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

禮敬跋格瓦、阿拉漢、正自覺者!

 

 

 

問:聽了關於佛教的主張,感覺就是科學發展觀。

請問佛教和科學的關係。

答:佛教永遠是佛教。 

佛教到現在已經2600年了,而現代科學才幾百年的歷史。 

對於佛教來說,科學還很不成熟,科學一直都在變化發展,但是佛教在2600年前已經由正自覺的佛陀所宣說,我們現在只是照著去實踐就可以。 

另外,畢竟科學是在發展物質、發展科技,它只是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而佛教是注重在心靈的解脫,它帶給人們的就是心靈的快樂、人生的自由。 

所以,佛教與科學著重點不同,目標也不同。 

科學再發達也解決不了人的生老病死。 

比如說醫學,再發達的醫學,它也只是在延遲死亡而已,但是佛教是要面對這生死的問題,最終達到解決生死。 

當然這不是說長生不老,而是說要從物質的圈套、物質的執著當中掙脫出來,放下了這些執著,而獲得心靈的解放,獲得內心的自由。

 

 

問:名色都是刹那生滅的,但為甚麼我們還能認得昨天的物品,昨天的人呢?

答:對,名色是刹那生滅的,但是你只見到生滅,而沒有見到相續,你就落於斷滅見;你只見到相續,沒有見到生滅,你就落於常見。 

生滅不是一滅永滅,還會繼續再生,所以生滅是相續的。 

如果認為只是生滅而沒有相續,那和斷滅、斷見差不多;如果沒有見到生滅,只是見到相續,那我們就落於常見。 

就像一般普通人一樣,他見到這個存在,那個也存在,這個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 

這樣就容易落於我見、落於常見、落於邪見。

 

 

問:思心所是監督作用,想心所是標記作用,那麼是誰在工作?

例如:誰在專注這個業處(呼吸)?

請尊者開示。

答:心能對目標發生作用,這是心識與心所一起運作並不需要有誰在裡面主導。 

如果說有誰的話,就落入我見或落入邪見了。 

它不需要有一個主體,心認知目標純粹只是一個過程,不用一個主體。 

如果有主體的話,那這個和外道的我見或靈魂在認知上沒有甚麼差別,都是邪見。

 

 

問:禮敬尊者,五蘊是虛幻的,而能以此虛幻的五蘊去修佛法的究竟實相嗎?

心虛修實嗎?

答:甚麼是佛法的究竟實相呢? 

我們可以說,五蘊本來就是無常、苦、無我的。 

但是,我們不能夠說五蘊是虛幻的,它只是無我的並沒有一個實體存在。 

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否定五蘊的存在。 

如果這樣的話,你會落入斷滅見。 

甚麼是無常、苦、無我呢? 

五蘊一生起立刻壞滅,它是不會停留的,因此稱為無常。 

五蘊一直都受到生滅的逼迫,所以是苦的。 

在生滅當中根本找不到一個實體,沒有真實的、所謂的『我』,所以稱為無我。 

但是,由於眾生一直都執取五蘊為『我』、『我的』,這樣的話煩惱就產生了。 

我們可以藉助五蘊,五蘊裡面的色蘊是色法,受、想、行、識蘊是名法。 

我們可以借用五蘊,讓心能夠先培養起善心,之後再培養起定力,然後再培養出慧。 

但是,修戒、定、慧這個還是屬於世間的層次。 

一個禪修者在證悟涅槃的時候,他的心可以取涅槃為目標。 

但是,出世間心還是有為法,唯有涅槃才是無為法。 

只是我們並不用觀照出世間心的無常、苦、無我。 

當一位禪修者斷除了煩惱,他的五蘊就不會繼續再造做業。 

由於不會再造業,當知在這個五蘊離散的時候,它就沒有力量再重新組合,於是,我們就說這個禪修者入無餘涅槃。

 

 

問:頂禮尊者,佛法講無常和無我、刹那生滅,但又講輪迴,那佛法中的輪迴同外道的有『靈魂』的那種輪迴有何區別?

我無法搞清楚佛法中講的三世輪迴,是否是業的輪迴?

無我的情況下,誰在輪迴?

答:這個問題其實很多書裡面都有回答,在《佛陀與佛法》(中國版稱為《覺悟之路》)中有回答,在《佛陀的啟示》中也有回答。 

『靈魂』是指有個恒常的心或神識或者類似有一個實體存在,而佛陀說的『無我』,是指刹那刹那的生滅並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實體存在。 

如果一定要說有個靈魂才有輪迴,才有三世的話,我們遠看瀑布像是一條白項鍊,是不是? 

但是當我們近看的時候,其實它是由很多的水珠、水點所組成,遠看好像它是恒常、連續的,但走近看它就是刹那刹那無常的,如果我們執著這刹那刹那的水珠是一條白布,或者說是有恆常的水,可以嗎? 

所以,無我與輪迴並不矛盾。 

有些外道,比如古代的婆羅門。 

我看過一張講印度教的畫,他們比喻靈魂是永恆的,我或者心是永恆的,身體就好像屋子一樣,屋子壞了又再換一間或者說身體又好像衣服一樣,衣服破了再換一件新的,這是外道印度教的比喻。 

但是佛陀曾經說過,他說一個人的身體哪怕可以住上50年、60年、70年、80年、100年,乃至更長,但是心是刹那刹那生滅的。 

佛陀說:「我不見有任何一法的生滅比心更快,不見有任何一法比心更無常。」 

所以如果認為刹那刹那生滅的心是靈魂,那是不對的。 

不過它們之間是以業來貫穿的相續流,如此而已。 

但是我們不能執著於有個永恆不變的實體存在。

 

 

問:高僧們手裡拿把扇子是代表甚麼?

