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有賢友說,當越接觸到佛陀的本懷、原始正法,越感覺到真正的佛法好像是在和後期佛教的其他法門、其他宗派對立。
其實,佛法並沒有和任何法門、任何宗派對立,佛法只是和世間一切不善法相對立,也就是和一切貪、嗔、癡相對立,因為佛法就是教導我們息滅貪、嗔、癡並且遠離那些祈求投生到更美好的世界、消除累世惡業、有個真常永恆的我在輪迴等等學說。
但並不是一切的善法都是佛法,其根本區別,在於佛法不但精確地毫無遺漏地指出了所有善法和不善法,而且還教導了去除所有不善法的極其具體的方法,直至貪、嗔、癡的徹底止息,那就是極其細緻、具體、究竟的四聖諦、八聖道。
而其他任何的法門和宗派並沒有特別針對四聖諦、八聖道。
佛陀說,只有佛法才能導致解脫,佛法是唯一的解脫道,四念處、四聖諦、八聖道才是一乘道,唯一的解脫道。
因此,佛法不是和任何法門、任何宗派對立,佛法,只是在開顯一條獨一無二的解脫道。
而這個解脫道的方法,只記載於《巴利三藏》裡,不在其他的經典裡。
佛教世間善法的學說很多,這些和佛法也許是相應的。
這些佛教世間善法的學說也從概念法的角度,啟示了信徒,引導世人向善、揚善,這是非常好的教導。
先賢們通過自己對人生、宇宙的思索,已經把無常、苦、無我這些本質從概念法的角度論述到一個很高的層次,但這些世間善法的學說和佛法的區別,在於一個是純概念法的教導,即世俗諦的教導,一個是既有概念法,又有究竟法的教導,即究竟諦的教導,而導致解脫的,正是佛法裡面的究竟諦,也只有究竟諦才能導致解脫。
究竟法,才是宇宙和生命的實相。
即剎那生滅的究竟色法、究竟心法和究竟心所法是宇宙、生命的實相。
當通過佛陀教導的唯一方法——觀智而徹知這種無常、苦、無我的真相時,就達到了超越生滅法的究竟涅槃。
只有佛陀才發現了這種究竟諦,只有佛陀才發現了真理。
佛法,是三界有情界唯一的真理。
佛陀才堪稱是三界有情界的人天導師。
有人說儒教、佛教、道教無二無別,那是不懂真正佛法的論說。
世間任何一種善法學說都沒有完整、細緻的增上戒學,更不用說增上定學、增上慧學了。
因為,增上戒學是增上定學和增上慧學的基礎。
而在道德層面,信徒持守五戒,是人類的道德底線,因為,只要違犯五戒中的任何一戒,都必定會危害到其他有情,只要不持守五戒,必定很難投生到善道而墮入四惡道。
可是,任何一種學說,連最基本的五戒都沒有強調,戒相不清楚。
說仁,誤殺錯殺是不是仁?
讚嘆死亡的美好是不是仁?
捨己救人是不是仁?
殺敵衛國是不是仁?
