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

禮敬跋格瓦、阿拉漢、正自覺者!

 

 

 

問:請尊者開示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的差別?

答:有餘依,巴利語sa-upādisesa,意思是還有剩餘。 

『涅槃』,巴利語nibbāna,梵語nirvāṇa。 

vāṇa是渴愛,nir是沒有之意。 

巴利語nibbāna意思是火被熄滅了,也就是貪、瞋、癡之火的完全熄滅。

 

有兩種涅槃:

第一有餘依涅槃,也叫做煩惱涅槃,是心已經完全沒有煩惱了,但是還剩下一堆五蘊,一堆名色法或者說還有身心,這稱為有餘依涅槃。

第二無餘依涅槃,是五蘊的般涅槃。 

就像佛陀和一切阿拉漢,當他們在生命終結、命根斷絕之後,五蘊不會再重組。 

因為他們沒有煩惱了,所以沒有重組的力量,於是不會再投胎,稱為無餘依涅槃,也就是作為所依身的五蘊已經完全沒有了。 

聖者的涅槃分為兩個階段。 

我們舉佛陀為例子,當我們的菩薩在菩提樹下證得正自覺那一剎那,他斷盡了一切煩惱,從那個時候起就稱為有餘依涅槃,因為佛陀的五蘊身心還在。 

四十五年後,也就是在佛陀80歲那一年,他在古西那拉城外的沙喇雙樹下,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當他的命根完全斷絕之後,稱為無餘依涅槃,因為那時佛陀的五蘊已經沒有任何殘留了。 

這是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的差別。 

對於一切的阿拉漢聖者來說也是如此。當他在證悟阿拉漢那一刻,一切煩惱斷盡了,稱為有餘涅槃。 

然後,等這一個果報身死的時候,稱為無餘涅槃。

 

 

問:剛才說過阿拉漢的涅槃與佛陀的涅槃是相同的,那他最後畢竟要斷盡煩惱才能進入涅槃的啊,這個我覺得不是很理解?

答:這是他們的道智有不同,涅槃並無差別。 

涅槃是無為法,我們不能夠說有殊勝的涅槃、低劣的涅槃。 

但是佛陀的能力跟弟子的能力是差別很大的,為甚麼有能力的不同? 

這是由於跟道智一起生起的,同時具備的法不同,不僅佛陀與弟子的不同,弟子跟弟子都有很大的區別。 

為甚麼不同的人有差別呢? 

這和他過去的行為、業有關係。 

同樣都是佛陀的弟子,但是大家的能力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很聰明,有些人沒那麼聰明,有些人記憶力很好,有些人記憶力不好。 

但是佛陀在證得聖道的時候,他的智慧、福德各種全部圓滿。 

由於智慧福德全部圓滿,我們稱他為『明行具足』。 

『明』就是智慧,『行』就是福德,只有佛陀才稱為明行具足,即使在他證得佛果之前的那一刹那,我們都不能稱他明行具足。 

為甚麼他能成為明行具足呢? 

因為在他證得佛果那一刹那,在他證得阿拉漢道那一刹那,一切知智跟任何他過去生修行積累的巴拉密都成熟,所以佛陀能夠有很深的大悲心跟很高的智慧。

 

 

問:如果是按南傳佛教的說法,佛陀現在是一種甚麼狀態呢?

涅槃以後是否還覺知或者觀照或者繼續傳授佛法?

答: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問這樣的問題:如來死後是有還是沒有? 

如來死後是既有又非有?

還是說如來死後既非沒有又非非沒有? 

很多人問佛陀,但是佛陀都不回答。 

如來及一切阿拉漢聖者死後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 

他還會以甚麼狀態顯現給我們看呢? 

還是已經完全沒有了呢? 

這是超越人的思惟的,超越一切概念的。 

人無論如何絞盡腦汁去想,只會是越想越糊塗,所以連佛陀本人都不回答。

 

 

問:對於一位聖者,在他證入涅槃(北傳佛教稱做圓寂),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答:聖者有兩種:一種是有學聖者,一種是無學聖者。 

有學聖者死了之後,還要投生。 

無學聖者死了之後,不會再投生,那個時候叫做 『般涅槃parinibbāna』。 

『般涅槃』就是完全地寂滅,煩惱斷盡,五蘊離散,不會再有投生。 

有學聖者在死了之後,會隨著他的善業而投生。 

例如:三果聖者會投生到梵天界。 

初果與二果聖者,他如果有禪那而且也有意願的話,他將可能投生到梵天界或者他可以投生到人或天界。 

當一位無學聖者死了之後,我們就不能夠說他還有意識,意識是屬於五蘊的最後一種叫『識蘊』。 

因此,一位無學聖者死了之後,我們不能夠說他是處於一種甚麼樣的狀態,因為他已經遠離了我們語言能表達的範圍。

 

 

問:請問涅槃是不是常樂我淨?

