迦族之國美與五百位鴿足天女相比猶如一隻被燙傷切耳、鼻被削落的母猴。她根本算不上甚麼,完全不像這些天女,她實無法相比。這五百位天女比她更為可愛、美麗、動人。」

「那麼,好樂梵行吧!難陀!你好樂梵行,我保證你一定能得到五百位鴿足天女。」

「跋格瓦!若您保證我能得到這些,我就好樂梵行。」

 

跋格瓦於是又握住難陀尊者的手臂,如同他們來到三十三天那樣又出現在祗樹給孤獨園中。

諸比庫聽說:「看來難陀尊者是為了天女而修習梵行,因為跋格瓦已向他保證可獲得五百位鴿足天女。」於是,他的比庫之友將他視為出賣自己的受僱者。他們議論著:「看來難陀尊者是個僱傭,他已出賣了自己,因他修習梵行是為了得到天女。跋格瓦看來已保證他將有一日獲得五百位鴿足天女。」

對這些來自同伴的議論,他感到受辱、羞恥、厭惡。於是他離群索居,精進努力地調伏自己於現法自證現證,進入並住於善男子離家而出家所追求梵行的無上目的。他證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做已辦,不受後有」。難陀尊者阿拉漢為一位阿拉漢。

 

深夜時分,一位十分美麗的天女現身,照亮了整個祗樹給孤獨園,她來見跋格瓦敬禮後站立於一旁。天女說:「跋格瓦!跋格瓦同父異母之弟,您姨母之子難陀尊者已滅盡諸漏,於現法自證現證,進入並住於心解脫、慧解脫。」而跋格瓦其實對此事早已瞭知。

 

後夜過後,難陀尊者來見跋格瓦,他說:「跋格瓦!對於跋格瓦對我保證獲得五百位鴿足天女的事,我想解除這個承諾。」

「難陀!我以我的心已知你的心。此外,天女也向我通知。你的心已解脫諸漏,我的承諾也已解除。」瞭知其中的意義,跋格瓦不禁發出如下的感嘆:

當一比庫度過苦海,

折斷那慾望的荊棘,

穿破那愚癡的迷茫,

他不再為苦樂所動。(Ud.3:2

 

下一個雨季──第五個雨安居是在跋耆國的首府韋沙離(Vesālī)度過的。跋耆國位於高沙喇國(Kosala)的東南與恒河的北岸。這是一個由長老聯合統治的盟邦而非帝王統治的國家。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淨飯王病倒了,過世時他已是個阿拉漢。佛陀再次造訪故鄉。

 

 

 

 

 

阿難懇請佛陀允許女性出家

伍巴離:那時,跋格瓦與釋迦族人住在迦毘羅衛國的榕樹園,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來見跋格瓦。她在敬禮後站立於一旁說:「跋格瓦!若女人得於如來所說的法與律之下出家而過無家的生活,那就太好了。」

「苟答彌!夠了,別說了!不要再要求女人得於如來所說的法與律之下出家而過無家的生活。」

她第二次,第三次請求都遭到同樣的拒絕。然後她想:「跋格瓦不允許此事」。於是感到悲傷與不樂。她在向跋格瓦敬禮後右繞而去。

 

跋格瓦在迦毘羅衛國隨意住上一段時間後,就逐次遊行前往韋沙離(Vesālī)。當最後終於抵達那裡時,他住在大林的重閣講堂。

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在這一段時間已自行剪去頭髮著袈裟與好幾位釋迦族的婦女同行動身前往韋沙離(Vesālī)。到達之後,她找到大林的重閣講堂就站在講堂外的玄關。她的雙腳腫脹四肢蒙上塵土,心情悲傷與不樂淚流滿面哭泣不已。當她站在那裡時阿難尊者見到她問說:「苟答彌!如何你這般模樣站在此處?」

「阿難尊者!因為跋格瓦不允許女人得於如來所說的法與律之下出家。」

「原來如此,苟答彌!請在這裡等候,讓我向跋格瓦詢問一下。」阿難尊者於是去見跋格瓦,稟報跋格瓦剛才的事。他說:「跋格瓦!若女人得於如來所說的法與律之下出家而過無家的生活,那就太好了。」

「阿難!夠了,別說了!不要再要求女人得於如來所說的法與律之下出家而過無家的生活。」

他第二次、第三次請求都遭到同樣的拒絕。然後他想:「跋格瓦不允許此事,但我何不以另一個方式詢問跋格瓦呢?」於是他又問說:「跋格瓦!女人若得於如來所說的法與律之下出家而過無家的生活是否能證得入流果、一來、不來果、阿拉漢果呢?」

「可以的,阿難!」

「既然如此,跋格瓦!作為跋格瓦的姨母、保姆、養母、奶媽在跋格瓦的母親過世後,哺乳跋格瓦──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一直是對跋格瓦有恩的人。跋格瓦!如此說來,女人若也可出家就太好了。」

