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讓我跟你們分享菩薩證悟前最後的所緣是甚麼? 

《隨煩惱經》的義註如此解釋:當觀智成熟時,菩薩進入初禪。

義註中並沒有特別指出是依入出息念或遍業處證得禪那。

但很多上座部大長老都認為是依入出息念,我們也就假設他是依入出息進入初禪。

菩薩進入初禪,再從初禪出定後,他注意初禪的禪那法,即三十四個名法的滅去。

透過觀察初禪禪那法的壞滅,他一次又一次的不斷隨觀無常、苦、 無我,直到他的觀智成熟,第一道智生起,緊接著就是第一果智的生起。 

現在你們知道他證得第一道智前的所緣了。

是甚麼呢?

是初禪的禪那法。

然後他繼續為證入第二個果位修觀。 他進入第二禪,從第二禪出定後,透過觀察第二禪禪那法的滅去並隨觀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時,他證得第二道智及果智。

 

第一道智斷除甚麼煩惱?

第一道智斷除「有身見」(sakkāya-diṭṭhi薩迦耶見)、疑(vicikicchā)及戒禁取見(對錯誤修行的執取)。菩薩已經將這三種結縛完全斷除無餘。

而第二道智斷除甚麼?

第二道智沒有斷除任何煩惱, 但在入流聖者(Sotāpanna須陀洹)心中仍然強烈的煩惱會被第二道智削弱,因此心染污的強度與力道就被減輕。 

菩薩繼續進入第三禪,從第三禪出定後,他觀察第三禪禪那法的滅去,隨觀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時,他證得第三道智及果智。

你們能告訴我第三道智斷除甚麼煩惱嗎?

就是對欲界的貪欲及瞋恨完全斷除。

你們能想像菩薩當時心有多清淨嗎?

但他仍未證得圓滿覺悟。 

然後,他進入第四禪,繼續前進以證得第四道智及果智。

從第四禪出定後,他觀察第四禪禪那法的壞滅,隨觀無常、苦、無我,當觀智成熟,他證得與一切知智相應生起的第四道智及果智,他成為圓滿的證悟者~佛陀(Buddha)。 

現在你明白了嗎?

證得禪那是多麼有用!

禪那對佛陀的證悟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今很多人認為禪那沒有必要。

今天很多學佛者都持證悟並不需要安止定的觀點,甚至於根本不需要任何定力。

我希望你們沒有這種觀點。 

我們需要有禪那的強大力量,沒有這樣的定力,在修習觀禪時就無法擊敗煩惱,因為煩惱從不可知其起點的生命輪迴以來就已根深蒂固的深植在我們心的相續流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