答:相對於諸行無常,你也許可以說涅槃是恒常的;相對於諸行皆苦,你可以說涅槃是樂的;相對於諸行不淨,你可以說涅槃是清淨的;然而,涅槃是無我。 

假如認為涅槃是『我』,那和外道所執取的『究竟我』、『勝義我』(梵Paramārtha Atman)在本質上並沒有甚麼區別。 

佛陀說過:『Sabbe dhammā anattā'ti』——諸法無我。 

這裡的諸法也包括稱為『無為法』的涅槃。 

不過,由於凡夫根深蒂固的我見、我執,還是有人喜歡把涅槃誤解為大我、真我、真心、本心、本體、本性、自性等等,其實這些都不外乎是『識蘊我』或『離蘊我』等邪見的不同表達方式而已。 

當然,只要證悟了初果,就不可能再產生『涅槃是我』、『涅槃有我』之類的邪見。

 

 

問:佛陀在入般涅槃之後有沒有再入娑婆度有情?

答:佛陀入般涅槃(五蘊離散)之後,討論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 

這正如剛才我們說的,我們去看經藏,當時很多人他們擁有很敏銳的直覺思惟,他們就問:「如來和那些聖者死了之後,他們到底去了哪裡?還是沒有去哪裡?

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佛陀在世的時候,當時有一個比庫,他感到很害怕說:「啊!我現在要修行,我修行到最後是要滅除一個我。

因為滅除這個我,到時候我不存在了,那我怎麼辦呢?」 

於是他產生了很大的恐懼。 

正是因為一直以來他執著於有一種我,他認為有我才有那種生存的意義,一旦這個我給剿滅了,被破滅了,他就非常恐懼。 

他認為:要嘛就是有,要嘛就是滅。 

這樣,容易落入邊見,容易落入極端的見,認為在輪迴的是我,享樂的是我,入涅槃的也是我。 

我一旦沒有了,甚麼東西都沒有了。 

但是,涅槃離了我,也離了沒有。 

如果你說涅槃有,很多人就會認為這是生存,這是存在。 

如果你說涅槃沒有,很多人會理解成斷滅見。 

就好像一個先天性的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太陽,他就問別人,太陽是甚麼樣子? 

有的人說,太陽像一個圓盤,於是他就摸著盤子,「哦,太陽是這麼個樣子」。 

有的人說,太陽像紅通通的蘋果,他又去摸蘋果。 

為甚麼? 

因為他沒有見到,他就諸多的猜測,他只能夠用他認知的東西去猜測那樣東西,其實所有的猜測都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必須要親見,涅槃是親見的。 

所以,為甚麼在四聖諦當中佛陀幾乎沒有討論涅槃,知道嗎? 

就是這樣。 

但往往又因為如此,引起後來很多人諸多的猜測。

 

 

問:生為天人或梵天人可以證涅槃嗎?

答:生為天人可以證涅槃。 

生為梵天人,有兩種凡夫梵天人不可能證涅槃。 

一種是色界第四禪天裡的無想有情天。 

如果一個凡夫投生到無想有情天,因為這裡的有情只有色身而無心識,他不可能證悟涅槃。 

另一種是無色界梵天。 

如果一個凡夫投生到無色界梵天,他也不可能證悟涅槃。 

因為顧名思義,無色界,這裡的有情沒有色身,只有心識。 

除非他已經是聖者了,然後投生到無色界梵天,就可以證涅槃。

 

 

問:女眾能不能在此生證得阿拉漢果?

因為現在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傳承已經沒有比庫尼,十戒尼能證得阿拉漢嗎?

在家受持五戒或八戒能證得阿拉漢嗎?

答:如果想知道十戒尼能不能在今生證得阿拉漢果,你們應該先成為十戒尼,然後精進禪修,用實際行動來獲得答案。 

當然,在家女眾受持五戒或八戒還是可以證得阿拉漢的,不過,她必須在當天般涅槃。 

 

問:每個人通過修習戒、定、慧達到圓滿的程度就能證得涅槃嗎?

那麼戒、定、慧不就是涅槃所依賴的產生條件嗎?

弟子不明白,請詳示。

答:當我們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可以走到北京,那麼我們可以說因為有了這條道路,所以才會有北京,北京是依這條道路所產生的。 

可以這樣說嗎? 

就是這樣的問題。 

所以戒、定、慧是達到涅槃之道,但是我們不能夠說因為有了戒、定、慧才有涅槃的產生,涅槃是依戒、定、慧產生,我們不能這樣說,只是說我們通過戒、定、慧達到涅槃而已。

 

 

問:入般涅槃就是沒有了嗎?

但是一果、二果、三果的涅槃有甚麼區別呢,是沒有的程度不同嗎?

還是只是最多來世間幾回的分別呢?

那佛陀入般涅槃,初果入了般涅槃能不能見到佛陀?

答:我們不能夠給涅槃一個明確的定義,我們只能用一些否定來描述甚麼是涅槃。 

在經藏裡面講到:貪的滅盡、瞋的滅盡、癡的滅盡,叫做涅槃。 

在涅槃中沒有煩惱,涅槃本身是無為法,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思惟或是用概念、用邏輯去思考它、猜測它。 

涅槃是現證的而不是猜測的。 

但是我們不能說涅槃是沒有。 

如果說入般涅槃就是沒有的話,那麼我們將會陷入佛陀不回答的十四個問題中:

如來死後是存在嗎?