「阿難!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如能受八敬法,即以此為其受具足戒。

 

這八敬法的是:

1. 比庫尼雖受戒百年後,仍要禮拜、迎送、合掌、恭敬今日才受戒的比庫。

2. 比庫尼不得在無比庫指導處結雨安居。

3. 每半個月比庫尼應從比庫僧中請二法:一是訂好每半月伍波薩他(Uposatha布薩)日之事,二是比庫前來教誡。

4. 雨安居結束時,比庫尼必須請大眾僧(比庫與比庫尼)就是否有任何見、聞、疑三方面的不可以作為,提出指正。

5. 若比庫尼有嚴重的違犯時,必須在比庫與比庫尼兩部僧之前出罪。

6. 學法女在接受六法訓練的兩年之後,應於比庫與比庫尼二部僧中求受比庫尼戒。

7. 比庫尼不得以任何事由,指責或罵比庫。

8. 從即日起,比庫尼不得訓誡比庫,但比庫可訓誡比庫尼。此八敬法必須予以恭敬、尊重、奉行、讚歎,一輩子不違犯,若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能受此八敬法,即以此為其受具足戒。」

 

聽跋格瓦說完八敬法後,阿難回到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之處,告訴她跋格瓦所說的話。

「阿難尊者!如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女子或男子,樂於裝飾,若在洗完頭後得到一個以​​蓮花、茉莉花、玫瑰花串成的花環,就會用雙手接過來戴到頭上。同樣地,我也接受八敬法一輩子不違犯。」

 

阿難尊者又回到跋格瓦之處告訴他:「跋格瓦!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已受八敬法,她已受具足戒了。」

「阿難!若女人還沒於如來所說的法與律之下出家而過無家的生活,梵行將能久住會延續千年之久。但因女人出家的緣故梵行已不可能久住,如今只得再延續五百年。正如一個女多男少的家庭,很容易遭盜匪侵害。同樣地,女人若於法與律中得以出家梵行便不得久住。正如即將成熟的稻田一旦白黴菌侵入,稻田便不得久住;又如即將成熟的蔗田一旦紅黴疫病侵入,蔗田便不得久住。同樣地,女人若於法與律中得以出家梵行便不得久住。正如預先修築堤防可防止大壩之水不氾濫,我亦在此預先制定八敬法使比庫尼一輩子不違犯。」(Vin.Cv.10:1A.8:51

 

當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後來為隨她而來的釋迦族婦女請問佛陀的指示時,佛陀指示應由諸比庫授戒而成為比庫尼。這些剛受戒後的比庫尼,卻說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跟她們的儀式不同,所以不能算是受具足戒。她於是透過阿難尊者向佛陀求助,佛陀重申在她這一例中,當她接受八敬法時便是受具足戒了,由此解決了這個爭議。她後來又透過阿難尊者向佛陀請求允許比庫與比庫尼向瓦薩(vassa)長的僧眾頂禮,不論對方是比庫或比庫尼。對這一請求,佛陀的回答是比庫不可向比庫尼頂禮。

 

 

 

 

 

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請佛陀略說教法

伍巴離:又有一次,馬哈巴迦巴帝.苟答彌(Mahapajapati Gotami)到跋格瓦之處,敬禮後站立於一旁然後說:「跋格瓦!可否請求跋格瓦略說教法,以使我在聽聞之後便可獨居、遠世、精進、熱忱且自律。」

 

「苟答彌!在你所知道的事中:『這些事導致貪慾而非離慾;導致執著而非離執;導致積集而非損減;導致多慾而非少慾;導致不滿足而非知足;導致聚會而非獨處;導致懈怠而非精進;導致奢華而非節儉。』對於這些事你能果斷地判斷:『這不是法這不是律,這不是大師的教義。』但是,在你所知道的事中:『這些事導致離慾而非貪慾;導致離執而非執著;導致減損而非積集;導致少慾而非多慾;導致知足而非不滿足;導致獨處而非聚會;導致精進而非懈怠;導致節儉而非奢華。』對於這些事你能果斷地判斷:『這是法,這是律,這是跋格瓦的教義。』(Vin.Cv.10:5A .8:53

 

 

 

譯註

經藏中至少有兩部艱深的經(M.44S.44:1)是由比庫尼所宣說的。有數位比庫尼被認定具有特殊的戒德(A.1:1阿拉漢眾證得阿拉漢果後,所誦的詩偈也自成一個集(稱為《長老尼偈Thegāthā》,編譯者為戴維茲[Rhys Davids]女士)。

國美即難陀之未婚妻。

「心解脫」是指息滅渴愛,心由一切束縛中解脫;「慧解脫」是指息滅無明,以智慧解脫。

學法女是還沒受具足戒前學法中的尼眾。女眾在出家後兩年內學習四根本戒與六法後,方能受比庫尼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