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莊子說:『道』無高低,無所不在,其實無邊的佛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切都是佛法,市集喧擾有佛法,色、聲、香、味也是佛法,行、住、坐、臥都是道,隨拈一法都是佛法 。

 

此:佛法不是如此。

莊子的思想是泛神論,認為『道』無處不在,但是不是無所不是,不是在生滅無常的萬物之中喔!

他說這道是永恆不滅,誠如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所說:『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是獨立於萬物之外的!

泛神論否認一個人格化的上帝或者神,認為宇宙存在一個長住不變,自有永有,絕對永恆的『本質』,而世間萬物,都是這個本質性的東西創造的,這個本質性的東西也遍及萬物。

在印度,這個東西被稱為梵,在中國,它被稱為『道』,在西方儘管泛神論者也用『神』這個稱呼,但是已經不是人格化的了。

而堅持人格化上帝的基督教將其視為異端邪說。

泛神論的代表人物巴邁尼德斯說:「神即萬有」,斯賓諾沙說:「神是自然」,是「萬有的源泉」。

印度的《歌者奧義書》說:「這整個世界都是梵」,《廣林奧義書》說:「它位於一切存在之中,它的身體就是一切存在物,它從內部控制一切存在物。」

而中國的道家,比如莊子所說的『道在螻蟻,在屎溺』更是泛神論的典型體現。

泛神論往往和佛教的思想混同,很多人也錯誤的的把佛法當成了泛神論,這也是因為某些部派大乘思想的誤導作用,因為梵化思想嚴重的大乘佛教,尤其後期的如來藏思想(禪宗的核心思想)逐漸使得佛教變成了泛神論。

禪宗裡面有句很知名的話:『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這個就是比較典型的泛神論。

但是真正的佛法絕對不是泛神論,佛法認為世間都是無常、苦、無我(即無主宰),對世間是徹底的完全性否定的。

比如《一切燃燒經》裡面說:「眼在燃燒,色在燃燒,眼識在燃燒……..一切都在燃燒。」南傳相應部經文:「諸比庫!眼應捨棄,色應捨棄,眼識應捨棄,眼觸應捨棄,凡緣此眼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此亦應捨棄……耳應捨棄……鼻……舌……身…… 意應捨棄,法應捨棄,意識應捨棄,意觸應捨棄,凡緣此意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此亦應捨棄。 諸比庫!此為一切捨棄之法。」以上這些都是對這世間的完全否定,如此意味著佛法絕對不可能是泛神論,因為泛神論的終極本體必須包含在世間萬物中,而佛法則對世間做出了徹底否定,要求捨棄世間所有的存在。

佛法的終極目標涅槃也不是萬物的創生本體,也不在萬物當中,相反,涅槃和世間表現出完全的排斥性。

長部‧堅固經提到:「於此(涅槃)處,長、短、細、粗、淨、不淨亦然。於此處,名與色滅盡無餘。由識之滅,此一切之滅也。」

即使是北傳佛教的雜阿含351經:「有之滅,即涅槃。」(有,巴利語是bhava,意思是存在,這裡指萬物的五蘊。)

苦、集、滅、道的道是被獨立在其他三者之間,世間一切萬物都是在苦、集、滅三者裡面,而不是在滅苦之道裡面。

另外佛法的根本核心『緣起法』也是對泛神論的否定,緣起法認為世間萬物都是互相依賴,互為條件而產生的,如此絕對不可能存在一個遍及萬物,創生萬物的自有恆有的本體。

您沒有守護根門和保持正念,沒有以無常、苦、無我的實相去體會,在市集喧擾和色、聲、香、味裡,一切都只是您的五欲功德,沒有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