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未來佛是誰?

 

曾有過其他佛嗎?

 

佛與阿拉漢的區別?

 

甚麼是獨覺佛?

 

根據上座部佛教傳統,無數紀元之間,許多佛來了、走了。

 

每過遠久漫長的一段籠罩世界的靈性黑暗時期之後,會誕生這樣一個人,藉著自身的努力,重新發現被遺忘的覺醒之路,使自己永遠從漫長的輪迴中解脫出來,因此成了一位阿拉漢(即完全覺醒的尊貴者)。

 

如果這樣一個人,缺少必要的巴拉密,他就不能夠把自己發現的路向他人作解釋,因此被稱為“沉默”的佛(獨覺佛、辟支佛)。

 

巴拉密是那些以大悲心和行善之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聖潔素質,例如:布施、持戒等。

 

而且這些素質,必須不受渴愛、我慢、邪見所污染。 

 

但如果他的巴拉密得以完善培養,能把他的訊息昭示世界,他就被稱為一位佛陀。

 

佛陀的弟子們也可以成為阿拉漢,但他們不是佛,因為他們依賴一位佛陀指明覺悟之路。

 

所有獨覺佛與佛陀都是阿拉漢,但並非所有阿拉漢都是佛陀或獨覺佛。

 

無論佛法的傳播何等廣泛,遲早會覆沒於不可抵抗的無常之法,從記憶中消失。

 

世界再一次陷入黑暗之中,漫長的周期如此重複著。

 

最近的一位佛陀出生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名為悉達多.果答瑪。

 

他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佛陀”。

 

據說,下一位佛陀名為美德亞佛,他目前是一位菩薩。

 

在上座部佛教中,菩薩是指尚未覺悟四聖諦,但最終會覺悟四聖諦而成為佛陀的人。

 

在遙遠的未來,當前一個佛陀的教導早已被遺忘之後,菩薩會重生為人、重新發現四聖諦、再一次教導八支聖道。

 

儘管他在一些北傳佛教傳統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些信徒們向他祈求良好的重生與救贖,但他在上座部佛教傳統中作用不大。

 

美德亞菩薩在整個巴利三藏中只提到過一次,佛陀於《經藏 長部 轉輪王獅子吼經》裡說:“…諸比庫!於人壽八萬歲之時,名為美德亞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之如來出現於世;猶如我今於此世界,為應供…佛、世尊之出現。

彼亦含括此天界、魔界、梵天界以及此世界、沙門、婆羅門,獨自證悟而說示。

宣示初善、中善、後亦善之法、並說示文義具足,一切圓滿清淨之梵行;彼受數千之比丘僧伽所圍繞;猶如我今受數千之比庫僧伽所圍繞。

諸比庫!其時,有名為山伽王,其王之宮殿是大波那王之所造;其宮殿甚莊嚴,讓與己而住此,對沙門、婆羅門、貧民、流浪者、乞食者行布施。

然後,於美德亞如來、應供、等正覺者之處,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在家而出家;彼如是出家已,獨住遠離,修道苦行,專心堅固而住,不久彼善男子為其目的,由在家而出家,成就無上梵行,於現世獨住證悟而止住。

諸比庫!

自作洲、自作歸依處,勿以他為歸依處。

以法為洲、以法為歸依處,勿以他為歸依處。

於此有比庫,於身觀身而住,精勤、自覺、憶念者,於世間當得調伏貪欲、愚癡。

於受…於心…於法…即是比庫自作洲、勿於他為歸依處而住。

諸比庫!

於汝自己祖、父之地行乞,行乞於祖、父之地而行者,壽命延長,顏色增美,安穩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

如何為比庫之壽命延長?

於此,有比庫具備欲神足…精進神足…心神足…觀神足。

彼修習、多修習此等四神足,從其所欲,可住一命劫。

如何為比庫之顏色增美?

於此,比庫有戒德,依別解說而攝護,威儀具足,於小罪見怖畏以學習諸戒。

此乃為比庫之顏色增美。

如何為比庫之安穩快樂?

於此,有比庫斷諸欲,去不善法,有念思,由遠離之心而生喜、樂,達初禪而住。

又,滅除思、念,內心安靜,心成專一,無念、無思,由定生喜、樂,達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而住。

此為比庫之安穩快樂。

如何為比庫之財寶?

有比庫以慈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

如是遍滿二方、三方、四方,遍滿上、下、橫、遍一切處,於一切世界廣博、無量、無恚、無害之慈心而住。

於此,以悲俱之心…以喜俱之心…以捨俱之心遍滿而住。

此比庫之財寶也。

如何為比庫之威力?

於此,有比庫滅盡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世獨自證悟而住。

此比庫之威力,我不見有其他魔力般難征服之威力。

諸比庫!由受持善法,得如是福德之增長。”

 

世尊如是說已,彼等諸比庫,聞世尊之所說,歡喜信受。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傳上座部佛教 的頭像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