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導師聲稱:經由聽聞佛法,就能夠證悟涅槃,認為不需要禪修;他們聲稱佛陀在世時,有些人僅由聽聞佛法就成就了阿拉漢果。

是否確實有些人僅透過聽聞佛法就能證悟法呢?

這是確實的。 

佛陀教導我們有關四種人。

第一種人是「略開知者」,他們僅僅透過一句極簡短的偈誦,就能證得道智與果智。

你們是否記得有兩位大弟子僅僅聽聞阿沙基(Assaji阿說示)尊者,述說的一首偈誦就證得入流果,成為入流聖者? 

諸位是否也想聽聽那首偈誦?

看看自已是否也能如此就證得道智與果智?

好,請仔細聽(這巴利語偈誦):「Ye dhammā hetuppabhavā, Tesa hetu tathāgato āha.

「由因生諸法,如來說其因。」 

你們有沒有人就此證得道智與果智了?

沒有人嗎?

各位可能會對我說:尊者!別提是否證得道智與果智了,我們連這段話的意思都不懂。

然而對於那兩位大弟子來說,他們在這段偈誦中聽到「āha」(說)之前就證得道智與果智了。 

為甚麼呢?

是因為他們已經在一個不可數與十萬大劫的輪迴中,累積了足夠的巴拉密。

他們已經無數次地得定。

在許多次的輪迴中,透過深定與神通而無數次地修習了觀禪、隨觀無常、苦、無我,直至成就了行捨智。

然而由於他們發願成為佛陀的上首弟子,所以他們不能超越行捨智階段。

只有當時機成熟遇見佛陀時,他們才能成為佛陀的上首弟子。

只有在圓滿他們成為上首弟子的願(修習足夠的巴拉密)之後,才能超越行捨智。

他們就是僅僅聽聞一首簡短偈誦,證得道智與果智的那一類人。 

這就是為何在緬甸,我們有一句話說:「Me-du- yin, me-du-neh ──不同能力,不要比較」。

我很喜歡這句話,意思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無須相互作比較。」

對我們這些人來說,由於沒有那種能力,因此,我們無法僅僅聽聞一首簡短偈誦,就證得道智與果智。 

第二種人是「廣演知者」。

他們是那些聽聞長篇的法義解說後,就能證得道智與果智的人。

各位是否記得佛陀所說的第一部經是哪一部?

是《轉法輪經》。

還記得這部經的聽聞者是誰嗎?他們還不是比庫,只是五位苦行者,他們後來都成為比庫。

當佛陀講解了他的第一部經──《轉法輪經》之後,有幾位証得了初果?

那唯一的一位就是後來的袞丹雅(Koṇḍañña憍陳如)尊者,他是當時人間之中,唯一證得道智與果智的一位。 

我相信你們之中有許多人已經聽過與讀過《轉法輪經》。

你們應該問問自已:我是否已經證得了道智與果智? 

那些還未聽過或讀過這部經的人,請回家閱讀並問問自已:我是否在聽聞過經文的詳細解釋之後,就能成為入流聖者? 

若讀過一遍仍未達到初果,則請嘗試讀百遍千遍;你仍然無法證得第一道智與果智──請記得:「Me-du-yin, me-du-neh —不同能力,不要比較。」 

第三種人,稱之為「所引導者」,為那些無法僅僅透過聽聞簡短或是詳細的法義闡釋,就證得道智與果智的人。

他們須循序漸進、系統性地遵從佛陀教法中的解說才能成就。 

他們必須系統性地修行三學。

以持戒為基礎,他們必須進入第二學──定的訓練。

如佛陀所說:「具有定力者,能如實瞭知。」

在培育了定力以後,他們就能進入第三學──修觀的訓練。

若他們精進努力,按部就班地培育這幾個學程並且如果他們以往所累積的業與現世所做的努力能相結合,他們在現世就能證得道果智。

這就是第三種人。 

當今有許多行者屬於這第三種人。

即使在諸位之中,有許多人顯然是所引導者。

你們需要循序漸進地修習戒、定、慧三學,以在此生證悟法證得道果智。 

第四種人稱之為「文句為最者」。

這一類人在當世,無論如何努力、花多少時間都無法成就安止定,也無法在當世成就道果,然而他在修行上的努力,會積累成為他來世體證佛法所需的巴拉密。

這是第四種人。

無論我們是第三還是第四種人,我們都應當在現世精進、循序漸進地遵循佛陀的教導。

若我們是第三種人,那我們現世就能成就。

若我們是第四種人,我們現世的修行將能夠幫助我們在來世體證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