如來死後不存在嗎?

如來死後既存在又不存在嗎?

如來死後即非不存在又非非不存在嗎?

我們將會陷入這些問題當中,這些問題連佛陀都不回答,為甚麼呢? 

超越我們的思惟範疇。 

所以這些叫做無記,就是不回答。 

但是一果、二果、三果有分別嗎? 

我們說初果、二果、三果可以證入涅槃,所有的聖者都可以體驗涅槃,體驗涅槃的心叫做果心。 

但是,唯有四果阿拉漢聖者在這個五蘊身離散了、滅去之後,我們才叫做入般涅槃,這種涅槃稱為無餘涅槃。 

只要還有生命,如果他想要體驗涅槃的話,他的果心生起就可以體驗涅槃。 

如果一定要說這四個果所體驗的涅槃有甚麼不同,我們只能打一個比喻:初果聖者體驗的涅槃是百分之二十五的涅槃,二果聖者體驗的是百分之五十的涅槃,三果聖者體驗的是百分之七十五的涅槃,阿拉漢聖者體驗的百分之一百的涅槃,只能這麼來說。 

因為涅槃本身始終都是涅槃,涅槃本身沒有說你的涅槃、我的涅槃,我的涅槃比你的涅槃更殊勝,而你的涅槃低一點,沒有這樣的分別。 

如果你這樣的分別,那麼你體驗的不是涅槃。 

由於不同果心對涅槃的體驗程度不同而已。 

佛陀在他80歲那一年,在古西那拉(Kusināra),他的五蘊離散,那個時候叫『入般涅槃』或者說『無餘涅槃』。 

但是初果不能入般涅槃,初果聖者如果想要體驗涅槃,他可以入果定,入果定之後他的初果果心可以取涅槃為目標,只是這樣而已。

 

 

問:請問尊者,邪見是指甚麼?

答:邪見並不是指邪惡的觀點,而是指錯見、錯誤的見解、不正確的觀點。 

有三類邪見:

第一類是有身見,無論你執取於五蘊,或執取於身、或者心、或者身心、或者有所謂的本體,總之你認為有個實體的我存在,這種邪見稱為有身見。 

第二類是常見,認為我死了以後,還有靈魂存在或者還有個更高的永恆的東西存在,包括以下幾種:

1.宿命論—認為人的命運已經由天註定,人的吉兇禍福已經由天定的,這是恒常的,你不可能改變;

2.神創說—認為神是永恆的,上帝是永恆的;

3.靈魂說—認為靈魂是永恆的。

 

第三類是斷滅見,認為沒有因果,人死生命就完全了斷了,不會再有輪迴。 

包括以下幾種:

1.無因論—認為人的苦樂並沒有原因;

2.無作用論—認為做任何的善惡行為都不會帶來果報,不會產生效果。

 

不相信因果法則,不相信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3.虛無論—認為人死了一了百了,甚麼都沒有了。 

否定業果法則,否定三世輪迴。 

邪見是導致眾生墮落三惡道的元兇,因為邪見,一切眾生都還有可能墮入三惡道。 

邪見在證悟初道的時候被入流道斷除,因此一切聖者都沒有邪見。 

因為一位初果聖者已經斷除了邪見,所以即使還有貪心,但是其貪心沒有與邪見相應。 

由於沒有得到邪見的滋養、支助,即使造作了貪業,也不會使他墮落到三惡道,即:地獄、畜生、鬼。 

所以,佛陀說一位初果聖者絕對不會再墮落到三惡道,就是因為已經斷除了邪見。

 

 

問:靈魂是不是我們的意識?

鬼是否就是靈魂?

答:根據佛教,靈魂是不存在的! 

意識並不是靈魂,鬼也不是靈魂。 

鬼也有五蘊,是另外一種生命狀態,他們屬於四惡道的一種並不是靈魂。

 

 

問:請問尊者『大我』與『小我』有甚麼不同?

答:這裡講到的『大我』要分清楚。 

如果說放下了自我,而奉獻大眾、服務大眾,這一種稱為大我的話,那麼這個是勉強的大我,但是它不是一個實體。 

如果認為有一個大我,有一個實體或者說認為真的有大我的話,那麼就會陷入了另外一種宗教的邪見。 

因為有些宗教認為,除了個體的小我之外,這宇宙的本體或者說還存在一個大我,這一種就是一種邪見。 

因為佛陀從究竟意義上是不承認『我』的,佛陀是強調無我的,所謂的大我小我都是不存在的。 

這裡我們講到的放下小我,就是放下自私的念頭,而多點去投身於服務大眾,多點投身於為人群的利益而去奮鬥、努力,是這樣的意思,而不是說從宗教意義或者本體意義上的大我。 

因為宗教意義或本體意義上的所謂的大我小我都是不存在的。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份!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