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有一點想與大家分享。

現今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導師在許多國家的禪修中心教導法;指導禪修者去注意與觀察他們體內產生的各種痛苦的覺受並將之標示為痛苦、痛苦、痛苦。

我相信,你們也經歷過類似的修行方法。

我本人也是透過這方法修行,直到克服了那種痛苦。 

有一次,菩提王子拜訪了佛陀並向佛陀說他對於「樂」的理解:「尊者,我有這樣的一個觀點:不能以樂證得樂,只能以苦證得樂」。

菩提王子如此闡述了他的觀點。 

諸位認同他的話嗎?

你的觀點是甚麼?

我想諸位會認為這場開示很怪異。

是的,我想令一些怪異的不再以為異。

同時,我希望諸位心中一些怪異的觀點,也可以透過聽聞此法而導正過來。 

或許在很長,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內,我們禪修的方式使得我們累積了許多痛苦而非喜樂。

這就是菩提王子的觀點。 

當他表述了這段想法後,佛陀怎麼說?

佛陀說:「當我還是一位菩薩時,我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不能以樂證得樂,只能以苦證得樂。」

這是未證悟的菩薩之觀點與菩提王子的一樣。

然而佛陀進一步解釋,當他成佛時他有了新的理解。

當他還是未證悟的菩薩時,他認為不能以樂證得樂,只能透過苦才能證得樂境,因此他進行了長達六年的苦行。 

菩提王子的知見是:我們不能以樂證得樂。他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是甚麼樣的觀點使他說:「不能以樂證得樂」?

王子所指的「樂」是「欲樂」(kāma sukha)。

菩提王子所指的是:感官之樂,無法帶領人們證得出世間的道智和果智,真正的喜樂。

我們的菩薩也曾經持有同樣的觀點,然而當他證悟成佛後,他有了全新的理解。世尊的觀點如下:首先感官之樂確實不能通往道樂(Magga Sukha)與果樂(Phala Sukha),道智與果智的喜樂。

其次,苦行也同樣無法帶領我們達到這種出世間的喜樂。

第三,透過禪樂(jhānasukha),即禪那的喜樂,我們確實能證得道果之樂。

這就是佛陀所持有的觀點,顯示了佛陀與菩薩在見上的差異。 

現在,取我與諸位為例,我們都修習過許多不同的禪法。

有時乃至很多時候,我們久坐不起,心神專注地,歷經著身體上劇烈的疼痛,不是嗎?

這是以苦來修。

那麼你認為你可以由此獲得喜樂了嗎?

這是我們要避免的。 

佛陀教導中道:一方面是避免沉溺於欲樂享受,另一方面則是避免從事自我折磨。

這兩種是不可喜而且無所利益的極端,都是我們要避免的。 

如此,你們可以看出,佛陀的觀點和菩薩的觀點迥然不同。

一者已經圓滿覺悟,一者還沒有證悟;兩者怎麼可能具有同樣的觀點? 

身為凡夫時,你的觀點是一回事;但是,如果你成為聖者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你們不想見到這些改變嗎?

這是很重要的。

身為凡夫和成為聖者時的觀點,全然是兩回事。

法能夠改變你讓你增上;法令你改頭換面,你的心得以蛻變而迥然不同。

你是以舊有的心識來投生的,但成為聖者後的心智是全然不同了;你將是煥然一新的人,肉體雖依舊不變,心智結構卻是煥然一新,而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這樣好嗎?

很好! 

那時候,你的觀點會改變。

法是令你改變的力量,法的力量如此之大,能夠帶給你們這種變化,但是你必須認識正法,而非虛偽不實的相似之法。

佛陀如此說:「只要偽金不出現,真金仍可存在於世;一旦偽金出現於世,真金將會從世上消失。

同樣地,只要相似之法不出於世,正法將不會消失;但是相似之法一旦現於世間,正法將會消失。」 

這世間終有敗壞的一天,世間的壞滅,有時起因為水、有時起於火或風。

水、火、風的力量,大到足以摧毀這個世間。

然而它們無法摧毀佛陀的教法。

根據佛陀所言:「唯有愚癡無用之人,才得以壞滅佛陀的教法。」

佛所謂的「無用之人」(moghapurisa)並非指在家人,佛陀所指的「愚癡無用之人」即是那些沒有講出實相,教導相似之法的諸比庫,他們毀壞了佛所教導的正法。

沒有人可以敗壞正法,除了那些出家人,因為他們被賦予弘揚佛法的責任,如果沒有弘揚正法,他們終究會敗壞佛陀的教法。 

同樣地,若不認識正法,你就會散布各式各樣所知所見,自以為是真實的教法,那你自己將牽涉於不真實教法的散播,你也將成為敗壞佛陀教法的人。

那就是為甚麼你們都應當學習正法,不是虛偽不實的相似之法。 

現在,我正在與各位分享正法,然而如同我所說的, 我勇敢的邀請各位來檢視我所分享的法義,將之與佛陀所教導的進行比對。

請你只有在確認我所說的無異於佛陀的教導時才接受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