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8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由於社會進步、科技發展、資訊發達,給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帶來了許多方便。現代社會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遠遠超越了前人的許多倍。然而,物質生活豐富的結果,使現代人擁有了金錢卻失去了快樂;滿足了佔有慾卻失去了幸福感;擁有手機、網路等等資訊溝通工具,但是人心卻越感孤獨。過份強調科技、過度追求物質的結果,造成現代人普遍上重物質而輕精神,重物慾而輕心靈,重名利而輕道德,重金錢而輕誠信,重佔有而輕奉獻,重享樂而輕健康,重個人而輕關懷。物質豐富、物質慾望橫流所帶來的自然危機、生態危機、能源危機、社會危機、道德危機、人際危機、人心危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生命、尋求信仰。

我們的生命,除了物質身體以外,還有意識、精神。我們所處的世界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現象。同樣地,社會文明可以分兩大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財富也可以分兩種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是內在而不是外在的學習

你知道修行會在哪裡結束嗎?或者你只是持續如此學習?那沒問題,但是它應該是內在的學習,而不是外在的學習,你必須學習眼、耳、鼻、舌、身、意,那才是真正的學習。研究書本只是外在的,它很難完成修行。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法的重點是首先是對還不瞭解的事建立起一些瞭解,搞清楚它們;其次是增進對已經瞭解事物的領悟。

我們必須依賴「法」的開示來增進瞭解,關鍵因素即是聆聽,心是重要的元素,它能夠認知好壞與對錯。如果失去正念一分鐘我們就是瘋狂了一分鐘;如果失去正念半小時我們就是瘋狂了半小時。心失去正念多久我們就是瘋狂了多久,那就是甚麼聽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原因。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五位比庫放棄佛陀時,他將此視難得的機會,因他可以毫無阻礙的繼續修行。五比庫放棄他,是因他們覺得佛陀他已經放鬆修行,回到放縱。從前他失志苦行,無論吃飯、睡覺等等都嚴厲的折磨自己。但是後來他發現這樣的修行方式是無益的,過去是出於我慢與執著而修行,誤以世俗價值與自我是實相。

例如:如果有人了獲得稱讚而投入苦行,這種修行是「世俗發心」――了諂媚與名聲而修行。以這個動機的修行,就是「誤以世俗之道實相」。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在這裡只是「名」與「色」

現在請注意聽,別讓你的心再其它事情上攀緣。想像這種感覺:你正獨自坐在山上或森林裡的某個地方,坐在這裡有甚麼呢?身與心如此而已,只有這兩個東西。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有一位外國比庫,他是我的學生,每次他看見有泰國比庫與沙馬內拉還俗時他就會說:「唉,真遺憾!他們甚麼要這樣做?甚麼會有這麼多泰國比庫與沙馬內拉還俗?」他很震驚。他對這件事感到難過,因他才剛進來與佛教接觸,這激發他下定決心成比庫並心想自己永遠不還俗。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有些外國比庫開始還俗,他也漸漸認還俗並沒有甚麼大不了。

當人們受到激發時,一切似乎都是正確與美好的。他們不會判斷自己的感覺,而且並不是真的瞭解修行卻繼續前進,形成一種主觀的看法。而那些真正知道的人,心中都會有堅定不移的基礎――但不會吹牛。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讀完大藏經如果不修行也不可能瞭解佛教

有兩種護持佛教的方式,一種是透過物質供養的護持,即所謂的「財供養amisa-puja」,包括食物、衣服、臥具及醫藥四種資具。「財供養」是藉著佈施物資給比庫與比庫尼僧團來支持佛教,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修行佛法。這將助長佛陀教法的直接體悟,佛教帶來興盛。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們想要達到涅槃卻不願意踏上解脫之道

如今我當老師已經好幾年了,也經歷過許多困難的考驗。現在巴蓬寺大約有四十座分院,但至今我仍有難以教化的信徒。有些人知道如何修行而不願意修行,有些人不知道也不想辨法尋找,我真拿他們沒有辦法。甚麼會有這種人?無知就已經夠糟糕了,即使我告訴他們他們也不願意聽,我不知道還能夠怎麼做。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對一位臨終的老人、她的家人與照顧者們的一段開示

