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跋格瓦住在王舍城竹林餵松鼠處。阿果薩跋拉德瓦迦婆羅門(Akkosakabhà radvà ja brà hmaõ a)聽到“據說跋拉德瓦迦姓婆羅門在沙門果德瑪跟前出離俗家而為無家者”而憤怒、不滿,來到跋格瓦之處,去到後以難聽、粗惡的語言辱罵、責罵跋格瓦許久。

如此說時,跋格瓦對阿果薩跋拉德瓦迦婆羅門這樣說:你認為如何,婆羅門,你是否有朋友、親戚、客人來訪呢?朋友果德瑪,有時有朋友、親戚、客人來訪。你認為如何,婆羅門,你是否會拿出副食、主食或美味款待他們?朋友果德瑪,有時我會拿出副食、主食或美味款待他們。婆羅門,假如他們不接受,它屬於誰的呢?

朋友果德瑪,假如他們不接受,它還是屬於我的。同樣地,婆羅門,若你辱罵我們不辱罵者、生氣不生氣者、爭吵不爭吵者,我們不接受你的。婆羅門,這還是你的!婆羅門,這還是你的。婆羅門,若對辱罵還以辱罵、生氣還以生氣、爭吵還以爭吵,婆羅門,這叫做共享、交換。我們既不和你共享,也不交換。婆羅門,這還是你的!婆羅門,這還是你的。  

包括國王的會眾們都如此知道尊師果德瑪:沙門果德瑪是阿拉漢。'但尊師果德瑪還會生氣。”無憤怒者何來怒?已調禦的正命者,以正知而解脫者,像這樣的寂靜者。憤怒還報以憤怒,以此惡事還歸他;憤怒不還報以怒,才是戰勝難勝者。為雙方利益而行,自已的和他人的;知道對方被激怒,乃以具念住寂靜。能夠醫治雙方者,自己的和他人的;不通曉法的人們,還認為他是愚人。  

如此說時,阿果薩跋拉德瓦迦婆羅門對跋格瓦這樣說:奇哉!朋友果德瑪,我皈依尊師果德瑪、法、比庫僧,願我能在尊師果德瑪跟前得以出家得以達上!阿果薩跋拉德瓦迦婆羅門在跋格瓦跟前得以出家,得以達上。達上不久,阿果薩跋拉德瓦迦獨自遠離、不放逸、勤奮、自勵而住。不久,即於現法中,以自己之智證得與成就了那無上的梵行終極而住正是為此,良家之子正確地出離俗家而為無家者。他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做已做,再無後有。於是,跋拉德瓦迦乃成為一名阿拉漢。    

 

1安臥(sukhaü seti):不被憤怒之火燃燒而能快樂地睡眠。  

2無憂愁(na socati):因去除憤怒而沒有憂惱故無憂愁。  

3聖者(ariyà ):佛陀等聖者。  

4毒根(visamå lassa):有苦報的。  

5甜頭(madhuraggassa):對生氣還以生氣、咒罵還以咒罵、動武還以動武后所產生的快樂,與這有關而說為甜頭。在此處的末端(agga)意為終結。  

6 他為甚麼會這樣說呢?當他聽到“婆羅門,這還是你的!婆羅門,這還是你的!”之後,因聽說“仙人在生氣時會詛咒,就像積薩瓦差(Kisavaccha)等一樣。”而感到害怕,所以才這樣說。  

7不通曉(akovidà ):對那些法不善巧、闇愚的凡夫。  

8(dhammassa):五蘊法或四諦法。

  

瑪欣德比庫譯於新加坡帕奧禪修中心2010-11-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