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陀教育 (8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呼吸吸進、呼出就像這樣持續下去!即使有人頭上腳下倒立也別在意。只要持續將注意力放在入息與出息上。專注覺知呼吸,只管持續去做。

別管其它事,別想得到甚麼東西,甚麼都不要管,只要覺知入息與出息。入息與出息,入息時Bud-,出息時-dho。如此專注於呼吸,直到你覺知入息與出息……覺知入息……覺知出息。如此保持覺知直到心平靜下來,沒有騷動不安只有呼吸的出與進。讓心維持在這樣的狀態,你還不需要一個目標。這是修行的第一階段。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法」武器與貪、瞋、癡戰鬥

和貪、瞋、癡戰鬥――它們都是敵人。在佛教或佛道的修行中,我們是以「法」與安於忍耐武器,藉由它們來戰鬥,此作戰是了對抗我們無數的情緒。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們甚麼修定?因你們的心對於應該瞭解的並不瞭解。換句話說,你們並不知道事物的實相或甚麼是甚麼。你們不知道甚麼是對或錯,是甚麼帶來痛苦並讓你們疑惑。你們來此修行定與戒,是因心不自在,它們受到懷疑與不安的影響。

雖然表面上看來好像有許多修行的方式,但其實只有一種。例如:樹可能籍由嫁接的方式快速收成果實,但這樣的果樹較不強韌與耐寒。另一個種樹的方式,則是直接從種子種起,如此種出比較強壯與耐寒的果樹。修行也是如此。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身心現象是了解脫痛苦

修學佛陀教導的「法」,目的是了尋找離苦得樂之道。無論我們研究身或心理現象――心或心所,只有達到解脫痛苦的終極目標時才算是走對路,才是圓滿的。痛苦,自有它存在的因緣。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修行的方式包括:仔細觀察事物,並弄清楚它們。我們堅持不懈,不急促慌張,也不太緩慢,而是逐步摸索,拼湊出事情的全貌來。最後,這一切回匯集於一處,也就是讓我們的修行有個目標。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慾知足,完全投入禪修

在阿姜曼和阿姜紹的時代,生活比較簡單,比今天單純許多。那時比庫們只做少數的工作與儀式。他們住在森林裡居無定所,可以完全投入禪修。今天我們司空見慣的奢侈品,對他們而言是很少見的,他們用竹子製做茶杯與痰盂,在家人很少來訪。比庫們都能少慾知足,自得其樂。他們生活與呼吸的都是禪!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多麼自信,有多麼肯定,你在自己的禪修中嗎?這樣問很合理,因現在包括比庫與在家人都在教導禪修,因此可能會讓你們感到猶豫與懷疑。但你們若有清楚的瞭解就能讓心平靜與安定。

你應該瞭解,八正道即是戒、定、慧,「道」不外乎於此。修行就是了讓「道」在心中生起。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安定內的意思是尋找到正確的平衡。若你過度勉強心它會太超過;若你不夠努力,它又會錯失了平衡點。

通常心不是靜止的,它不時在動搖,我們必須鞏固它。讓心強壯和讓身體強壯不同。要讓身體強壯就要鍛鍊它、勉強它;要讓心強壯則要讓它平靜,不要胡思亂想。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心從未平靜,它不曾擁有過「定」的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在一個範圍裡將它建立起來。我們禪坐與「覺知者」同在。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巴蓬寺裡,比庫們的雙親有時會來探視兒子,我很遺憾沒有禮物可以送給這些訪客。外國人已經有許多物質上的東西,但所擁有的「法」很少。我曾經到過那裡,親眼看見那裡只用很少的能帶來安穩與平靜的「法」,有的只是會持續讓人心感到困惑與不安的事物。

外國的物質已經非常豐富,許多事物都充滿感官的引誘――色、聲、香、味、觸等等。然而,不知道「法」的人只會被它們迷惑。因此,今天我將以「法」禮物,讓你們從巴蓬寺與國際叢林寺(Wat Pah Nanachat)帶回家去。(知道的「法」越少心就會經常處於迷妄中「法」是甚麼?)「法」是能解決我們的問題與困難的東西,逐漸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才是所謂的「法」,且應該透過日常生活加以學習,如此當一些法塵在內心生起時就能立即處理它。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生活有兩種可能:沉溺於世間或超越它。佛陀是能從世間獲得自在的人,因此他瞭解心靈的解脫。

