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8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此後接著生起最後一種智,即第十六種智:省察智(Paccavekkhaõa-¤àõa)。有五種不同的省察: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成就這些觀智後,繼續觀照每一行法的壞滅和消失,並心存從它們之中解脫的願望,你最終將發現所有行法止息了。你的心親知實見涅槃:它完全覺知(無為)涅槃為所緣。這發生於道心路(Maggavãthi)生起之時。當道心路一生起,便成就了其餘五種觀智。它們是: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至此階段,你已經培育了十六觀智中的前面十一種。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培育生滅智之後,你對諸行法的觀智已經堅定且純淨,接著必須培育壞滅智(Bhaïga-¤àõa)。為此,你只應專注諸行法的剎那滅去(vaya)和壞滅(bhaïga),而無需見到行法的生起(uppàda)、行法的住立(ñhiti)、各別行法的相(nimitta),或行法的因緣轉起(pavatta)。藉助觀智之力,你只觀照諸行法的壞滅,並覺知它們為無常、苦和無我。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在此階段,當你用這些方法修行並且觀智越來越強時,可能會生起十種污垢(dasa upakkilesa)。它們是:377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隨後,你也需要用緣起第一法374來培育這種觀智。在此情況下,為瞭知見諸行法的因緣生,你應按順序逐一地照見緣起諸支,並觀照:375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隨觀生滅之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隨觀壞滅之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觀生起之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如何培育生滅智363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非色七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色七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第三種觀智是思惟智(Sammasana-¤àõa),即分組思惟諸行法:按照不同的分類觀照諸行法的無常(anicca)、苦(dukkha)、無我(anatta)三相:347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引言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問 6-1:修習入出息念(ànàpànassati)但無法見到禪相的禪修者如何檢查自己的身心,以使他的修行能提升並證得禪那?換言之,禪相的出現需要哪些條件?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緣起(pañiccasamuppàda)第一法323以時間的順序貫穿三世。它始於過去生之因,即無明與行,它們造成今生之果:果報識(始於結生識)324、名色、六處、觸和受。接著是今生之因:愛、取、有,造成未來世的生、老、死以及所有各種痛苦。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一旦這種觀智之力被培育起來(通過辨識過去世的因與果),你便能夠以同樣的方法辨識未來世的因與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當你如此辨識上一世,並且能夠見到上一世的五因(無明、愛、取、行與業),以及它們在今生的五果(結生心(pañisandhicitta)、名色、六處、觸與受)後,你需要以同樣的方法依次辨識過去的第二生、第三生、第四生,盡己所能地辨識許多生。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3566467-1649136359.png

再舉一個稍有不同的例子。一名男禪修者在辨識臨死時的名色法,發現有四種業在爭著成熟。其中之一是教授佛經之業,其二是教導佛法之業,其三是禪修之業,最後是教禪之業。當他追查這四種業的哪一種引生今生的果報五蘊時,發現那是禪修之業。進一步追查(辨識修的是哪種禪修業處)後,發現那是觀禪,正在觀照名色法的無常(anicca)、苦(dukkha)、無我(anatta)三相。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