沒有強調的原因就是,這些學說沒有見到自己一期生命之前後的生命,也沒有見到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有情生命,沒有見到更長遠的業果,沒有見到輪迴。
所以,不知道有輪迴或者否定輪迴,認為人死後一定成薨成鬼,也不懂得佛陀說的『緣起甚深』的業果法則。
因此世間善法和佛法不但有區別,而且有著本質的區別。
另外,還有一些不能導致解脫的相似佛法,這些相似佛法和佛法更容易混淆。
因為,相似佛法說的道理都似乎是佛法,連很多名詞都一樣,例如:勤修戒學、定學、慧學三學(怎麼修不知道)、四聖諦、三皈依、熄滅貪、嗔、癡、三界、諸行無常……..這些佛教名相都一樣,甚至禪修名詞也一樣,例如:觀禪,比如無常、苦、無我等等。
但是,這些相似佛法卻沒有具體的次第分明而細緻的導致解脫的止觀禪修方法,沒有依究竟法去進行觀智的訓練,而是依概念法。
而概念法,正是被無明遮覆的現象,而非實相。
因此,相似佛法是不能證悟涅槃的。
我們從這些相似佛法的經典裡,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按照這些經典修習的人並沒有見到究竟法,沒有見到佛陀發現的真理實相——刹那生滅、刹那生滅法之因,無常、苦、無我的生命實相。
所以,傳承下來的經典裡有很多不合佛法教理、不合佛法定法的言詞造句、論點和文章。
然而,善法是好的,佛法並不是和其他法門、其他宗派對立,只是,解脫道只有一條——四聖諦、八聖道,究竟諦,也只有佛陀才發現,只有佛陀才教導。
佛陀在《經藏 相應部 16相應 第13集 相似正法經》裡預見了正法的混亂和隱沒並指出了五個原因:比庫眾和居士眾不依佛、法、僧三寶,也不看重戒律和禪定。
也就是,把非佛說示為佛說,把佛說示為非佛說,把非法示為法,把法示為非法,不尊重真正的僧寶,而相信教導非佛說的出家眾,也不修禪定。
即違背佛、法、僧、不重視持戒和禪定,這就是正法隱沒的原因。
除了佛法,世間一切善法和相似佛法,都還只能屬於無明的層次,因為,沒有增上定學、增上慧學(導致解脫的定學和慧學),只有慧學才能徹底去除無明。
這些是我們必須明辨的。
如果,我們不走解脫道,學習相似佛法是很好的,因為,相似佛法相信業果,相信輪迴,而且能讓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保持正知正念。
如果我們不學相似佛法,懂得世間善法是很好的,因為,能讓我們去除最粗顯的身、語、意的惡法,去除一些最粗顯的違犯性的煩惱。
以下是《經藏 相應部 16相應 第13集 相似正法經》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德林給孤獨園。
當時,馬哈咖沙巴尊者來到世尊之處。
來到之後,禮敬世尊,然後坐在一邊。
坐在一邊的馬哈咖沙巴對世尊如此說:「尊者,是何因何緣,以前很少戒律卻有很多比庫確立證知?尊者,又是何因何緣,現在有很多戒律卻很少比庫確立證知?」
佛陀說:「咖沙巴是這樣的,有情墮落、正法隱沒時,有很多戒律卻很少比庫確立證知。
咖沙巴,只要相似正法還沒出現於世間,正法就不會隱沒。
咖沙巴,自從相似正法出現於世間,正法才隱沒。
咖沙巴,猶如只要偽金還沒出現於世間,金就不會隱沒。
咖沙巴,自從偽金出現於世間,金才隱沒。
同樣地,咖沙巴,只要相似正法還沒出現於世間,正法就不會隱沒。
咖沙巴,自從相似正法出現於世間,正法才隱沒。
咖沙巴並非地界能令正法隱沒並非水界能令正法隱沒並非火界能令正法隱沒並非風界能令正法隱沒,而只有在這裡出現了愚人,他們才使此正法隱沒。
咖沙巴,猶如船隻因超載而沉沒,咖沙巴,正法的隱沒並非如此。
咖沙巴,有此五種退墮法導致正法混亂、隱沒。
哪五種呢?
在此,咖沙巴,比庫、比庫尼、男居士、女居士不尊重、不順從導師而住,不尊重、不順從法而住,不尊重、不順從僧而住,不尊重、不順從戒律而住,不尊重、不順從定(止觀禪修)而住。
咖沙巴,乃此五種退墮法導致正法混亂、隱沒。
咖沙巴,有此五種法導致正法住立、不混亂、不隱沒。
哪五種呢?
在此,咖沙巴,比庫、比庫尼、男居士、女居士尊重、順從導師而住,尊重、順從法而住,尊重、順從僧而住,尊重、順從學而住,尊重、順從定而住。咖沙巴,乃此五種法導致正法住立、不混亂、不隱沒。」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