現在請下定決心,恭敬的聽法。當我在說話時注意我的話,就如佛陀本人正坐在你面前一樣。閉上眼睛讓自己保持舒適,安定你的心,讓它專心一點。謙虛的允許智慧、實相與清淨三寶安住於你的心中,以此向圓滿的覺者致敬。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之所以困難,在於執著持有邪見

「法」的修行違反我們的習慣,實相違背我們的慾望,因此修行起來才會有困難。有些我們認錯的事可能是對的,而且以對的事可能是錯的。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喜歡或討厭的感覺出現都不可忘記修行

我們聽了某些教法,因無法理解就認他們應該說些別的,所以我們不遵循它們。但事實上,一切教法都有它的道理,或許經典裡所說似乎不應該如此,但是它們就是如此。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越世俗就超越痛苦

這世間的事情都只不過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世俗法。建立起它們之後,我們卻迷失在其中並拒絕放下,執著個人的看法與觀點。這執著永遠不會結束,它不停的輪迴永無止境。現在,如果我們知道世俗諦就會知道解脫,如果清楚知道解脫就會知道世俗諦。這就是覺知「法」,如此才會結束輪迴。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不修行,所有知識都是膚淺的

修行「法」是很重要的。若不修行,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膚淺的,只是個空殼而已。就如我們有某種水果,但還沒有吃到。雖然我們手上有那水果,卻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利益,只有實際去吃,才會真正知道它的味道。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的教導是關於棄惡修善,然後當捨棄惡,建立起善時,我們就將兩者都放下。「中道」就是超越兩邊之道。

佛陀所以的教導都只有一個目標──還沒解脫的人指出一條離苦之道。這教導給我們正見,若無法正確的瞭解,我們就無法達到平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在巴蓬寺學習與練習的方法是解脫生死輪迴的修行。了這個修行你必須以對待眼鏡蛇的方式,對付一切你喜歡與不喜歡的心理活動。

眼鏡蛇是一種很毒的蛇,若被咬到就足以致命。對待我們的心情也是如此,喜歡的心情有毒,不喜歡的心情也有毒。兩者都會阻礙我們解脫並防礙我們瞭解佛陀教導的實相。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心與法塵拉扯時,心就如風中果實一樣墬落

當一棵果樹正在開花時,偶爾一陣風吹過,吹落一些花朵。有些花蕾繼續留在樹上並結成綠色的小果實,一陣風吹來有些掉在地上。其他水果繼續成熟,然後它們也會掉下來。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的教導內容是擷取自一九七九年阿姜.查在果諾寺(Wat Gor Nork)雨安居期間,與西方弟子們的一次問答,了方便於瞭解,談話的順序做了一些調整。

生起的覺知,高於並超越「想」(思考)的過程。它能引導我們不再受到「想」的捉弄。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幕低垂時,我沒有其它的事了。若我試著跟自己講道理,我知道自己一定不會去,因此抓了一位白衣就這麼做了。

「該是看看你的恐懼的時候了,」我對自己說,「若我的死期已到那就讓我死吧!若我的心這麼冥頑不靈,就讓它死吧!」我如此暗想著。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者持續修行直到與「法」合一

想想佛陀,無論在他自己的修行或教導中,它都足以堪稱模範。佛陀教導我們將修行當作去除自我傲慢的方法,他無法替我們修行。聽到那個教導,我們必須教導自己親自去修行。結果會在這裡出現而不是在教導裡。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切記!這個修行是困難的。

心是重要的東西,但訓練它很難。這個身心系統裡的每樣事物都匯集到這顆心,眼、耳、鼻、舌、身都接收感覺,然後將它們傳送到心,它是其它一切感官的監督者。若心受到好的訓練,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若還有問題那是因心仍然有疑惑,無法如實的覺知事物。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