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僧眾是世間的無上福田?

 

比庫僧眾是將身心全部奉獻,全時間依佛陀的教導,持續致力於淨化內心的貪、瞋、癡,堅守清淨的戒律,不依邪命過活,因此讓供養者可以獲得無盡的利益。

 

他培育美好的德行,以身教讓見到的無信者生起信心,有信者信心增長。

比庫僧眾經常散播慈心,讓周圍的眾生安然的活在祥和的磁場。

 

在祥和的磁場,眾生內心容易平靜喜悅。

 

他們也常常把所做的一切功德,與一切眾生分享。

 

佛陀要求弟子們先自度,自己有體證,得到解脫,然後為了人、天長久的利益,再把這個可以體證、可以斷煩惱、可以滅苦、終極不生不死的藥方,無私的教導給大家。

 

修行人打坐,就是扮演福田的工作。

 

福田怎麼利益世間?

 

一個田地在那裡,怎麼利益世間?

 

它好像甚麼都沒做,只是給人不管甚麼東西種下去,都能有收穫,這就是田地的角色。

 

比庫有生活上衣、食、住、行、醫藥的需要,任何人供養他這些需要,就能得到很大的福報,單單這一點,他就是在利益世間了。

 

因為別人對他供養,種下了解脫的種子,就算他一輩子這麼過,都是在利益世間。

 

現代許多出家人忙著做很多的事情,做「看得到」的事。

 

佛陀時代有很多人出家,就是住在森林裡靜靜的禪修,整個地方因為有佛教,興盛起來了,人心清淨了,很多人解脫了,這就是利益世間!

 

單單如此就利益世間了。

 

更不要說他去托缽行腳,跟眾生結法緣,教大家皈依三寶,講法、引導眾生迴向、發願,這些都是利益世間,他的榜樣就是利益世間。

 

舉一個小例子,約1998年時,師父在馬來西亞沙巴的神山修行,有一個家庭供養護持,每天送飯,師父一天只吃一餐。

 

那個家族其中一個兄弟是大老闆,當時經濟風暴,因為匯率改變,他的一筆國外債務增加了馬幣五百萬,雖然他有千萬家產,還是很富裕,只是一時壓力很大,就得了憂鬱症,嚴重到神不守舍,駕車撞上自家的鐵門,把鐵門撞得飛起來。

 

家人帶他上山看師父。

 

師父一無所有,可是每天都很快樂,笑嘻嘻的。

 

他們勸他:「你那麼多錢,也不是還不了,只因為一時債務就消沉,你看師父甚麼都沒有,每天在山上打打太極,過很樸素的生活,都這樣快樂。」

 

他這樣想想,檢討檢討,不再給自己壓力,也學打太極、學打坐,後來就好起來了。

 

這種病不可以全靠吃藥,藥物幫你穩定一下情緒,其他要靠自己運動、禪修好起來。

 

你說出家人有貢獻嗎?

 

我們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很有貢獻。

 

那些對自己生活很不滿足的人,看到出家人過著很樸素單純的生活,就這麼快樂,很有啟發性。

 

現代人因為唯物主義的影響,有一大堆的錯見邪見,他們看不到很多無形的價值,其實也不是完全無形,還滿有形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