同樣地,知識有兩種──世間的知識,與心靈的知識或真實的智慧。若我們未曾修行與自我訓練,無論擁有多少知識那都是世間的,無法讓我們解脫。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慾流(kamogha)――沉溺於色、聲、香、味、觸的感受裡。因我們只看外在,沒向內看,所以才會沉溺。人們不看自己,只看別人,他們能看其他任何人,卻看不到自己。這並不困難,只是人們還沒真正去嘗試而已。

例如:看到美女你會有甚麼反應?你只是在看自己心裡的東西而已。看到女子時是怎麼一回事?當你看見臉時就看見其他一切。你瞭解嗎?眼睛只看到一小部份,心接著就看見其他一切,它何如此迅速?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雨安居我不太有力,身體欠安,所以來山上呼吸點新鮮空氣。人們來拜防,我也無法如常接待他們,因聲音沙啞,奄奄一息。大家現在還能看見這身體坐在這裡也算是種福份,很快就會看不見了。氣將盡,聲將息,它們會如其他所有因緣和合的事物般,隨著其他支撐的元素一起消失,佛陀稱此「滅盡衰滅khaya vayam」。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每年佛法考試後的年度聚會裡,我們反省履行各種寺院義務的重要性,包括戒師與老師的義務。這些義務將我們凝聚在一起成一個大團體,而能和合共住、彼此尊敬,這也反過來利益團體。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並不容易,還有許多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例如:「安住於身,循身觀察」或「安住於心,隨觀心識」。若我們還沒修行這些,可能會感到不解,戒律就是如此。

過去我曾是老師,但只是個「小老師」,而非「大」的。何說是「小老師」呢?我還沒修行,雖然教導戒律卻不曾實踐它,這種人我稱之「小老師」――較差的老師。說「較差的老師」是因我在修行上是有所不足的,絕大多數的修行並不及格,猶如完全未曾學過戒律一樣。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平靜在我們內心

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佛教中的比庫和沙馬內拉。那麼,甚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人們四處求功德,似乎總是會於往返的路程間在巴蓬寺短暫停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連和他們見面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多數人都是來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們前來尋求斷惡之道。他們急著得到功德,卻不知道該將它擺在哪裡,猶如想骯髒的布染色,卻不先清洗它一樣。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份的人仍不知道禪修的本質,他們認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那也沒有錯,不過這些都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這顆心――事實上,它沒有錯。它本質上是清淨的,原本就是平靜的,若不平靜,那是因它跟著情緒走。真心與這些無關,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情緒欺騙,而變得平靜或擾動。未受過訓練的心是愚癡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讓它陷入快樂、痛苦、愉悅與憂傷。不過心的真實本質並沒有那些東西。歡喜或悲傷不是心,它只是欺騙我們的情緒,未經過訓練的心迷失後,就跟隨著情緒而忘了自己。於是,我們就以是自己在沮喪、自在或其他等等情緒。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姜查·波提央Chah Phothiyan,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出生於泰國東北部烏汶省瓦林姜拉縣吉靠村,一個有十個孩子的富裕大家庭中。九歲時離開學校,在父母親的允許下出家成沙馬內拉,三年後還俗回家幫忙農務。然而他還是比較喜歡修行生活,因此一到二十歲,又在村莊的寺院出家成比庫,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受比庫戒。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姜.查開示一景

夜幕逐漸低垂,森林響起無數蟋蟀與蟬一波波的叫聲,稀疏的星光在樹梢閃爍。在越來越昏暗的月色中,有片溫暖的燈光,發自一對煤油燈,照亮了高腳茅屋下的空間。燈光下,十幾個人聚集在一個矮小結實的比庫旁,他盤腿坐在藤椅上。空氣中瀰漫著祥和的氣氛,阿姜.查正在開示。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