答:佛陀允許比庫使用任何形式的扇子。 

在律藏中記載,佛陀說:「諸比庫,我允許扇以及棕櫚扇。」(Cv.269; 2.130) 

扇(vidhūpana) ——即一般用來生風納涼的扇子。 

棕櫚扇(tālavaṇṭa) ——包括用棕櫚樹葉做成的扇子。 

用竹子、牙、竹片、孔雀尾、皮革等各種材料製成的扇子都可以使用。 

許多南傳上座部佛教僧人都喜歡隨身攜帶一把棕櫚葉扇。 

在托缽時,可以用扇子擋風遮塵;在天熱時,可以用扇子擋熱遮陽;在誦經和開示時,可以用扇子來收攝根門。 

在緬甸和泰國等國,政府還把特製的扇子做為一種榮譽或封號的象徵,頒授給德高望重和博學多聞的長老比庫。 

因此很多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比庫都喜歡拿扇子。

 

 

問:國內有些寺廟的『和尚』幫人占卜、抽籤、算命、看相、看風水等,這些是佛教信仰嗎?

答:這些是民間的方術,與佛教無關。 

在《經藏 長部 沙門果經》,佛陀把占卜、念咒、火供(護摩)、祭祀、降神、驅邪、消災、算命、看相、擇地、擇吉、預言等稱為『畜生明tiracchānavijjā』(畜生般的技巧)並禁止比庫從事依靠這些畜生明而獲取錢財供養的邪命。 

在《經藏 增支部》中佛陀又提出,只要在家弟子擁有五種行為之一,就是賤種、污穢、可惡的佛弟子,其佛弟子身份也會受影響。

 

這五種行為是: 

1. 對佛、法、僧沒有信心; 

2. 故意違犯五戒; 

3. 相信占卜、算命、看相等迷信徵兆; 

4. 遇到危難或不幸時,依靠求神拜佛、求籤問卜、驅邪念咒等迷信活動,而不是相信業果法則; 

5. 禮敬或皈依佛、法、僧之外的宗教物件以及祈求鬼神等的保護。 

所以,真正的佛教僧人不會從事占卜、抽籤、算命、看相、看風水等邪命活動,而正信的佛弟子也不應相信這類迷信徵兆。

 

 

問:佛、法、僧三寶中所指的僧,是指已證悟道果的聖者僧,還是包括所有在佛陀正法下出家的僧呢?

答:僧的巴利語是saṅgha。 

意為團體,也特指由佛教出家眾所組成的修行團體。 

如《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中說:“Sāvakānaṃ saṅgho sāvakasaṅgho, sīladiṭṭhisāmaññatāya saṅghātabhāvamāpanno sāvakasamūhoti attho.

諸弟子的僧團為弟子僧團,即是以戒、見的統一而達成和合狀態的弟子團體的意思。(Vm.155)

 

佛教僧團可以分為兩種:勝義僧和通俗僧。 

勝義僧(paramatthasaṅgha)是指由已證悟聖道果者所組成的出家團體。 

如《小誦註》中說:『具備四種聖道,能住於四種沙門果定的蘊相續之人,以見、戒組成的團體為僧。』

 

通俗僧(sammutisaṅgha)是指普通意義上說的比庫僧(bhikkhusaṅgha)、比庫尼僧(bhikkhunīsaṅgha),也即是通過佛陀所指定的方式而出家、達上之人所組成的修行團體。

 

只要有四位或四位以上的比庫或比庫尼所組成的團體,即可謂僧團。 

做為佛弟子行三皈依對象的僧寶,只是指『勝義僧』而言。 

當然,已行皈依者禮敬通俗僧也是沒有過失的。

 

 

問:佛法對世俗生活有哪些幫助?

答:佛法對於世俗生活的幫助,雖然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但還是有的。 

比如佛陀在《教誡新嘎喇經》《長膝經》《適當行為經》《報恩經》《大吉祥經》等經中,都教導在家人要勤奮勞作,累積財富以及如何合理的支配財產、使用金錢,還有教導在家人要孝養父母、愛護妻兒、結交善友、幫助親眷、多做善事、勤行佈施等等,這些都是佛陀對世俗生活的指導。 

以上這幾部經在《您認識佛教嗎?》裡面都可以找到。

 

 

問:尊者再講一講三因結生,好嗎?  

答:三因結生就是如果一個在造了殊勝的三因善業,也就是他在造這種善業的時候,他生起的善心裡面有慧心所,例如:他思維業果法則。 

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家持戒的時候,對佛、法、僧三寶有信心、對業果法則有信心。 

那你在持戒的時候,你造的這個就是屬於三因的善業。 

如果你禪修的時候,你對佛陀教法有信心,而且你在禪修的本身就是種很強的善業。 

當這種善業被你造下的時候,在你臨終的時候這種善業成熟了,而這種善業,由於你造的是屬於三的善業,那這種三因的善業帶來的果報就是三因的果報心,在你下一生的投生時,由於投生的心稱為結生心,它也是由於三因,於是你的下一生就稱為三因結生者。 

因為你是透過擁有無貪、無嗔、無癡這三種因的心去投生為人的或者投生為天人的,於是你的果報心、你的生命裡面、你的果報就擁有這種很好的素質。 

因為你的果報心、你的生命當中擁有這三種很好的素質,你要修行就很容易成功或者說你修行的話你將有可能成功,所以這一類的人稱三因結生者。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份!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傳上座部佛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